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娟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电化学研磨合成纳米级过渡金属及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探索可能的新的电极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促进其产业化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取决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一般为脱嵌式化合物,如常见的氧化钴锂、氧化镍锂、...
- 陈静娟
- 关键词:负极材料电化学还原过渡金属氧化物
- 文献传递
- 制备纳米级金属单质钴的一步电化学还原法
- 制备纳米级金属单质钴的一步电化学还原法,其特征是将负极材料金属锂、正极材料微米级钴氧化物、电解液以及隔离膜组装成具有锂电池结构的电化学反应器,在锂电池的电化学放电过程中,通过金属锂对钴氧化物的还原得到金属钴的纳米级粒子,...
- 张大伟陈静娟杨晨戈戴俊王百年罗梅陈敏
- 文献传递
- 锂离子电池锡钴合金薄膜电极电化学沉积制备方法
- 锂离子电池锡钴合金薄膜电极电化学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孔的泡沫镍为基体,在泡沫镍基体上通过电化学沉积得到锡钴合金薄膜,制得以泡沫镍为基体的锂离子电池锡钴合金薄膜电极。本发明方法简便可行,成本低,且这种锡钴合金薄膜...
- 张大伟戴俊贾冲陈静娟杨晨戈
- 文献传递
- 电化学研磨法制备超细镍粉
- 2012年
- 以锂离子电池为微反应器,电化学还原NiO制备了超细镍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相Ni,晶粒尺寸约5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集中在200~600nm。透射电镜照片显示颗粒粒径在80~200nm之间;放电电流密度的增加和放电温度的提高都使产物粒径有变大的趋势;在分散过程中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产物Ni的分散性能。
- 李彩翠张大伟陈静娟陈春华
- 关键词:超细镍粉分散性能表面活性剂
- CuO的可控合成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溶液沉淀加水热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铜。通过循环伏安法、充放电法等研究氧化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氧化铜电化学性能差异很大,首次嵌锂容量均在700mA·h/g以上,而结晶性能较好、形貌较规则的氧化铜粉末呈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400 mA·h/g。对氧化铜负极材料的反应机理、首次容量高于理论容量及不可逆容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张大伟陈静娟杨永清杨晨戈王忠兵陈春华何孝军
- 关键词:氧化铜反应机理锂离子电池不可逆容量
- 不同铝源Al_2O_3包覆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分别采用硝酸铝[Al(NO_3)_3]、异丙醇铝(C_9H_(21)AlO_3)及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为原料,通过不同方法对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进行包覆改性,研究了不同铝源为原材料进行Al_2O_3包覆对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来表征包覆前后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l(NO_3)_3为铝源的包覆提高了电池的首次比容量、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以C_9H_(21)AlO_3为铝源的包覆层对电池的循环性能有比较好的提升。
- 张莉莉陈静娟项宏发
- 关键词:AL2O3包覆
- 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工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
- 2016年
- 化工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化工工程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化工设计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宽、设计过程复杂、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经验和理论方面的参考资料繁多等特点.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深度.本论文将探讨翻转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工设计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陈静娟孔学军何承东
- 关键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