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5篇代谢
  • 5篇肝损伤
  • 4篇代谢组学
  • 4篇首乌
  • 3篇纤维化
  • 3篇和肝
  • 3篇二苯乙烯
  • 3篇二苯乙烯苷
  • 3篇肝保护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制首乌
  • 2篇顺式
  • 2篇内毒
  • 2篇抗血小板
  • 2篇抗血小板聚集
  • 2篇化学指纹图谱

机构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湖南中医药大...
  • 6篇解放军第30...
  • 3篇解放军302...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石家庄以岭药...
  • 1篇广西药用植物...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10篇何琴
  • 7篇肖小河
  • 7篇王伽伯
  • 7篇张乐
  • 5篇李春雨
  • 5篇涂灿
  • 2篇柏兆方
  • 2篇牛明
  • 2篇刘振杰
  • 2篇刘振兴
  • 1篇李顺祥
  • 1篇唐进法
  • 1篇龚力民
  • 1篇林丽美
  • 1篇刘伟
  • 1篇刘友平
  • 1篇卓海燕
  • 1篇张红刚
  • 1篇甄汉深
  • 1篇李雨萌

传媒

  • 3篇药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年份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连花清瘟胶囊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考察连花清瘟胶囊(LQC)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长代谢的影响,建立评价LQC质量一致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LQC对绿脓杆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得到热谱曲线及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峰达峰时间(T)、生长期发热量(Q)、生长期最大发热功率(P)、生长期生长速率常数(k)等。以LQC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T、P、Q、k为纵坐标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相关系数优选最佳参数,计算抑菌有效率(antibacterial effective rate,E)。以E作为评价LQC抗菌活性指标,分别检测11个批次市售LQC以及经特殊处理后的LQC样品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 LQC质量浓度在10.00~47.68 mg/m L时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4个热动力学参数中,相关性最好的参数为T,r=0.990,其变化可以直观评价LQC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且该参数稳定性较好,故选择指数生长期的T计算E。结果表明不同批次LQC样品E无明显差异,样品放于潮湿或高温环境中其E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可以区分不同质量LQC的抗菌生物活性,为LQC质量的一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并为其他大复方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法学借鉴。
沙孟晨张海珠何琴毕丹钱金栿王伽伯肖小河
关键词:连花清瘟胶囊微量量热法生物评价达峰时间
基于代谢组学的大黄对正常和肝纤维化大鼠双向作用对比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针对频仍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的肝毒性问题,本文基于病理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方法,即采用正常动物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对比研究大黄的肝损伤与保护作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黄"双向"作用对大鼠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及可能涉及到的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大黄引起正常大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HE和TUNEL染色可见明显病理学改变;大黄对模型大鼠血浆ALT和AST均显著降低,肝脏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进一步采用UPLC-QTOF/MS对各组大鼠血浆代谢差异进行表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牛磺酸、精氨酸、前列腺素(PGF2α)、视黄基酯、粪甾烷酸等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关联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初级胆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视黄醇新陈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果证实大黄对正常和肝纤维化模型动物的肝损伤与保护的"双向"作用,代谢组学结果提示了初级胆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和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可能是大黄"有故无殒"现象的关键信号通路。该研究为诠释中药肝毒性科学评价与合理用药减(避)毒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涂灿何琴周元园王肖辉张乐卫璐戈牛明逄瑜肖小河王伽伯
关键词:代谢组学肝损伤肝保护
制首乌中顺式二苯乙烯苷转化量与特异质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8
2017年
考察制首乌中易感物质顺式二苯乙烯苷(顺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is-SG)转化量与特异质肝损伤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安全限度。通过光照将制首乌50%乙醇提取液中反式二苯乙烯苷(反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rans-SG)转化为cis-SG,得到不同转化量的样品,分别在正常大鼠和内毒素(2.8 mg·kg^(-1),iv)复制的易感性模型大鼠上给药(7.56 g·kg^(-1),ig),考察血浆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及组织病理的改变等,比较大鼠肝损伤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制首乌样品在正常大鼠上均未引起肝损伤;在内毒素模型上,未光照、光转化cis-SG含量0.10%的制首乌样品均未见明显的肝损伤,而光转化cis-SG含量0.35%和0.70%的制首乌样品均引起明显肝脏病理改变,表现为肝细胞肿胀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血浆ALT、AST、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临床上制首乌引起肝损伤患者的余留药物含量分析发现,其cis-SG含量(>0.40%)均高于产地收集饮片(<0.10%)。综合实验评价和临床分析结果提示,易感物质cis-SG含量与制首乌特异质肝损伤存在一定的量-毒关系;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初步建议可将cis-SG含量0.10%作为何首乌生产炮制过程的质控限度。
张乐柏兆方李春雨胡黄婉茵沙孟晨刘振兴何琴李雨萌刘友平肖小河王伽伯
关键词:制首乌
免疫应激介导的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减毒作用及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29
2017年
