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方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硫酸盐
  • 2篇硫酸盐还原
  • 2篇硫酸盐还原菌
  • 2篇还原菌
  • 1篇低PH
  • 1篇底泥
  • 1篇底泥中重金属
  • 1篇生物还原
  • 1篇酸性废水
  • 1篇污染
  • 1篇硫酸盐生物还...
  • 1篇耐酸
  • 1篇耐酸性
  • 1篇废水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单红仙
  • 3篇方迪
  • 3篇赵阳国
  • 3篇王方
  • 2篇张瑞昌
  • 1篇赵亮
  • 1篇杨薇薇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株嗜酸硫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污染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河流底泥中筛选到1株细菌FD97,通过序批式摇瓶培养考察了不同温度下(22~40℃)该菌株对污染底泥中Zn、Cu和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FD97为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sp.).在22~40℃条件下,以Acidithiobacillussp.FD97为主要菌株的生物沥浸作用可有效去除污染底泥中Zn、Cu和Cr.沥浸处理16 d,Zn、Cu和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70%、90%和25%.从底泥pH值变化、SO42-产生以及重金属去除率角度衡量不同温度的底泥沥浸处理效果依次为:34℃>28℃≈40℃>22℃.控温28℃较适宜今后的实际应用.底泥重金属生物沥浸去除率的大小与底泥pH值变化密切相关,与温度无直接关系.当底泥pH值降至5.0、3.5和2.5时,底泥中Zn、Cu和Cr分别开始溶出,pH值降为2.0,重金属去除率达最大.
方迪赵亮单红仙王方赵阳国杨薇薇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
耐酸性硫酸盐还原功能菌株WF83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某酸性底泥中分离到一株耐酸且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的菌株WF83,采用形态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手段对其鉴定,并对WF83的主要生长因素(pH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F83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产H2S,兼性厌氧;与Enterobacter sp.的同源相似水平达99%,初步鉴定该菌株可能为Enterobacter属.生长条件试验显示,该菌株属中温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35℃,且具有较宽的pH生长范围(5.0~9.0),在pH5.0时的细胞生长水平与pH9.0时基本相同,相对于已经报道的硫酸盐还原菌,其表现出较强的耐酸性.
王方方迪单红仙赵阳国张瑞昌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菌对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生物沉淀作用研究被引量:27
2010年
在小型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中,研究了持续低pH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沉淀作用对人工配制酸性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设置反应器进水pH值依次为4.3,3.5和2.6三个处理,进水中Cu2+、Zn2+和Cr3+含量分别为65、36和10mg·L-1,SO42-含量约为6200mg·L-1,接种物为经耐酸驯化的混合硫酸盐还原菌,试验时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36h,通过定期测定反应器出水pH、氧化还原电位(ORP)、碱度、SO42-、S2-以及重金属含量变化等指标来考察废水生物沉淀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进水pH值为2.6~4.3的酸性重金属废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沉淀作用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反应器出水pH值大幅升至6.5~8.0,碱度由起始的300~2000mg·L-1增至7500~4600mg·L-1,废水中SO42-还原率达72%~80%,Cu2+和Zn2+的去除(沉淀)率达99.9%,Cr3+去除率达99.1%。此外,随着进水pH值由4.3降至2.6,反应器出水pH和碱度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SO42-的生物还原和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变化不大。从反应器运行稳定性考虑,控制酸性重金属废水的进水pH值为3.5较适宜今后的实际应用。
方迪王方单红仙赵阳国张瑞昌
关键词:硫酸盐生物还原废水低PH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