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放疗
  • 5篇摆位
  • 4篇调强
  • 4篇图像引导
  • 4篇肿瘤
  • 4篇摆位误差
  • 3篇疗法
  • 3篇放射疗法
  • 2篇调强放疗
  • 2篇调强放射
  • 2篇调强放射疗法
  • 2篇图像引导放疗
  • 2篇鼻咽
  • 1篇胸部
  • 1篇胸部肿瘤
  • 1篇咽肿瘤
  • 1篇腰围
  • 1篇体位
  • 1篇颅脑
  • 1篇颅脑肿瘤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林泽煌
  • 5篇邓永锦
  • 3篇肖振华
  • 2篇王振宇
  • 2篇文碧秀
  • 1篇王成涛
  • 1篇赵文斌
  • 1篇李敏
  • 1篇任玉峰

传媒

  • 4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OBI图像引导在鼻咽癌IMRT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索IGRT在保障鼻咽癌IMRT精确性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直线加速器OBI系统对10例鼻咽癌患者实施IMRT,观察并记录每次摆位后、体位调整后、治疗后的IGRT,分析其影像与CT模拟定位影像之间的摆位差异。结果 摆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0.22±1.00)、(-0.37±1.28)、(0.04±1.36) mm;体位调整后对应为(0.29±0.76)、(-0.04±0.78)、(-0.01±0.92) mm;治疗后对应为(0.20±0.78)、(0.16±0.80)、(0.05±0.92) mm。摆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1 mm概率分别为81.0%、77.6%、88.2%;体位调整后对应为92.5%、96.4%、96.4%;治疗后对应为91.7%、94.9%、96.8%。结论 鼻咽癌患者实施分次IMRT过程中进行OBI系统下的精准IGRT技术非常重要,必要时需参照摆位后的IGRT影像调整患者的放疗体位,修正摆位误差,有效提高分次IMRT的精确性。
钟嘉健王成涛邓永锦丘敏敏林泽煌闵蒙真肖振华王振宇文碧秀
关键词:摆位误差
基于kV级图像引导放疗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k V级图像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研究k V级图像引导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精准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arian Novalis T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我院2016年3~10月收治的10例胸部肿瘤患者每日行放疗前图像扫描,若需移床则行移床后图像扫描及放疗后图像扫描,将该扫描图像经系统自动重建后与治疗计划的CT图像进行配准,获取并统计分析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结果共获取688套图像,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放疗前误差分别为(-0.03±2.06)、(0.16±2.69)、(0.18±2.28)mm,移床后误差分别为(0.65±0.92)、(0.65±0.93)、(0.61±0.80)mm,放疗后误差分别为(-0.08±1.12)、(0.32±1.13)、(0.16±1.08)mm。结论每日k V级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减少胸部肿瘤放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对提高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丘敏敏任玉峰钟嘉健林泽煌赵文斌邓永锦王振宇文碧秀
关键词: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
ExacTrac系统在颅脑肿瘤放疗摆位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使用ExacTrac与OBI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图像引导放疗,并用锥形束CT(CBCT)验证ExacTrac系统移床修正后的结果,评估ExacTrac系统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颅脑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利用三维激光系统摆位,用ExacTrac系统拍摄两幅交叉的X线图像,得到三维平移误差X(左右)、Y(进出)、Z(升降)和对应的旋转误差Rx、Ry、Rz,进行六维移床修正后,再使用ExacTrac系统验证修正后的位置并在加速器上进行CBCT扫描。记录ExacTrac修正前、后以及CBCT的摆位误差并统计分析。结果ExacTrac系统修正前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38±1.38)mm、(0.30±1.37)mm、(-0.55±1.12)mm,修正后的误差为(0.02±0.31)mm、(0.01±0.25)mm、(-0.03±0.27)mm,其对应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18±1.08)°、(0.35±1.60)°、(0.21±1.11)°和(0.06±0.19)°、(0.01±0.23)°、(-0.03±0.30)°,修正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验证ExacTrac修正后的误差为(0.26±0.59)mm、(-0.42±0.55)mm、(0.22±0.53)mm,均不超过±1 mm。结论ExacTrac系统配合六维床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是一种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可靠的图像引导方法。
林泽煌潘镇钊丘敏敏钟嘉健
关键词:图像引导摆位误差
图像引导放疗中两种验证方式的比较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的不同验证方式,锥形束CT(CBCT)和二维影像(2D-kV)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寻找更适合临床日常使用的验证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至10月50例接受放疗的患者,其中头颈组20例,胸腹组15例,盆腔组15例。每天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每周选取一天进行CBCT验证,比较CBCT和2D-kV的误差。结果总共获取1320组图像,CBCT和2D-kV在升降(Vrt)、进出(Lng)、左右(Lat)三个方向的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和2D-kV两种验证方式的配准精度相当,但2D-kV的耗时更短,拍摄限制条件较少,为临床日常图像引导放疗提供参考。
丘敏敏林泽煌邓永锦黄泰茗闵蒙真钟嘉健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疗
宫颈癌放疗腰围变化与两种体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宫颈癌放疗中腰围变化与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放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仰卧或俯卧治疗体位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每周行一次锥形束CT(CBCT),离线回顾平移、旋转摆位误差,并计算定位、治疗腰围变化,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A组X、Y、Z方向平移误差分别为(-0.5±2.7)、(-0.1±3.2)、(0.4±2.5)mm,B组为(-0.2±3.0)、(0.2±4.0)、(2.0±4.1)mm;A组Rx、Ry、Rz方向旋转误差分别为(-0.6±2.2)、(-0.2±0.8)、(0.1±0.8)°,B组为(0.5±2.3)、(-0.2±1.3)、(0.5±0.9)°,在Z、Rx与Rz方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腰围差△C分别为(-2.3±2.7)、(-1.4±2.0)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Z方向与腰围差△C呈负相关(r=-0.618,P<0.05)。结论宫颈癌放疗仰卧位摆位重复性较佳,但腰围变化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俯卧位对小肠保护较佳,但腰围变化对Z方向精确度影响较大。临床上需重视腰围变化,必要时采取膀胱充盈与体重干预。
钟嘉健丘敏敏林泽煌黄泰茗闵蒙真肖振华邓永锦
关键词:摆位误差宫颈肿瘤放射疗法腰围
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不同配准方式对实际剂量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中摆位不同配准方式对实际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整体、头部和颈部三种不同配准方式进行配准并获取配准误差;将该结果代入原始治疗计划生成配准误差模拟计划,获取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参数后与原始计划比较,剂量偏差结果以相对偏差值记录。结果20例患者进行了132次CBCT扫描。配准误差方面,整体与头部两种配准方式差异不大,而整体与颈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相对偏差方面,颈部GTVnx-D98%、GTVnd L-D98%、GTVnd R-D98%、PTV1-D95%与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剂量相对偏差值分布频率来看,整体的GTVnx-D98%在±3%的占81.2%,头部占80.3%,颈部占65.9%。颈部的靶区剂量普遍减少,且变化值大,与整体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变化不一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颈部固定效果不佳,采用颈部配准方式对实际剂量偏差影响较大,需要得到重视。在颈部与头部误差较大时,以头部配准误差为准。
丘敏敏钟嘉健李敏林泽煌闵蒙真肖振华邓永锦
关键词:鼻咽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