基于免疫应激模型,研究何首乌经"九蒸九晒"炮制后对特异质肝损伤大鼠的代谢作用机制。将何首乌和制首乌的50%乙醇提取物单独灌胃或联合无毒剂量的脂多糖(LPS)给予SD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对比考察何首乌炮制前后单用或联合LPS的毒性差异。通过UPLC-QTOF/MS分析不同组别大鼠血浆样品的代谢轮廓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的分析方法,研究何首乌经"九蒸九晒"炮制前后对特异质肝损伤大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寻找何首乌炮制减毒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输入KEGG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结果显示,何首乌炮制前后单次灌胃(5.4 g·kg^(-1))对大鼠ALT和AST无显著影响,肝脏切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而相同剂量的何首乌和制首乌联合LPS给药后,何首乌组ALT和AST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切片可见明显病理学改变,而制首乌组未出现肝损伤。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制首乌组和LPS/何首乌组血清代谢物谱得到明显分离,发现并鉴定了10个与肝损伤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推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与鞘脂代谢、亚油酸代谢、甾类激素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细胞色素P450外源性物质代谢、嘧啶代谢、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初级胆汁酸合成,以及牛磺酸与亚牛磺酸代谢等10个代谢通路有关。故何首乌炮制减毒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这些代谢途径相关,以期为何首乌炮制减毒提供科学依据。
李春雨何琴唐进法沙孟晨涂灿张乐刘振兴王伽伯肖小河
关键词:何首乌免疫应激代谢组学通路分析
五倍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的测定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五倍子多糖精细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方法:五倍子多糖经提取纯化后得到GCP-1,GCP-2和GCP-3 3种精细组分。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采用三氟乙酸(TFA)水解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HPGPC试验结果显示,GCP-1,GCP-2,GCP-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2,2.1×10~4,6×10~4;单糖组成试验表明,GCP-2和GCP-3的单糖组成类型基本一致,主要为半乳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等。结论:用HPGPC和PMP柱前衍生法测得五倍子多糖精细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五倍子多糖的研究。
龚力民刘伟卓海燕张红刚李森何琴林丽美李顺祥
关键词: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
基于代谢组学的大黄对正常和肝纤维化大鼠双向作用对比研究
针对频仍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的肝毒性问题,本文基于病理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方法,即不仅采用正常动物,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对比研究大黄的肝损伤与保护作用,通过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黄"双向"作用对大鼠体内...
涂灿何琴周元园何琴张乐卫璐戈张乐王伽伯肖小河
关键词:代谢组学肝损伤肝保护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和抗血小板聚集效价的丹参质量评价被引量:20
2017年
通过化学分析和生物活性评价考察丹参药材的品质差异,探讨丹参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的主要贡献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建立丹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以抗血小板聚集相对效价作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不同批次丹参药材的品质差异,构建基于化学表征及生物效价测定的评价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相似度0.930~0.998),而其抗血小板聚集相对效价相差10倍,提示化学指纹图谱难以反映丹参的活性和质量差异。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进行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6个色谱峰: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2个未知化合物。对上述4种已知化合物单体进行活性验证发现,隐丹参酮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强,而其它3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几乎没有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一步比较丹参中高含量成分丹酚酸B与低含量成分隐丹参酮的活性贡献,结果表明,两者的活性贡献基本相当,说明隐丹参酮是丹参中低含量高活性成分,对评价丹参质量具有重要贡献度。
刘振杰史志龙王伽伯张海珠李春雨牛明何琴甄汉深肖小河
关键词:丹参抗血小板聚集指纹图谱生物效价
基于代谢组学的大黄对正常和肝纤维化大鼠双向作用对比研究
针对频仍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的肝毒性问题,本文基于病理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方法,即不仅采用正常动物,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对比研究大黄的肝损伤与保护作用,通过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黄"双向"作用对大鼠体内...
涂灿何琴周元园王肖辉张乐卫璐戈牛明王伽伯肖小河
关键词:代谢组学肝损伤肝保护
基于谱效相关的何首乌抗血小板聚集药效物质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应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并结合化学指纹图谱进行谱效相关分析,探索何首乌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采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法进行检测,何首乌50%乙醇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10%或90%的乙醇提取物,超声提取优于回流提取。对正交试验的不同提取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抑制率在32.03%~74.56%。谱效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反式二苯乙烯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相关系数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963(P<0.01),0.902(P<0.01)和0.656(P<0.05);进一步对上述3种与活性相关系数较高化合物的单体进行活性验证,均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后根据3种单体化合物在何首乌中的含量差异计算相对活性贡献度可知,反式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物质。
何琴涂灿王伽伯刘振杰沙孟晨张乐李春雨肖小河
关键词:何首乌抗血小板聚集化学指纹图谱二苯乙烯苷
制首乌中顺式二苯乙烯苷转化量与特异质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考察制首乌中易感物质顺式二苯乙烯苷(顺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is-SG)转化量与特异质肝损伤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安全限度.通过光照将制首乌50%乙醇提取液中反式二苯乙烯苷(...
张乐柏兆方李春雨胡黄宛茵沙梦晨刘振兴何琴李雨萌刘友平肖小河王伽伯
关键词:制首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