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一舟

作品数:25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裂变径迹
  • 7篇磷灰石
  • 5篇青藏高原
  • 5篇磷灰石裂变径...
  • 5篇隆升
  • 4篇地貌
  • 4篇东北缘
  • 4篇新生代
  • 4篇水力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晚新生代
  • 4篇北缘
  • 3篇新生代构造
  • 3篇上新世
  • 3篇剖面
  • 3篇热历史
  • 3篇晚新生代构造
  • 3篇晚新生代构造...
  • 3篇峡谷
  • 3篇积分

机构

  • 25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5篇王一舟
  • 18篇郑德文
  • 12篇张会平
  • 10篇庞建章
  • 7篇王伟涛
  • 5篇郑文俊
  • 5篇马严
  • 5篇俞晶星
  • 5篇张竹琪
  • 4篇李又娟
  • 3篇武颖
  • 3篇王英
  • 1篇刘布春
  • 1篇张培震
  • 1篇刘园
  • 1篇刘彩彩

传媒

  • 6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6中国...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祁连山晚中新世以来的隆升历史——来自河道高程剖面的约束
2024年
北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的最前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弥补活动构造与热年代学方法时间尺度上难以链接的不足及提供青藏高原扩展隆升机制相关证据,利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方法模拟得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部分河流地质隆升历史。结果揭示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距断裂的距离存在显著关系,且具有从中间向东西两侧减小的特征,表现出北祁连山隆升速率大致也呈现自中向两侧减慢的特征;并通过分析处于北祁连山非沉积区白杨河、洪水坝河、丰乐河、马营河、大渚马河及洪水河这6条流域的地质隆升历史,发现在4 Ma左右,北祁连山隆升速率逐渐增加,且隆升速率大致在0.20~0.38 mm/a之间。直到0.6~1.0 Ma,隆升速率迅速加快,呈现陡增的趋势。因此,北祁连山的构造隆升并不是均匀的,而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
苏晓倩庞建章王一舟郑德文张会平郝宇琦
关键词:隆升历史
宁夏固原寺口子剖面色度记录的29 Ma以来气候演化被引量:1
2019年
宁夏自治区南部固原寺口子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重建该地区气候演化历史对于揭示高原隆升与全球气候变冷对亚洲大陆腹地干旱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寺口子剖面晚渐新世—第四纪地层沉积物色度(a~*、b~*、L~*)的系统测量,建立了29~0.5 Ma颜色指标变化序列,结合研究区内已发表的磁化率、孢粉和总无机碳数据,揭示出该区域气候经历了四个阶段:29~24.8 Ma为最湿热阶段、23.8~18 Ma为较湿热阶段、18~5 Ma为逐渐变冷阶段、5~0.5 Ma为快速变冷阶段。剖面记录了25~24 Ma、18 Ma、5 Ma两次显著的气候变冷事件和3 Ma气候变暖事件。结合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盆地气候代用指标,发现这些气候变冷事件和3 Ma气候变暖事件具有区域性。通过对比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北太平洋粉尘通量记录、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事件和研究区气候演化特征,我们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共同控制了区域气候演化,但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有所差异。
肖霖李朝鹏王伟涛郑德文王一舟李又娟
关键词:高原隆升色度气候演化
基岩河道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及其应用:兼论青藏高原基岩河道研究的迫切性被引量:27
2016年
河流作为对构造-气候相互作用最为敏感的地貌单元,记录了丰富的水系演化、构造变形以及气候变化信息。目前基于数学推导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水力侵蚀方程,将构造抬升与基岩河道水力侵蚀作用相结合,使得通过河流纵剖面形态提取基岩隆升速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成为可能。现有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1)利用方程的稳态形式获取水系陡峭系数(坡度-面积对数分布图,Chi-plot),并以此探讨构造隆升速率高低及空间分布特征;2)构建河流裂点的溯源迁移模型,定量获取裂点迁移速率;3)利用方程的线性非稳态形式,获取区域基岩隆升历史;4)获取不同流域水系河段x值,判别分水岭的迁移方向。对于方程的非线性非稳态形式,在求解及应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将是水力侵蚀模型今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简单回顾现有青藏高原基岩河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开展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尺度青藏高原基岩河道相关研究的迫切性。
王一舟张会平郑德文庞建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榆木山地区上新世的热历史--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约束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整个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也是其最新和正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隆升时空格局及构造变形过程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变形强烈、高差较大的祁连山地区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年代学数据,但祁连...
