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
- 作品数:1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三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基于C/S模式的光源性能监测控制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模式的光源性能监测控制系统,包括设备层、设备控制层和前端监控层,设备控制层通过网络层和前端监控层相连;所述设备层包括多个依次连接构成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光路的被控设备,每个被控设备接收并执行设备控制...
- 张翔李栋金操帆丁亚茜郭葆玲王锐车号召林兆培龚心弦宋承盈郭跃
- 文献传递
- 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线宽特性被引量:3
- 2021年
- 为了实现稳定的窄线宽高功率输出,设计了一种基于级联结构的铒镱共掺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对其线宽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讨论。激光器为两级放大结构,预放采用单包层掺铒光纤为增益介质,可起到降低最终输出自发辐射噪声的作用。主放采用铒镱共掺的双包层大模场光纤,可提高受激布里渊散射散射阈值。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经过不同放大后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变化,由于激光器中的弛豫振荡和自脉冲的强度波动引起的自相位调制,线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展宽。
- 吴洋林兆培王锐邢美术王玉宝戚伟
- 关键词:窄线宽稳定性
- 1550 nm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放大器的特性研究
- 2022年
- 介绍了一种1550 nm的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放大器.放大器以1.5μm的窄线宽半导体连续激光器作为种子源,选择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作为增益介质,泵浦采用两只976 nm的锁波长激光二极管,抽运阈值功率约为0.8 W,在泵浦功率为9 W时,输出功率为1.1 W,光-光转换效率为12.2%,斜率效率为13.4%,增益为20.4 dB.实验结果表明信号光通过光纤放大器对其各项特性没有影响,线宽均为4 kHz,通过光谱仪未观察到受激布里渊散射现象.
- 吴洋王燕档林兆培邢美术王锐王玉宝戚伟亢亢
- 关键词: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放大器
-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工作原理及其测量被引量:3
- 2003年
- 简要阐述了飞秒光纤激光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锁模技术的原理。结合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基本构成,描述飞秒脉冲的产生过程。此外,还对飞秒脉冲测量作了介绍。
- 余华邢美术杨文奎王锐
- 关键词: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非线性锁模技术
- 多路光脉冲信号数据采集技术的设计
- 2011年
- 介绍了一种同时监控多路光脉冲信号的方法,它是将多路光脉冲信号合成为脉冲序列,并通过相应的软件设计,实现每路光脉冲信号的数据采集。
- 王锐
- 关键词:脉冲序列数据采集
- 1 μm全光纤被动锁模镱光纤激光器
- 本文报道了1.05μm全光纤环行腔结构被动锁模镱光纤激光器的构成以及锁模脉冲在一个集成的标准掺镱单模光纤放大器中的放大.锁模脉冲光谱宽度27.066nm,重复频率22.22MHz.放大后的脉冲宽度31.39ps,平均功率...
- 余华邢美术王锐陈光辉杨文奎孔勇
- 关键词: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锁模脉冲
- 文献传递
- 瞬态增益引起的脉冲激光波形畸变及预补偿方法研究
- 2021年
- 介绍了一种新的脉冲激光波形畸变的预补偿方法.高功率光纤激光系统采用两级级联放大结构,在脉宽为500 ns、重频为10 kHz的条件下,由于瞬态增益效应,在最终输出端的时域中观察到了增益不平坦现象.通过分束提取小能量的最终输出信号,可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进行描点,对最终输出信号进行波形补偿,使输出端的时域信号近似于方波波形.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同泵浦功率的信号均可通过描点的方式抑制增益不平坦,对其进行波形预补偿.
- 王锐吴洋林兆培邢美术王玉宝戚伟亢亢
- 关键词: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波形畸变
- 一种基于C/S模式的光源性能监测控制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模式的光源性能监测控制系统,包括设备层、设备控制层和前端监控层,设备控制层通过网络层和前端监控层相连;所述设备层包括多个依次连接构成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光路的被控设备,每个被控设备接收并执行设备控制...
- 张翔李栋金操帆丁亚茜郭葆玲王锐车号召林兆培龚心弦宋承盈郭跃
- 系留浮空平台用光电传输系统军民两用技术的应用
- 王小音郭葆玲徐继东黄剑平赵铭王锐万华柳吉铭王芳沈佳岚樊鹤峰陈国浩俞继民金操帆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所承担的“系留浮空平台用光电传输系统”是为上海世博会配套项目。该项目应用于2010年5月-10月的上海世博会信息化展示项目“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上海世博园区的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搭载了图...
- 关键词:
- 基于新型插件式结构的光传输平台技术研究
- 2019年
- 研究一种基于新型插件式结构的光传输平台,利用嵌入控制器管理模式,解决平台通用性及扩展性问题。利用插件式金属结构屏蔽电磁辐射,解决因外部电磁干扰源辐射及平台内部各模块间的辐射干扰造成模块通信及电控失效问题。同时利用合理的散热设计,平台内部短时间达到热平衡效果,解决温度变化造成光学元器件性能变化问题。产品性能测试表明,该光传输平台使用及维护过程便捷,电磁屏蔽性能优良,平台内部热平衡时间小于15 min,符合实际工业应用要求。
- 邢美术林兆培王锐吕方吴凯陈佳林
- 关键词:光传输平台电磁屏蔽热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