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玉娟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服药依从
  • 2篇服药依从性
  • 1篇心理治疗
  • 1篇幸福感
  • 1篇血浆
  • 1篇药物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孕酮
  • 1篇照料
  • 1篇照料者
  • 1篇症状
  • 1篇症状严重程度

机构

  • 7篇重庆市精神卫...

作者

  • 7篇马玉娟
  • 1篇陈俊杉
  • 1篇傅惊鸿
  • 1篇高芳
  • 1篇赵新民
  • 1篇刘晓东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健康之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敌对3个因子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SQ的不成熟因子中幻想、分裂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鲁陆马玉娟方耀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团体心理治疗康复
伴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主要照料者应付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特征及其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伴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应付方式与总体幸福感。方法通过连续取样的方式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487例伴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主要照料者作为研究组,选取479例与暴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病程相匹配的不伴有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料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应付方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定,对伴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应付方式与总体幸福感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的总体幸福感得分低于对照组[(101.92±10.43)分比(103.91±11.03)分,P<0.05];不同暴力行为(杀人、伤人、打砸、其他)患者照料者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54±11.06)分比(100.17±10.23)分比(103.03±10.28)分比(103.01±9.78)分,P<0.05];应付方式各因子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应付方式问卷退避评分高于对照组[(0.68±0.20)分比(0.65±0.21)分],而解决问题[(0.68±0.19)分比(0.72±0.18)分]、自责[(0.62±0.22)分比(0.65±0.22)分]、求助[(0.57±0.18)分比(0.64±0.17)分]、合理化[(0.70±0.22)分比(0.75±0.21)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照料关系照料者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解决问题[(0.71±0.17)、(0.65±0.20)、(0.78±0.11)分]、求助[(0.60±0.17)、(0.55±0.19)、(0.61±0.13)]方面,不同照料关系(配偶、父母、子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方面,不同照料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的总体幸福感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r=0.177,P<0.01),与幻想呈负相关(r=-1.03,P<0.05)。结论伴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的总体幸福感较不伴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低,应付�
傅惊鸿史战明赵新民马玉娟陈俊杉
关键词:暴力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总体幸福感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住院,出院时疗效为明显进步或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出院当日起门诊随访1年,随访结束时按照依从性标准分为依从性好(完全依从)及依从性差(部分依从或不依从)两组,依从性好组100例,依从性差组40例,比较两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患者的相关因素等差异。结果 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依从性好100例(71.43%),依从性差40例(28.57%),单因素检验11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有:缺少家庭支持(OR=4.64,95%CI:1.09~26.26)、疾病知识欠缺(OR=4.09,95%CI:2.11~27.34)、有药物不良反应(OR=3.50,95%CI:1.75~24.03)、未定期随访(OR=2.91,95%CI:1.08~17.56)。结论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复杂,应针对性实施有效对策,做到合理用药,加强心理干预、社会支持,提高依从性。
马玉娟鲁陆邓永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
阿米替林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盐酸阿米替林片联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初始剂量20 mg/次,1次/d,依照病情变化情况适当增加剂量,最大剂量6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75 mg/d,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甲状腺功能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0%、9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碘甲状原氨酸素(T3)、甲状腺素(T4)水平均显著降低,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米替林片联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HAMD评分,改善甲状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马玉娟鲁陆
关键词:抑郁症甲状腺功能
不同严重程度的复发抑郁症患者血浆雌二醇、孕酮及皮质醇水平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复发抑郁症患者血浆雌二醇、孕酮及皮质醇水平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复发抑郁症患者115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包含患者40例、45例和30例。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各项激素水平,分析血浆雌二醇、孕酮及皮质醇激素对复发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作用。结果轻度组患者血浆雌二醇水平最高,重度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男性患者血浆雌二醇的水平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男性患者血浆孕酮水平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皮质醇水平与雌二醇的变化趋势相反,轻度症状组水平最低,重度症状组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复发抑郁的病情越重,血浆雌二醇水平越低;血浆皮质醇水平与雌二醇的变化趋势相反;复发抑郁的病情同血浆孕酮水平的关联不显著。
鲁陆马玉娟高芳唐光路郑冬
关键词:血浆雌二醇孕酮皮质醇症状严重程度
抑郁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复发情况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与复发情况。方法:选取128例抑郁症出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调查其一般资料、住院及出院后服药情况、家庭与社会支持情况、复发等情况。实际有效资料110例,按照服药依从性分为依从组51例,非依从组59例。结果: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教育程度和婚姻情况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有68例复发,42例未复发。依从组中复发13例,占25.49%,未复发38例,占7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依从组中复发55例,占93.22%,未复发仅为4例,占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家庭对服药的态度、用药维持时间、用药剂量、劳动能力、复发情况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抑郁症院外治疗患者,应对其进行服药依从性重点宣传,以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治疗效果。
马玉娟鲁陆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
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利培酮药物基础上加用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以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WMS-RC、WSCT以及MCCB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PANSS、WMS-RC、WSCT以及MCCB评分比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可有助于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鲁陆马玉娟刘晓东郑东王南莲唐光路彭诗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