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岩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光致
  • 3篇光致发光
  • 3篇发光
  • 3篇XO
  • 2篇等离子增强化...
  • 2篇化学气相
  • 2篇化学气相沉积
  • 2篇发光机制
  • 1篇氧化硅
  • 1篇碳氧化
  • 1篇退火
  • 1篇强光
  • 1篇热退火
  • 1篇铕掺杂
  • 1篇快速热退火
  • 1篇硅薄膜
  • 1篇EU掺杂
  • 1篇掺杂
  • 1篇EU

机构

  • 3篇韩山师范学院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宋捷
  • 3篇郭艳青
  • 3篇黄锐
  • 3篇宋超
  • 3篇王岩
  • 2篇张文星
  • 2篇李洪亮

传媒

  • 2篇发光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快速热退火增强非晶SiC_xO_y薄膜蓝绿光发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甚高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SiH_4,CH_4和O_2作为反应气源,在150℃下制备非晶碳氧化硅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不同条件下快速热退火处理,研究快速热退火处理对其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原始沉积薄膜在可见光全波段展现较强的光致发光特性,经过快速热退火处理后,其发光强度显著增强.薄膜在700℃经过快速热退火10s后,相比于原始沉积薄膜,其发光强度增强6倍,肉眼可见强的蓝绿光光发射.光荧光谱(PL)分析表明,薄膜的发光峰位不随激发波长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结合拉曼(Raman)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吸收(FTIR)光谱对薄膜的微结构及键合结构分析,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其蓝绿光发射增强机制的影响.
林圳旭宋捷黄锐王岩王怀佩郭艳青宋超
关键词: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光致发光快速热退火
Eu掺杂SiC_xO_y薄膜的Eu^(3+)发光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低温250℃下制备Eu掺杂SiC_xO_y薄膜,研究薄膜的Eu^(3+) 发光激发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薄膜的发光谱由来自基体材料的蓝光和来自Eu^(3+) 的红光组成;随着薄膜中Eu含量由0.19%增加到2.27%,其红光强度增加3倍左右,而蓝光逐渐减弱。Raman光谱及荧光瞬态谱分析表明,其蓝光由中立氧空位缺陷发光中心引起。结合薄膜的Eu^(3+) 激发光谱分析,SiC_xO_y∶Eu薄膜的红光增强源于薄膜中Eu^(3+) 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或基体材料的中立氧空位缺陷发光中心与Eu^(3+) 离子的能量转移。
王岩林圳旭宋捷张文星王怀佩郭艳青李洪亮宋超黄锐
关键词:光致发光铕掺杂
非晶SiC_xO_y薄膜的可调强光发射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SiH_4、CH_4和O_2作为反应气源,通过调控O2流量在250℃下制备强光发射的非晶SiC_xO_y薄膜。利用光致发光光谱、荧光瞬态谱、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红外吸收谱对薄膜的光学性质和微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进而讨论其可调可见光发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SiC_xO_y薄膜发光性质与薄膜中的氧组分密切相关。随着薄膜中氧组分的增加,其发光峰位由橙红光逐渐向蓝光移动,肉眼可见强的可见光发射。荧光瞬态谱分析表明,薄膜的荧光寿命在纳秒范围。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吸收谱对薄膜的相结构和化学键合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的主要相结构和发光中心随O_2流量的变化是其可调光发射的主要原因。
王怀佩林圳旭宋捷张文星王岩郭艳青李洪亮宋超黄锐
关键词:光致发光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发光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