万李 作品数:7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体验与应对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住层流室期间的真实心理体验与应对的质性研究,为护理人员提供支持性照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搜索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住层流室期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99个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汇总成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住层流室后的外部环境失衡、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住层流室后的真实体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住层流室后心理变化的应对策略。结论外部环境失衡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住层流室后负性心理体验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需准确识别患者的复杂情绪,提供专业指导及支持,以帮助患者减少负性情绪。 李媛 叶红芳 褚红 万李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层流室 心理体验 物理降温在住院发热患者中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物理降温在住院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综合物理降温对住院患者体温影响的证据,通过证据生成及证据传播后将证据运用到临床实践。将2017年11月—2018年6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血液病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试验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0.5 g口服加用冰袋物理降温,对照组单用对乙酰氨基酚0.5 g口服,比较两组降温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初始体温为(38.90±0.37)℃,降温30 min后为(38.85±0.36)℃,降温1 h后为(38.63±0.52)℃,降温2 h后为(38.07±0.7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8.89±0.39)、(38.82±0.40)、(38.58±0.59)和(37.90±0.6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组内各时点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7.862,P<0.01),不同组别的干预措施与不同时间点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0.728,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降温效果不明显(F组间=0.909,P>0.05)。结论在使用药物降温基础上,是否加用物理降温对患者体温无明显影响。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其主观意愿选择是否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高舒适度。 李媛 叶红芳 褚红 沈茜 万李 应秀华 张新月关键词:发热 住院患者 物理降温 循证实践 前馈控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中的应用 叶红芳 万李 张新月 李媛育龄期男性血友病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深入探究育龄期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心理感受,为护理工作者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有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目的抽样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友病诊疗中心10例育龄期男性血友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3大主题:情感体验(回避与正视、害怕与渴望、担忧与困惑、坚持与希望);人际交往的心理体验(期待与自卑);疾病获益感。结论男性血友病患者在育龄期具有多样且复杂的真实心理体验,医护人员对此类阶段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策略,使其更好地接受预防与治疗,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 褚红 傅荣 孙博玮 沈茜 万李关键词:血友病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的护理 万李 叶红芳 张新月 季丹丹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流程设计和护理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流程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给药流程和不良反应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分级,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共纳入150例患者,其中27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12例,呕吐4例,腹泻4例,便秘7例;局部皮肤红斑硬结15例;白细胞减少11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带状疱疹5例;不同程度疲乏38例。根据不良反应,通过循证护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及个体化护理,以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万李 叶红芳 张新月 季丹丹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个体化护理 233名护生生命态度与死亡教育的需求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护生生命态度和死亡教育需求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制定护生死亡知识教育课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3至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某医科大学233名护生,采用生命态度量表和死亡教育需求量表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33名护生的生命态度总分为306.37±32.77,低于台湾大学生生命态度常模(322.10±40.20)。不同年级护生对死亡教育需求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四年级护生知识需求最高(174.15±19.19)。生命态度各维度中,除"理想"外,"生命自主""爱与关怀""存在感""死亡态度""生命经验"均与死亡教育需求具有关联性,其中"爱与关怀""死亡态度"对死亡教育需求具有明显预测作用。结论:护生生命态度总分普遍低于台湾地区大学生,死亡教育需求根据护生年级层次呈现差异性分布。需改善护生生命态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水平,提高爱与关怀能力和死亡认知态度,进而激发护生学习死亡知识的主动性,积极完成相应的死亡教育课程,为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万李 叶红芳 张新月关键词:护生 生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