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彬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语义
  • 2篇现代汉语
  • 2篇汉语
  • 1篇大学校训
  • 1篇动词
  • 1篇需要层次论
  • 1篇英国共产党
  • 1篇语法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篇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义表达
  • 1篇人际意义
  • 1篇社会过程
  • 1篇系统功能语言
  • 1篇系统功能语言...
  • 1篇小句
  • 1篇校训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张庆彬
  • 4篇王振华

传媒

  • 2篇外语教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现代汉语“个”在其非典型结构中的人际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现有文献对现代汉语中"个"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它的概念意义,很少涉及其人际意义。本文从语言评价理论出发,分析"个"的非典型结构的人际意义,指出"个"在其非典型结构中的用法受语篇中流动的动态人际意义驱动,承载着语篇内"介入支点"与"态度取向"两大功能,后者以前者为实现基础。本文揭示了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对话语对象的赋值手段的多样化,评价资源赋值不仅可以发生在词汇层,还可以通过句法结构来体现。
王振华张庆彬
关键词:人际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演变:小句之外——J·R·马丁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2
2013年
王振华(以下简称"王"):马丁教授,您好,能有机会采访您,我深感荣幸.您在上午的发言中提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演变,您能否总体概述一下其发展历程?马丁(以下简称"马"):第一个时期应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即韩礼德(M.A.K.Halliday)(以下简称"韩")从中国返回英国之后.此前(1947-1950)他在北京和广州学习,加入了岭南大学王力的研究小组,打算研究中国南方方言,完成博士学位.但因他拒绝保证不加入英国共产党,进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师从弗斯的申请遭到了拒绝,所以他改去了剑桥大学.
王振华张庆彬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访谈录英国共产党小句
现代汉语量词“个”的非典型结构评价意义研究
量词是人们用来表示对人,事物,动作进行分类量化的主要手段,通常是以词或者词组的形式出现在数词之后,名词之前。数量词的组合形成了人们进行记数量化的语言资源。不同的语言一般有不同的量词系统,比如汉语和英语,汉语量词丰富多彩,...
张庆彬
关键词:汉语语法句法结构语义表达
新型被动构式“被+不及物动词”的认知视角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传统语法认为,"被"字是汉语中被动构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并且只能引领及物动词形成"被+及物动词"结构,这种结构被认为是被动构式的原型范畴的典型成员。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被+不及物动词",并且这种结构大有发展迅猛之势.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语义结构以及功能用法三方面对这种新型被动构式进行了认知视野下的分析,并综合说明该结构的出现其实正是人们不断在基于用法的认知基础上对语言的使用做出的不断互动。
张庆彬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中域的激活条件——“需要”
2010年
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是人们在与现实世界交互体验的基础上将多个认知模型进行概念组织形成的意象图示,是一种认知模型集。但在具体的语言操作中,并非每次语言行为都是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人们是怎样并基于什么条件从如此抽象的具有格式塔性质的模型集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呢?通过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语言,是因为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复杂的需要,而语言在其产生的过程中也必定和这些需要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组织形式与概念意义必定从某些方面反映并约束着人们需要的表达。语言关系的建构,就其深层次来看是一种需要关系的建构。
张庆彬
关键词:理想化认知模型需要层次论
作为社会过程的法律语篇及其谋篇语义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将法律语篇视为社会语境下实现社会过程的语言类型,在附生观的指导下,通过语篇格律系统和识别系统两个语篇语义学维度,分析作为社会过程的法律语篇如何呈现其谋篇语义。分析发现,在谋篇层面,立法语篇追求形式化简约化,司法语篇尤其是交叉质询等口头语篇追求复杂化主观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不同类型的法律语篇实现的不同类型社会过程目标紧密相关。
王振华张庆彬
关键词:法律语篇
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校训意义研究——“评价系统”视角被引量:26
2013年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浓缩与凝练。研究校训有助于认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对比研究中外大学的校训,有利于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与国际接轨。目前对大学校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本文以评价系统为分析框架,通过Antconc分析软件对自建中外大学校训封闭式语料库进行分析,探讨中外大学校训评价意义的异同以及中外大学校训评价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双方校训在追求道德性、科学性、自由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有较明显区分,但由于双方校训内容都是对大学理念、大学涵义、大学职能、大学精神的凝缩,因此也有一定的共性。
王振华张庆彬
关键词:校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