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茜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裂变
  • 3篇激子
  • 1篇电荷
  • 1篇电荷转移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过程
  • 1篇隧穿
  • 1篇热激发
  • 1篇量子
  • 1篇量子隧穿
  • 1篇分子
  • 1篇分子间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篇周亮
  • 3篇陈茜
  • 3篇张勇
  • 2篇孟妍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瞬态荧光技术研究单重态激子裂变的温度依赖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单重态激子的裂变过程被视为一种可以提高光伏器件能量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对该过程是否需要热激发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本实验以红荧烯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双源共蒸发的方法制备了4种红荧烯掺杂的混合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量了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谱及其瞬态衰减曲线.理论上,基于"S_1+S_0?~1(TT)_i?T_1+T_1"三状态反应模型,采用耦合的速率方程组对所有的发光衰减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激子裂变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速率常数.对速率常数的分析表明,"S_1+S_0?~1(TT)_i"过程的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符合Arrhenius定律,证实了与红荧烯分子类似的、属于吸热反应的激子裂变过程都需要热激发.进一步,根据分子反应理论的细致平衡条件与Arrhenius公式,由实验确定的吸热反应的能量差值也与理论值相吻合.以上这些结果对于澄清激子裂变的微观图像与物理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周亮田晓语孟妍陈茜张勇
分子间单重态激子裂变的动力学过程与电荷转移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电荷转移模型是解释分子间单重态激子裂变过程的一个重要理论机制,然而对此模型的合理性仍然存在争论,对模型中涉及的电子转移过程也缺乏研究.本实验以具有激子裂变特性的红荧烯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双源共蒸发的方法制备了4个系列红荧烯掺杂的混合薄膜,并在室温下分别测量了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谱及其瞬态衰减曲线.理论上,基于"S_1+S_0?1^(TT)_i?T_1+T_1"三状态反应模型,采用耦合的速率方程组对所有的发光衰减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激子裂变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速率常数.根据每种材料的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计算了混合薄膜中红荧烯分子的平均间距.实验发现:红荧烯分子间的电子转移过程具有量子隧穿的特点,激子裂变过程的速率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呈现出明显的指数下降规律.上述结果符合电荷转移模型的特征,可作为支持电荷转移模型的实验证据,这对于澄清激子裂变的微观图像具有重要价值.
陈茜沈成梅阎顺雅周亮田晓语张勇
关键词:量子隧穿
利用瞬态荧光技术研究单重态激子裂变的电荷转移模型
2017年
有机材料中单重态激子的裂变过程,由于其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潜在应用而成为一个科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观点采用电荷转移模型来解释激子裂变过程,即认为2个参与裂变的分子之间通过两次的电荷转移来实现分子状态的改变.而在电荷转移的物理图像中,又包括双空穴转移方式和双电子转移方式两种可能性.为了检验电荷转移模型的合理性,将能够发生激子裂变过程的红荧烯分子分别混合于其他4种有机分子中,这4种有机分子被当作间隔分子,用来分离混合膜中掺杂的红荧烯分子.对红荧烯分子与间隔分子,二者间HOMO能级的能量差构成空穴转移的隧穿势垒,而二者间LUMO能级的能量差构成电子转移的隧穿势垒.对4个样品发光衰减曲线的测量与分析表明,激子裂变的速率与电子隧穿势垒的高度具有明显的关联,这从实验角度首次印证了双电子转移模型而否定了双空穴转移模型.
田晓语周亮陈茜孟妍张勇
关键词:电荷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