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改兰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脑炎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乙型脑...
  • 2篇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脑炎
  • 2篇病毒
  • 1篇典型临床症状
  • 1篇毒性
  • 1篇乙脑
  • 1篇乙型脑炎病毒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法检测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症状
  • 1篇腮腺炎
  • 1篇腮腺炎病毒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改兰
  • 2篇王瑞
  • 1篇李小峰
  • 1篇车国柱
  • 1篇杨帆
  • 1篇张露月
  • 1篇颉晓香
  • 1篇吴铁鹰
  • 1篇茹晋丽
  • 1篇靳雪琴
  • 1篇王瑞

传媒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流行性乙型脑炎20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全球每年3万~5万人患病,死亡率高达20%~30%,30%~50%的乙脑幸存者会留有神经或精神后遗症[1]。乙脑除具有一般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其特征性表现[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乙脑患者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杨变转翟守恒李改兰王志芳冯晋杰成威利王瑞
关键词:蚊虫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ENCEPHALITIS急性传染病乙脑
不同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膜DNA抗体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细胞株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IF)检测细胞膜DNA( cell membrane DNA,cmDNA)抗体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juvenil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中的检测效果。评价cmDNA抗体单独及与核小体抗体( 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史密斯( Smith,Sm)抗体和双链DNA( 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JSLE的诊断价值;探讨cmDNA抗体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JSLE为研究对象,71例非JSLE风湿病患儿为对照组。留血清采用IIF分别观察培养的人B细胞株Raji、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膜的荧光图形;同时用IIF检测抗核抗体( antinuclear antibody,ANA);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和IIF检测dsDNA抗体;联合应用免疫双扩散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Sm抗体、ELISA法测定AnuA,收集同期临床资料。结果以两种细胞株为底物检测JSLE患儿血清cmDNA抗体,发现Raji细胞株较HL60细胞株更易复苏、荧光图形亮度更强,表达效果更好。 cmDNA抗体在JSLE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阳性率。以Raji细胞株为底物检测cmDNA抗体,cmDNA抗体的敏感性明显高于Sm抗体及dsDNA抗体(P<0.01),特异性与dsDNA抗体相似(P>0.05),但低于Sm抗体及AnuA(P<0.01)。 cmDNA抗体分别与dsDNA抗体、Sm抗体及AnuA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 P<0.05)。cmDNA抗体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无相关性( P=0.907)。结论 cmDNA抗体对儿童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能成为儿童SLE诊断的相对特异性抗体之一。 cmDNA抗体与dsDNA抗体、Sm抗体及Anu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儿童SLE诊断的敏感性。选择Raji细胞株为底物检测cmDNA抗体较HL60细胞株更有优势。
茹晋丽靳雪琴吴铁鹰王瑞颉晓香车国柱李改兰张露月李小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
8例布鲁氏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科2010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8例布鲁氏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布鲁氏菌性脑膜炎患者大多有布鲁氏菌病病史。8例患者血清布鲁杆菌凝集试验均阳性,4例患者脑脊液布鲁杆菌培养阳性。8例脑脊液、头颅MRI等异常,特征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结论:布鲁氏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复杂多样,易被误诊,诊断需综合分析。
杨变转翟守恒李改兰杨帆王志芳王瑞
病毒性脑膜炎6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病毒性脑膜炎是病毒侵犯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该病的病毒有100多种,常见病毒有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不同病毒所致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重者不仅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产生影响,还会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早期诊治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2].因流行性乙型脑炎有特殊发病季节、典型临床症状、较高特异性化验检出率和确诊率、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差异较大,适宜单独分析归纳,不在本研究范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总结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6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以期对临床诊治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杨变转翟守恒李改兰贾立明王志芳冯晋杰成威利
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典型临床症状高特异性脊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