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宇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子宫
  • 4篇子宫内膜
  • 4篇内膜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内膜癌
  • 3篇宫内膜癌
  • 2篇缺氧
  • 2篇缺氧诱导
  • 2篇缺氧诱导因子
  • 2篇子宫内膜癌组...
  • 2篇癌组织
  • 2篇MTOR
  • 1篇蛋白
  • 1篇肉瘤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子宫内膜间质
  • 1篇子宫内膜间质...

机构

  • 5篇开滦总医院
  • 4篇唐山市妇幼保...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玉田县医院

作者

  • 5篇陈晓宇
  • 4篇李桂荣
  • 3篇陈红林
  • 2篇刘静云
  • 1篇苏振宇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3188和mTOR表达量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3188(miR-3188)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量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3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32)和未复发组(n=89)。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3188表达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E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OR表达量。结果EC组织中miR-3188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0.60±0.14 vs 1.46±0.14),EC组织中mTOR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0.92±0.11比0.63±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95,19.348,均P=0.000)。不同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子宫外转移、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FIGO分期的miR-3188和mTOR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0~8.611,均P<0.05)。未复发组的miR-3188相对表达量高于复发组(0.66±0.11 vs 0.45±0.08),mTOR相对表达量低于复发组(0.88±0.10 vs 1.02±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20,9.229,均P=0.0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高(HR=0.696,P=0.015)、miR-3188表达量高(HR=0.058,P=0.008)是EC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FIGO分期高(HR=2.967,P=0.000)、mTOR表达量高(HR=1.162,P=0.035)是E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C组织中miR-3188相对表达量与mTOR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r=-0.409,P=0.000)。结论EC组织中miR-3188表达量低、mTOR表达量高与预后不良有关。
陈晓宇曾庆维陈红林李桂荣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HIF-1a和IL-17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情况的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17年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肥胖、糖尿病、老龄化增加以及倡导良性子宫疾病尽量保留子宫等影响,其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作用而缺少孕激素抑制有关,然而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大多数为低雌激素的绝经后妇女,说明存在其他的机制。据文献,mTOR、HIF-1a和IL-17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在其演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TOR信号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Th17细胞高水平分泌IL-17,而这种影响与HIF-1a的上调有关,推断mTOR、HIF-1a及IL-1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应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mTOR、HIF-1a及IL-1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其敏感度及准确率可能高于单个细胞因子或任何两种细胞因子检测组合,为今后临床对子宫内膜癌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检测指标。
曾庆维马思琪曲银娥陈晓宇李桂荣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MTORHIF-1AIL-17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HIF-1αmRNA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143(miR-14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26例,收集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43、HIF-1αmRNA,分析miR-143、HIF-1αmRN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与HIF-1α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miR-143在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在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HIF-1α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在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与HIF-1α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52,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低表达、HIF-1α高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陈红林曾庆维陈晓宇李桂荣刘静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缺氧诱导因子1Α
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白介素-17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34例ESS患者为ESS组,其中低度恶性ESS 27例、高度恶性ESS 7例,另选取同期就诊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30例为增生组,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30例为健康组。于手术、刮诊术和宫腔镜活检等操作中采集各组受检者的新鲜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mTOR、HIF-1α以及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ESS组子宫内膜mTOR、HIF-1α、IL-17的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增生组、健康组(P<0.05),而增生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ESS组织中mTOR、HIF-1α、IL-17高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mTOR与HIF-1α、IL-17表达呈正相关(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高度恶性ESS组织中mTOR、HIF-1α、IL-1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度恶性ESS,中/低分化ESS患者3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结论mTOR、HIF-1α和IL-17在ESS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变恶性程度、细胞分化级别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ESS恶性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曾庆维陈晓宇李桂荣陈红林刘静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缺氧诱导因子-1Α白介素-17
开痹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2017年
(1)目的探讨开痹方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功能影响,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治疗提供实验依据。(2)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开痹方组和对照组。开痹方组服用开痹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甲氨蝶呤及西乐葆)。各组患者均用药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测定其血清中主要免疫学指标。(3)结果开痹方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均少于对照组,RF和E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开痹方组患者血清中IgG和C3高于对照组,IL-1、IL-6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4)结论开痹方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液和固有免疫功能,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分泌。
苏振宇李琳陈晓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