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电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 <正>【研究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苏醒机制。【对象与方法】3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
- 谢瑛何院娟陈滟蒋燕胡玥
- 文献传递
- 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及MBP、GAP-43、TGF-β1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及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通过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MBP、GAP-43、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MBP、GAP-43、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组内NIHS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2.7%)高于对照组(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10.7%,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且不会加重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 蒋燕蒋育欣蒋卓晔
-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期阿托伐他汀神经节苷脂临床疗效
- 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苏醒作用。方法:将3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CS意识障碍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50 d后治疗组脑电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或α节律增多,波幅增高。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速度及脑干听诱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0 d后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改善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脑电活动,对意识障碍患者可能有促苏醒作用。
- 谢瑛蒋燕胡玥陈滟尤欣
- 关键词:脑血流速度神经电生理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醒机制。方法:将3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苏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CS昏迷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93.50±9.67)与(37.15±5.36)cm/s,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脑干听诱发提示Ⅰ~Ⅴ、Ⅲ~Ⅴ波间潜伏期差缩短,Ⅲ、Ⅴ波波幅增高。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38分,对照组平均提高2.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能提高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活动,对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
- 谢瑛尤欣陈滟蒋燕胡玥
- 关键词:正中神经电刺激脑血流速度神经电生理昏迷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