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壮

作品数:50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攻关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蛋白
  • 12篇细胞
  • 10篇基因
  • 9篇肉瘤
  • 9篇免疫
  • 9篇骨肉瘤
  • 9篇骨折
  • 7篇脊索
  • 7篇脊索瘤
  • 6篇关节
  • 5篇缺损
  • 5篇组织化学
  • 5篇细胞瘤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巨细胞
  • 5篇巨细胞瘤
  • 5篇骨巨细胞瘤
  • 4篇蛋白表达
  • 4篇异体

机构

  • 41篇中国医科大学...
  • 2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1篇沈阳市第一人...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解放军第20...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辽宁省人民医...
  • 3篇沈阳市中心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沈阳市苏家屯...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沈阳机车车辆...
  • 1篇沈阳市骨科医...
  • 1篇辽中县人民医...

作者

  • 49篇韩壮
  • 19篇吕刚
  • 9篇王敏
  • 6篇徐先立
  • 5篇张涛
  • 5篇陈鹏
  • 5篇姜彦多
  • 5篇富伟能
  • 4篇孙传海
  • 4篇杨震
  • 4篇郭栋
  • 4篇薛海鹏
  • 4篇邓博雅
  • 3篇张学
  • 3篇王太一
  • 3篇华凯
  • 3篇崔军
  • 3篇李奇志
  • 3篇赵伟
  • 2篇邱闯

