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雪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2篇血管
  • 2篇血压晨峰
  • 2篇高血压
  • 2篇晨峰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指数
  • 1篇动态动脉硬化...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性别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迷走性
  • 1篇血管迷走性晕...
  • 1篇血糖
  • 1篇血压变异
  • 1篇血压波动
  • 1篇血压波动性

机构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姜雪
  • 4篇黄建凤
  • 2篇刘芳超
  • 2篇张丁丁
  • 1篇康金锁
  • 1篇王超
  • 1篇刘俊
  • 1篇黄辰
  • 1篇方丕华
  • 1篇刘悦

传媒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血压与心房颤动被引量:7
2014年
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均是目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心房颤动作为高血压的共患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众多,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已成为心房颤动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增加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高血压与心房颤动的关系、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危害以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姜雪黄建凤
关键词:高血压心房颤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年龄和性别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 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HUTT包括30 min的基础试验阶段和(或)20 min的药物(硝酸甘油)试验阶段。根据阳性患者血压和心电学的变化,VVS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结果:HUTT阳性率为51%(624/1 223例),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60.1%vs 39.9%,P=0.001)。四组阳性率依次为68.3%、49.1%、48.6%和47.9%。阳性患者中混合型占51.4%(321例),血管抑制型占28.7%(179例),心脏抑制型占19.9%(124例)。HUTT阳性类型的分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男性:χ2=15.65,P=0.016;女性:χ2=18.84,P=0.00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试验阶段74.8%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22.5(17.5-27.5)min,但无年龄性别差异(P〉0.05);药物试验阶段81.9%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7.5(5-10)min,女性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比男性提前(7.5 min vs 10 min,P=0.004),无年龄差异。结论:HUTT诊断VVS的阳性率、阳性分型和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姜雪刘悦刘俊阿米娜·艾海提王超方丕华黄建凤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年龄性别
血压变异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共入选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且均未服用降压药物的研究对象28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出各血压变异指标及AASI。AASI计算方法为1减去24 h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系数。结果:280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0.4±13.3)岁,其中男性161例,高血压患者138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年龄(r=0.272,P<0.001)、24 h平均脉压(r=0.504,P<0.00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r=-0.334,P<0.001)和24 h舒张压波动性(r=-0.520,P<0.001)相关。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患者的AASI显著高于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与非杓型和超杓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压晨峰者AASI显著高于非晨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后,24 h平均脉压(β=0.003,P<0.00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β=-0.001,P<0.05)、24 h收缩压波动性(β=0.032,P<0.001)、24 h舒张压波动性(β=-0.064,P<0.001)和24 h心率波动性(β=0.006,P<0.001)与AASI独立相关。结论:AASI与血压波动性、夜间舒张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晨峰等多种血压变异指标相关,是反应动脉硬化和血压变异的综合指标。
张丁丁刘芳超姜雪黄建凤
关键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血压波动性昼夜节律血压晨峰
血压晨峰与血糖、血脂的关系初步探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于2011-01至2011-06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对象均未服用降压药物,共人选280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19例,年龄19—79岁。根据所有研究对象收缩压血压晨峰的75%百分位数将其分为两组,即收缩压血压晨峰≥28.4mmHg(1mmHg=0.133kPa)为晨峰组(69例),〈28.4mmHg为非晨峰组(211例)。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讨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等与血压晨峰的关系。结果: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非晨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或P=0.002)。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晨峰组昼间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非晨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晨峰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非晨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对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进行调整后,高血压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总胆固醇升高组发生血压晨峰的风险分别增加1.596倍(OR=2.596;95%CI:1.392—4.841)、1.381倍(OR=2.381;95%CI:1.304—4.347)和0.904倍(OR=1.904;95%CI:0.866—4.190)。
刘芳超康金锁黄辰张丁丁姜雪黄建凤
关键词:血压晨峰高血压空腹血糖血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