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彤
-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位颅咽管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异位颅咽管瘤(ectopic craniopharygioma)的临床诊断、手术疗效及预后,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将收治的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异位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者发病部位分别位于蝶窦、颞下窝1例,随访22个月,分别采用2次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并行放疗后肿瘤组织恶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鼻孔、软腭1例,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颞下窝1例,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异位颅咽管瘤非常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目前仍然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是否应行放射治疗有待商榷。
- 严波王振霖危维杨晓彤吕海丽张秋航
- 关键词:手术
- 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对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为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2017年6月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病例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美罗培南,并行全身应用美罗培南组(简称引流组)12例,其余单纯全身应用美罗培南组(简称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生化变化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 d及1周,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定量均降低,脑脊液葡萄糖均升高,引流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治愈率91.7%,对照组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流组死亡率8.3%,对照组死亡率22.2%。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美罗培南,并行全身应用美罗培南治疗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 吕海丽严波王振霖杨晓彤危维曹连杰刘俊其李谱张秋航
-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颅底手术颅内感染
- 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筛选考虑为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34~58岁,平均47岁。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于全麻鼻内镜下行泡性中鼻甲修正手术,术后定期清理术腔,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偏头痛残疾量表(MID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头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7例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患者术后定期随访12个月。术前VAS的平均值(7.47±1.23)分明显高于术后VAS的平均值(2.18±0.95)分;术前MIDAS评分平均值(17.24±2.14)分也明显高于术后的平均值(2.53±1.23)分。术后患者头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头痛复发。结论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术前鼻内镜检查结合鼻窦CT检查可明确诊断,经鼻内镜下行泡性中鼻甲修正手术,是一种经济、安全、简便易行的有效治疗手段。
- 严波危维杨晓彤彭晓林
-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泡性中鼻甲头痛诊疗
- 岛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1例外鼻肿瘤切除后存在鼻翼贯通或全层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1~89岁。依据鼻翼缺损范围,选择岛状皮瓣、岛状皮瓣联合鼻唇沟瓣或V-Y推进皮瓣、岛状皮瓣联合双叶皮瓣等进行修复。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59个月,鼻部外观及通气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岛状皮瓣或组合皮瓣进行修复,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鼻部外观和功能。
- 危维杨晓彤吕海丽彭晓林严波王振霖
- 关键词:鼻肿瘤修复外科手术
-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和内镜经鼻入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 王振霖张秋航严波危维杨晓彤曹连杰
- 颅底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颅底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2007年8月~2017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底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14例患者中有8例肿瘤位于颞骨,5例位于蝶骨,1例位于筛骨。手术分别采用内镜经鼻入路、经颞下窝入路、内镜经鼻联合颞下窝入路、经颅中窝入路。其中11例完成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除。手术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经过8个月至10年的随访,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放疗,所有患者肿瘤均无明显复发或进展。结论发生在颅底的骨巨细胞瘤较罕见,诊断困难,但临床、影像学等仍有其特点,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需个体化制定。
- 曹连杰张秋航王振霖严波李谱杨晓彤
- 关键词:颅底骨巨细胞瘤
- 内镜经口入路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切除术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内镜经口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2例为无意中体检发现咽侧壁膨隆,1例为头痛,3例为咽喉异物感半年。结果 6例均完整切除,且无面瘫、声嘶、吞咽困难、伸舌偏斜等颅神经受损症状,仅有1例术后出现腮区肿痛,加压抗感染后改善。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1例术后2年复发,病理为腮腺混合瘤恶变。结论内镜经口入路可以彻底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是安全、微创的能保留面神经功能的手术入路,但对腮腺恶性肿瘤仍建议开放式入路。
- 吕海丽张秋航严波王振霖杨晓彤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腮腺深叶
- 内镜经鼻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止血策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如何在内镜经鼻颅底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针对不同的出血方式采取科学的综合止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1例颅底良性肿瘤患者,全部患者行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2014年2月之前住院的病例74例,未采取新材料、新技术止血措施的为对照组。术中血管出血主要应用双极或单极电刀电凝止血,创面渗血主要采用纱条、纱布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2014年2月以后住院的患者87例,采取新型止血材料以及射频等离子刀等新技术止血措施的为实验组。实验组采取综合止血方法,如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供血血管,术中尽可能先解剖分离相关责任血管,以射频等离子刀予以切断、凝结;切除肿瘤时,以射频等离子刀切割、凝结交替进行,逐步分离肿瘤;手术创面毛细血管渗血,采取速即纱(Surgicel)压迫止血、或射频等离子刀凝结止血;海绵窦等大的静脉窦出血,采用速即纱或Surgiflu/Surgifoam填塞止血。对于术中的出血量、止血方法、手术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实验室化验检查、颅底CT及MRI检查、部分患者行头颅DSA检查。对照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50~2 100 ml,平均410+50 ml;手术时间50~310 min,平均120+20 min。实验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50~1 600 ml,平均280+50 ml;手术时间45~220 min,平均90+20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都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与肿瘤的性质、部位、血供相关,肿瘤血供丰富、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复杂者,出血量较大;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与手术时间无关。结论熟练掌握内镜颅底外科相关区域的三维解剖,尤其是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是手术成功的前提;科学运用止血新材料、新技术,针对不同�
- 严波危维杨晓彤吕海丽张秋航
- 关键词:鼻内镜颅底外科止血
- 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处理颅底软骨肉瘤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202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颅底软骨肉瘤并接受内镜经鼻手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分级、累及部位和范围及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其无病生存率。结果:资料完整的31例患者中,主体位于岩斜区27例(87%),累及前颅底4例(13%)。病理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3例)。其中,25例实现了影像学全切,6例术后残留。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5.7个月(6~120个月),在全切病例中有5例复发(5/25),5年的无瘤生存率为80%。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4例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和永久的颅神经麻痹。全切率(P=0.001)和累及桥小脑角、颈静脉孔(P=0.037)是影响软骨肉瘤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是处理颅底软骨肉瘤较为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 杨晓彤严波危维刘俊其王振霖
- 关键词:手术颅底软骨肉瘤并发症
- 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切除术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7岁。主要症状是吞咽异物感5例,咀嚼不适感2例;主要体征为发现患侧咽侧壁、软腭部膨隆6例,另1例无明显阳性体征。结果本组7例手术均在1.5~2.5 h内顺利完成,肿瘤获得完全切除,切口甲级愈合。且无腮腺区肿胀、声嘶、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伸舌偏斜发生,其中1例术后2 d出现患侧口角歪斜,约1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病理均为多形性腺瘤。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为20个月。结论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可以完全、彻底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既能保留面神经功能,又有助于同时保护颈部重要血管、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严波危维杨晓彤王振霖吕海丽张秋航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