传媒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实用乡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局解手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骨下骨厚度及固定对兔膝关节软骨下骨移植后软骨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研究兔膝关节软骨下自体骨移植后软骨下骨厚度及固定对软骨的影响。方法 :健康大耳白兔74只。其中 10只分为I、II两组 ,每组 5只 ,分别建立保留不同软骨下骨厚度的膝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的动物模型 ,术后 1周测量软骨下骨残留厚度。另 6 4只建立动物模型后 ,采用立柱式自体髂骨移植。按保留软骨下骨厚度及术后是否固定随机分为A、B、C、D 4组。A、B组采用I组模型 ,C、D采用II组模型 ,A、C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6 0°位固定 ,4周解除固定 ,B、D组未固定。于术后 12周取材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 ,对关节软骨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I组平均残留软骨下骨的厚度为 1.42mm ,1周时软骨下骨未发生坏死。II组软骨下骨平均残留厚度为 0 .86mm ,1周时全部软骨下骨发生坏死。A、B组 12周时软骨面无 1例塌陷 ,A组 6 .2 5 %的软骨发生退变 ,B组 12 .5 %的软骨发生退变。C、D组 12周时仅 1例关节软骨面塌陷 ,C组 18.7%的软骨发生退变。D组 43.7%的软骨发生退变。经 χ2 检验 ,B组与D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C组与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关节软骨下骨移植时过多刮除软骨下骨将引起软骨下骨缺血坏死 ,增加软骨退变的发生率。术后固定对关节软骨退变无显著性影响。
李建军吕刚金成壁韩壮黄东辉李栋
p27^(KIP1)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骨巨细胞瘤中 p2 7KIP1 的表达 ,探讨其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4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标本中 p2 7KIP1的表达。结果 :p2 7KIP1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呈明显相关。 p2 7KIP1在 40例骨巨细胞瘤中总表达阳性率为 45 .0 % (18/40 ) ,其中 、 级为 5 7.1% (16 /2 8) , 级为16 .7% (2 /12 ) ,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p2 7KIP1蛋白在 级骨巨细胞瘤表达阳性率较 、 级明显减低 ,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级有意义 ,可作为诊断、分级和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
韩壮王敏吕刚范广宇姜彦多
关键词:P27^KIP1蛋白骨巨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p73蛋白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
2003年
目的:研究p73蛋白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8例骨肉瘤和4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标本中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73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50.0%,骨巨细胞瘤为30.0%,对照组骨软骨瘤表达阳性率为20.0%。经统计学处理骨肉瘤与骨软骨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骨巨细胞瘤与骨软骨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中I~Ⅱ级阳性率为17.9%,Ⅲ级阳性率为58.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73在骨肉瘤及Ⅲ级骨巨细胞瘤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其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骨肉瘤诊断和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的辅助指标之一。
王刚陈鹏韩壮王敏姜彦多
关键词:P73蛋白骨肉瘤骨巨细胞瘤
p18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p18蛋白在骨巨细胞瘤和骨软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p18蛋白进行检测,并与20例骨软骨瘤标本作对照。结果p18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率为61.9%,骨软骨瘤中阳性率为3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5.52,P<0.05)。结论p18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恶性度相关,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华凯李荣文郭庆升张世斌吕刚韩壮
关键词:肿瘤抑制基因骨巨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p15蛋白在骨肉瘤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研究p15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骨肉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骨肉瘤中p15的表达;结果:p15蛋白在22例骨肉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4.5%,而20例骨软骨瘤中阳性率为15.0%。骨肉瘤p15蛋白表达与骨软骨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3,P<0.01)。结论:p15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度相关,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韩壮吕刚西中海华凯何忠野陈铁
关键词:骨肉瘤P15蛋白免疫组化方法
化学法去细胞神经的制备及异体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用化学方法制备大鼠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评价再生神经和靶肌肉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将SD大鼠坐骨神经用体积分数3%Triton X-100溶液和40g/L脱氧胆酸钠溶液进行处理。光镜下对比观察坐骨神经化学处理前后轴突、髓鞘和膜管结构的组织学变化。将2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细胞神经移植组(10只)、自体神经移植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5只)。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切除1cm坐骨神经干,两组分别用去细胞神经和自体神经桥接修复坐骨神经缺损。术后每2周测量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术后12周测量各组神经传导速度(NCV)、胫骨前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恢复率和肌力恢复率。结果去细胞神经的髓鞘及轴突清除彻底,神经膜管结构保存完整。正常对照组术后2,4,6,8,10,12周SFI(-1.7±5.9,-0.3±2.5,0.8±4.1,-1.4±3.6,-2.5±5.7,-2.1±3.2)明显优于自体神经移植组(-94.3±3.7,-90.1±4.1,-63.7±7.8,-51.9±8.2,-48.8±8.6,-44.3±10.5)和去细胞神经移植组(-97.1±5.3,-91.2±6.1,-70.6±5.5,-60.4±6.2,-58.2±10.2,-56.4±8.0)(P〈0.01)。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6,8,10,12周SFI优于去细胞神经移植组(P〈0.05)。正常对照组NCV[(61.6-4-8.1)m/s]、CMAP恢复率[(98.7±5.9)%]和肌力恢复率[(101.8±6.6)%]均明显高于去细胞神经移植组[(22.3±4.7)m/s、(40.3±9.2)%、(43.8±9.3)%]和自体神经移植组[(29.0±5.5)m/s、(52.5±10.6)%、(54.34-10.5)%](P〈0.01)。自体神经移植组NCV、CMAP恢复率和肌力恢复率高于去细胞神经移植组(P〈0.05)。结论运用化学法可以获得理想的去细胞神经,用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可以修�
徐先立韩壮薛海鹏郭栋杨震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再生
p73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研究p73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标本中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73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为 30 .0 % ,对照组骨软骨瘤表达阳性率为 2 0 .0 %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p73在骨巨细胞瘤Ⅰ~Ⅱ级组表达阳性率为 17.9% ,Ⅲ级组为 5 8.3% ,二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p73在Ⅲ级骨巨细胞瘤中表达明显增高 ,提示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的辅助指标之一。
韩壮王敏吕刚张学姜彦多孙传海崔军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免疫组化P73蛋白基因表达
ERCC1 rs11615多态性与骨肉瘤预后之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ERCC1 rs11615多态性与骨肉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目前已发表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根据95%可信区间的OR值来评估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在所有四种遗传模型中,T vs.C:OR=2.04,95...
孙卢浩然韩壮
关键词:META分析骨肉瘤
地塞米松通过ROS-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成骨细胞hFOB 1.19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药物),Dex组(300μM Dex处理48 h),Dex+AA组(300μM Dex+2000μM AA处理48 h)和Dex+NAC组(300μM Dex+500μM NAC处理48 h)。抗坏血酸(AA)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均为活性氧(ROS)的清除剂。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凋亡率、ROS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Dex的半抑制浓度(IC50)约在300μM。与对照组对比,Dex组细胞的细胞增殖率[(100.00±1.76)%比(51.47±5.62)%]和ALP活性[(100.00±0.83)%比(69.71±7.53)%]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3.71±1.16)%比(18.42±3.19)%]和ROS水平[(1.49±0.37)比(4.40±1.08)]显著增加(均P<0.05)。与Dex组对比,Dex+AA组和Dex+NAC组细胞的细胞增殖率[(51.47±5.62)%比(89.32±6.74)%、(51.47±5.62)%比(94.58±5.01)%]和ALP活性[(69.71±7.53)%比(85.49±8.17%)、(69.71±7.53)%比(92.55±8.01)%]显著增加(均P<0.05),细胞凋亡率[(18.42±3.19)%比(9.68±2.23)%、(18.42±3.19)%比(8.97±2.07)%]和ROS水平[(4.40±1.08)比(2.05±0.61)、(4.40±1.08)比(1.96±0.43)]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对比,Dex组细胞的p-PI3K[(0.98±0.17)比(0.26±0.08)]和p-AKT相对表达量[(0.56±0.10)比(0.19±0.06)]、p-PI3K/PI3K[(1.72±0.35)比(0.43±0.10)]和p-AKT/AKT比值[(0.66±0.19)比(0.21±0.08)]均显著降低(均P<0.05),p-GSK3β相对表达量[(0.12±0.04)比(0.49±0.09)]和p-GSK3β/GSK3β比值[(0.67±0.15)比(1.32±0.24)]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Dex组对比,Dex+AA组和Dex+NAC组细胞的p-PI3K[(0.26±0.08)比(0.76±0.12)、(0.26±0.08)比(0.80±0.12)]和p-AKT相对表达量[(0.19±0.06)比(0.38±0.11)、(0.19±0.06)比(0.42±0.08)]、p-PI3K/PI3K[(0.43±0.10)比(1.21±0.27)、(0.43±0.10)比(1.35±0.21)]和p-AKT/AKT比值[(0.21±0.08)比(0.45±0.04)、(0.21±0.08)比(0.45±0.07)]均显著增加(均P<0.05),p-GSK3β相对表达量[(0.49±0.09)比(0.26±0.05)、(0.49±0.09)比(0.22±0.07)]和p-GSK3
徐先立韩壮张忠文
关键词:地塞米松成骨细胞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观察
1995年
本组5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大、小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大剂量组为25万u/h持续静滴4小时,然后以2~4万u/h维持24小时;小剂量组以2万u/h维持24小时静滴。疗效观察:大剂量组有效16.0%,部分有效72.0%小剂量组分别为17.2%,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上,大剂量组轻度出血12.0%,重度出血8.0%,致命出血4.0%,肺栓塞4.0%,截肢4.0%;而小剂量组轻度出血13.8%,重度出血3.5%,致命出血0%,肺栓塞3.5%,截肢3.5%,两者在重度及致命出血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所以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尿激酶在溶栓疗效上与大剂量组无差异,而在减少溶栓并发症发生上优于大剂量组。建议临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韩壮张平陈燕张强段志泉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