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珍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结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肿瘤
  • 3篇转移性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结直肠肿瘤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突变
  • 2篇免疫
  • 2篇测序
  • 1篇单抗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预后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体细胞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袁瑛
  • 6篇朱丽珍
  • 4篇房雪峰
  • 1篇吴斌
  • 1篇李丹
  • 1篇丁克峰
  • 1篇徐栋
  • 1篇吴涛
  • 1篇陈佳琦
  • 1篇沈彦伟
  • 1篇邱萌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显示出振奋人心的效果及巨大的潜能。自2010年肿瘤疫苗sipuleucel-T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后[1],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不断被研发出来。
朱丽珍房雪峰袁瑛
关键词:肿瘤转移免疫疗法
基于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家族性结直肠癌胚系突变谱多中心研究
2022年
目的:Lynch综合征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恶性肿瘤综合征,基于肿瘤家族史对患者进行初筛是目前Lynch综合征筛查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明确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最终确诊为Lynch综合征的比例,以及二代测序在Lynch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纳入85例就诊于国内7家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无血缘关系的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利用含61个已报道与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二代测序平台检测入组先证者的胚系突变。对于检出的临床意义不明的基因变异,通过一代测序、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检测肿瘤组织微卫星状态等手段判读该变异的致病意义。结果: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中,28.2%检测出Lynch综合征关键基因已知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胚系突变,另外15.3%患者携带上述基因的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通过对这些变异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MLH1基因c.2240_2255 delCTGATCTATACAAAGT通读突变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致病性突变;然而目前尚缺乏充足证据证明MLH3基因第2~11号外显子大片段重复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结论:本研究发现同样基于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既往利用一代测序的研究报道相比,二代测序并未提高Lynch综合征的确诊率。但是,二代测序会带来大量临床意义不明的突变。需要谨慎对待尚未明确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必要时应该进行更深入的家系研究和更全面的分子检测以明确这些突变的致病意义。
杨梦园朱丽珍张鼎吴斌吴斌吴涛吴涛邱萌邱萌袁瑛
关键词:LYNCH综合征
一个基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的预后评分标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
目的:在不可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寻找与系统性炎症反应相关的预后因素及预后评分标准。方法:从行一线姑息化疗的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105)中获得临床及病理数据,并组建预后评分标准,对这些数据和评分标准进行单...
朱丽珍袁瑛沈彦伟房雪峰陈佳琦曹莹
关键词:炎症乳酸脱氢酶CA-125
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
来,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显示出振奋人心的效果及巨大的潜能.自2010年肿瘤疫苗sipuleucel-T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后,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不断被研发出来,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
朱丽珍房雪峰袁瑛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估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建立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患者入选标准: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癌,通过CT或MRI检查证实存在转移灶,且有至少一处可测量评价的靶病灶的病例;预计生存期≥3个月;美国东部肿瘤协助组(ECOG)评分0~2分;签署知情同意书;KRAS和NRAS基因检测均为野生型,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且该治疗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排除标准:临床病理学及随访资料不完整者,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或合并其他晚期恶性肿瘤者以及未签署知情同意者。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接受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的95例mCR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应用Cox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无复发生存率(PFS)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并与实际观察情况比较。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准确性。结果全组中位随访16.5(2~43)个月,中位PFS为8.5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PFS分别为73.7%、35.8%和17.9%。ECOG评分1~2分(HR=5.733,95%CI:2.408~13.649,P<0.001)、肿瘤原发部位为回盲部(HR=5.880,95%CI:1.645~21.023,P=0.006)、Ki-67指数≥45%(HR=3.574,95%CI:1.403~9.108,P=0.008)、基线D-二聚体水平≥345 mg/L(HR=2.536,95%CI:1.531~7.396,P=0.012)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2.8(HR=5.573,95%CI:2.107~14.740,P=0.001)是影响本组mCR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治疗方案为FOLFOX(HR=0.465,95%CI:0.265~0.817,P=0.008)是影响本组mCRC患者P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均P<0.05)。将以上影响本组mCRC患者PFS的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bootstrap方法执行内部验证,本研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
钟丽萍李丹朱丽珍房雪峰肖乾丁克峰袁瑛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预后
错配修复缺陷与完整的结直肠癌相关基因体细胞突变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DNA错配修复(MMR)蛋白缺陷(dMMR)和完整(pMMR)的结直肠癌(CRC)患者相关基因体细胞突变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免疫组化检测报告为dMMR的93例CRC患者石蜡病理组织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3例CRC患者肿瘤组织中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情况,依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标准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重新判读。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93例CRC患者石蜡病理组织中41个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组间基因突变差异。结果依据CAP标准重新判读后,93例CRC患者中pMMR组31例,dMMR组62例。dMMR组基因突变中位数为9.5个,高于pMMR组(3.0个,P<0.001)。dMMR组和pMMR组中17个基因存在体细胞突变差异,分别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BRCA2、MLH1、PDGFRA、PIK3CA、APC、ATM、KIT、MET、PMS2、MSH6、POLE、MSH2、PTCH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P53和ERBB2基因。dMMR组致病体细胞BRAF、MLH1、MSH2和MSH6基因突变率高于pMMR组[分别为21.0%(13/62)和9.7%(3/31),9.7%(6/62)和0(0/31),21.0%(13/62)和0(0/31),22.6%(14/62)和0(0/31),均P<0.05]。BLM N515fs、BRAF V600E、PTCH1 R1308fs和KRAS G13D位点突变率在dMMR组和pMMR组CRC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6%(14/62)和0(0/31),19.4%(12/62)和3.2%(1/31),11.3%(7/62)和0(0/31),16.1%(10/62)和3.2%(1/31),均P<0.05]。在MLH1和PMS2共同缺失的dMMR患者中3个不常见位点BLM N515fs、MSH6 F1088fs和PTCH1 R1308fs的突变率分别为28.2%(11/39)、15.4%(6/39)和15.4%(6/39),与pMMR患者[均为0(0/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MMR结直肠癌患者有更多的相关基因发生体细胞突变。BRAF V600E突变与dMMR密切相关。KRAS G13D、BLM N515fs和PTCH1 R1308fs突变位点也与MMR蛋白的表达有关。
唐秀珺杨梦园朱丽珍徐栋袁瑛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DNA错配修复体细胞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