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婷婷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强迫症
  • 2篇症状
  • 2篇强迫症患者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疗效
  • 1篇应激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年龄
  • 1篇强迫性
  • 1篇强迫性障碍
  • 1篇强迫症状
  • 1篇人格特质
  • 1篇疗效
  • 1篇惊恐
  • 1篇惊恐障碍
  • 1篇发病
  • 1篇发病年龄
  • 1篇冲动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王振
  • 5篇许婷婷
  • 3篇刘强
  • 3篇王勇
  • 2篇陈珏
  • 2篇赵青
  • 2篇顾文洁
  • 1篇范青
  • 1篇仇剑崟
  • 1篇邵阳
  • 1篇王兰兰
  • 1篇朱益

传媒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激感受在人格特质与惊恐障碍症状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应激感受、人格特质与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症状的关系,并检验应激感受在不同的人格特质中与PD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诊断标准的PD患者55例,采用大五人格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测量患者的人格特质,用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Panic Disorder Severity Scale,PDSS)测量患者的PD症状严重程度,用应激感受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测量患者的应激感受水平。结果·NEO-FFI中神经质、宜人性分量表得分以及PSS得分与PDSS总分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79(P=0.004)、r=-0.420(P=0.001)、r=0.330(P=0.014);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应激感受完全中介了宜人性对PD症状的影响,中介效应为32.43%。结论·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可能与PD症状呈正相关,宜人性可能与PD症状呈负相关,应激感受在宜人性与PD症状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杨晨刘希童许婷婷王佩刘强王勇朱益陈珏王兰兰仇剑崟王振邵阳
关键词:惊恐障碍人格特质中介作用
强迫症临床特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DSM-Ⅳ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87例强迫症患者进行评估,采用Y-BOCS评估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评估对强迫症状的痛苦感受,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贝克焦虑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症状,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评估儿童期创伤水平,并进行为期16周的药物治疗随访,以Y-BOCS减分率评估治疗是否有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临床特征与疗效的相关关系,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5.3%(47/72),晚发强迫症患者(n=47)OCI-R中检查评分高于早发强迫症患者[n=40,(6.3±3.7)分与(3.7±3.3)分;t=-2.50,P=0.016],高创伤强迫症患者(n=52)的OCI-R中强迫思维评分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评分均高于低创伤强迫症患者[n=23,(6.8±3.3)分与(4.5±3.5)分,t=-2.14,P=0.038;(23.8±12.1)分与(15.6±5.8)分,t=-3.08,P=0.003].强迫症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与Y-BOCS减分率呈正相关(r=0.25,P<O.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发病年龄进入回归方程(OR=1.15,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越多,强迫思维越严重,首次发病年龄越早,疗效越差.
王佩许婷婷赵青范青王勇刘强王振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疗效
强迫症患者冲动功能损害的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冲动功能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71例强迫症患者及65例健康对照,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评估其冲动性及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前,强迫症组的注意冲动[14(12,16)分]、无计划冲动得分[26(23,28)分]均高于对照组[12(11,13)分][23(20.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注意冲动与Y—BOCS评分的减分率呈正相关(r=0.443,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冲动总分较高,强迫症患者的治疗疗效较好(β=-0.149,P=0.002)。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注意和无计划冲动功能的损害。随着强迫症状改善,其注意冲动功能也有所恢复。治疗前BIS-11总分较高的患者疗效较好。
赵青顾文洁许婷婷王振
关键词:强迫症冲动
童年创伤与冲动特质对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冲动特质对强迫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符合DSM-Ⅳ强迫症诊断的患者134例及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82例,采用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 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估两组被试强迫症状严重度、症状维度、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水平,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强迫症疾病严重度;并以强迫症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不同成分的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得分为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对强迫症状的影响。结果 强迫症患者在无计划冲动[(26.80±4.57)分]、注意冲动[(18.96±3.51)分]、情感虐待[6(5,9)分]、躯体虐待[5(5,6)分]、情感忽视[11(9,14)分]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相[分别为(24.39±4.15)分、(16.18±2.76)分、6(5,7)分、5(5,5)分、(10.00±3.42)分](P<0.05,P<0.01)。强迫症患者OCI-R强迫症状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强迫排序得分受注意冲动、躯体忽视影响显著(B=0.191,P=0.011;B=0.273,P=0.005);强迫囤积的得分受情感虐待影响显著(B=0.204,P=0.002)。强迫观念的得分受注意冲动、情感虐待共同影响(B=0.499,P<0.01;B=0.175,P=0.008);精神中和的得分受注意冲动、躯体忽视影响显著(B=0.365,P<0.01;B=0.199,P=0.034)。结论 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及注意冲动水平对不同的强迫症状表现影响不同。
顾秋梦许婷婷王佩刘强陈珏王勇王振
关键词: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维度与强迫信念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不同症状维度与其强迫信念的关系。方法采用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及简版强迫信念问卷-44(obsessional beliefs questionnaire,OBQ-44)分别对146例OCD患者的强迫信念及强迫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强迫清洗症状与责任感/威胁评估信念(标准化β=0.23,P<0.01)存在关联,强迫检查症状与完美主义/确定性信念(标准化β=0.20,P=0.02)有统计学关联,强迫排列症状与完美主义/确定性信念(标准化β=0.28,P<0.01)有统计学关联,强迫思维症状与责任感/威胁评估信念(标准化β=0.50,P<0.01)有统计学关联。结论强迫思维及强迫清洗症状受责任感/威胁评估信念影响大,强迫检查及强迫排列症状受完美主义/确定性信念影响大。
王渊王佩许婷婷顾文洁王振
关键词:强迫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