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民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临床效果的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真性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总结7例12只眼真性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年龄、眼轴长度、角膜直径、手术方式、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分析手术效果,分别对于年龄、角膜直径、眼轴长度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2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0.06(0.01~0.20),手术时的年龄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P〈O.05),相关系数=一0.669,角膜直径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相关性(毋0.05)。12只眼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发症:2只眼术后2年后出现青光眼,2只眼出现后发性白内障,2只眼术中发生后囊破裂。1只眼角膜直径过小,玻璃体切割头自晶状体后部切除晶状体。结论手术年龄越早,越能够有效地提高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手术方式不是单一的,角膜过小的患者,玻璃体切除头自晶状体后部切割可以成为选择。
- 刘丽丽施玉英徐艳萍卢建民陈超
- 关键词:真性小眼球白内障先天性
- 近视患者应用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初步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评价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应用于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44眼)。方法对以上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按自愿原则分别植入Acrysof ReSTOR多焦点IOL14例(22眼)或普通单焦点IOL16例(2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远、近视力及焦点深度范围。主要指标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及焦点深度范围。结果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IOL组患者和单焦点IOL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平均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84±0.14、0.70±0.23(P=0.018);平均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69±0.34、0.32±0.13(P=0.000);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分别为0.69±0.20、0.27±0.12(P=0.000);焦点深度范围分别为(5.54±0.53)D、(3.57±0.93)D(P=0.000)。结论近视患者植入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IOL可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效果满意。
- 陈超施玉英王永华卢建民刘丽丽刘铁刚刘亦苏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近视
- 双手微切口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的角膜屈光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比较双手微切口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屈光变化的差异。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02例(122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方法58例(66眼)双手微切口手术患者(组1)及44例(56眼)常规切口手术患者(组2)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TMS-4型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角膜曲率的变化。主要指标角膜中心区3mm和6mm范围内角膜曲率平均值。结果术后3个月组1与组2角膜中心区3mm比较:切口半经线(10:30)角膜曲率平均值与术前差值,组1、组2分别为(-0.06±0.91)D、(-0.44±0.53)D(P=0.025)。经线分析:切口经线(10:30)角膜曲率平均值与术前差值,组1、组2分别为(-0.07±0.55)D、(-0.26±0.42)D(P=0.099)。直接手术源性散光分析:组1、组2分别为(0.22±0.59)D、(0.43±0.60)D(P=0.139)。术后3个月组1与组2角膜中心区6mm比较:切口半经线(10:30)角膜曲率平均值与术前差值,组1、组2分别为(-0.35±0.57)D、(-0.68±0.61)D(P=0.022)。经线分析:切口经线(10:30)角膜曲率平均值与术前差值,组1、组2分别为(-0.32±0.71)D、(-0.34±0.42)D(P=0.909)。直接手术源性散光分析:组1、组2分别为(0.33±0.98)D、(0.50±0.60)D(P=0.342)。术后1周、1个月切口半经线、经线及手术源性散光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手微切口较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的角膜屈光改变更小。
- 卢建民施玉英陈超刘铁刚刘丽丽刘亦苏
- 关键词:微切口屈光手术源性散光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恢复的初步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治疗白内障手术导致角膜水肿和手术源性散光的效果。方法选取施行清亮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bFGF组)和对照组。bFGF组滴用bFGF眼用凝胶(贝复舒眼用凝胶),每天4~6次,每次0.2mL,间隔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每天4次。对照组只使用典必殊滴眼液,每天4次。观察2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和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角膜水肿平均恢复时间bFGF组为(3.9±1.6)d,对照组为(6.3±2.2)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948,P=0.000)。bFGF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个月(2067±307)mm-2和3个月(2095±294)mm-2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1793±324)mm-2和术后3个月(1812±311)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bFGF组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角膜表面规则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模拟角膜镜读数1、2以及术后3个月2组角膜散光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常规清亮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局部应用bFGF能促进早期角膜水肿的消退,修复受损的手术切口和角膜内皮,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对改善手术复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意义。
- 刘铁刚施玉英卢建民
-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水肿散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劈管法硅胶泪道管环行固定术治疗泪小管断裂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劈管法硅胶泪道管环行固定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一期下泪小管断裂患者47例。方法全部患者用猪尾钩自上泪小管向下泪小管做环形插管,劈管法植入硅胶管,并在硅胶管内穿入缝线形成环形管做泪道内支撑物固定。观察12~24个月,观察疗效:无溢泪、冲洗通畅为治愈;有溢泪,但冲洗通畅或冲洗通而不畅为好转;冲洗泪道不通为无效。眼部刺激症状依程度轻重评为0~5分。主要指标泪道通畅程度,泪小点或泪小管损伤情况,眼部刺激症状评分,意外脱管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治愈43例(91.5%),好转4例(8.5%)。无下泪小点及近端撕裂,眼部刺激症状评分平均1.5分,无意外脱管情况。结论硅胶泪道管采用劈管法环行固定术治疗泪小管断裂具有治愈率高、刺激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卢建民卢建民
- 关键词:泪小管吻合术硅胶管
- 两种新型人工晶状体在近视人群中的应用比较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两种新型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视白内障患者38例42眼,分别在超声乳化术后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1个月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最佳视远度数矫正时的近视力及拟调节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结果术后1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6.3度和0.7度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裸眼近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近视力,最佳视远度数矫正时的近视力,拟调节力,4.0度、2.5度、1.6度和1.0度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IOL在视远时均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视近时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要优于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但反映功能性视力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方面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要优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 刘铁刚施玉英陈超刘亦苏卢建民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