庞建章王一舟马严郑德文王伟涛张竹琪郑文俊
关键词:隆升机制磷灰石裂变径迹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稳态河道高程剖面分析的新方法--积分法被引量:3
2017年
以稳态的河水动力侵蚀方程为基础,分析河道高程剖面,可以得到河道陡峭系数,从而反映区域基岩隆升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传统的坡度-面积分析法计算陡峭系数时,需要对原始高程数据进行平滑、重采样和微分等一系列操作来计算坡度,这会造成信息丢失和重复引入误差。而近5a来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的积分方法,通过直接求解河水动力侵蚀方程,将稳态的河道高程剖面变换成1条直线,直线斜率即河道陡峭系数,避免了计算坡度带来的缺点。同时,该方法用积分函数表示基岩河道高程剖面,可以将陡峭系数和其他一些地貌参数(坡度长度指数、面积高程曲线积分)联系起来,为用这些参数表示区域构造活动信息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判别分水岭迁移方向。因此,综合这些优势,积分法在分析流域地貌特征和进行构造地貌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一舟张会平郑德文俞晶星李朝鹏肖霖
关键词:积分法
磷灰石单颗粒(U-Th)/He测年实验流程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4
2017年
(U-Th)/He同位素定年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1种能够对岩石低温冷却历史进行有效研究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由于磷灰石的He封闭温度较低,所以它能反映低温阶段(40~80℃)的热历史信息,在低温热年代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磷灰石(UTh)/He测年的影响因素多且测试流程复杂,目前国内对于(U-Th)/He同位素定年方法和流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建立的(U-Th)/He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利用配备的Alphachron He同位素质谱仪对4批共75个国际标样Durango磷灰石单颗粒进行激光熔融和4He的含量测量,随后应用自动进样安捷伦7900 ICP-MS和同位素稀释剂法测定母体同位素U、Th的含量,最后计算得到Durango磷灰石的Th/U同位素比值在17.23~23.60之间,全部年龄分布在28.61~34.51Ma,平均年龄为(31.71±1.55)Ma(1σ),与国际标定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王英郑德文武颖李又娟王一舟
青藏高原东北缘榆木山地区上新世的热历史-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约束
庞建章王一舟马严郑德文王伟涛张竹琪郑文俊
中国两大苹果主产区积冷量时空变化特征
2024年
落叶果树需要一定的低温累积才能打破休眠,正常开花结果。研究苹果主产区积冷量变化情况,为苹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利用中国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地区两大苹果主产区34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气温数据,基于国际上常用的0~7.2℃、犹他、正犹他、改进的犹他和动力学等5种模型,计算两大苹果主产区积冷量,分析对比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未来果树生产的安全性。5种模型得到的积冷量空间上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均呈南高北低。最高值位于山东省青岛,分别为1717CH、1690CU、1730CU、1576CU和76CP,最低值位于河北省围场,分别为533CH、423CU、426CU、390CU和29CP;时间上,大多数站点近56年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与冬季气温普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纬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并且在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3个影响因子中,纬度对积冷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海拔高度。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当前区域仍然有利于苹果树的安全稳定生产。
邱美娟刘布春刘园王一舟
关键词:落叶果树动力学模型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茶卡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地貌演化被引量:1
2022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作为现今高原向北东方向最新扩展生长的前缘部分,包括了南部高海拔、低起伏的东昆仑高原以及北部盆山相间的祁连山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有关该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地貌演化研究,有助于揭示青藏高原生长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文章选择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羊曲、茶卡大水桥等新近纪沉积剖面,通过总结磁性地层学、沉积学资料,综合厘定了共和-茶卡盆地及邻区约20 Ma以来的盆地消亡及地貌演化过程;在现有盆地沉积、构造热年代学以及夷平面变形等研究结果基础上,获得青海南山和共和南山及其前陆的构造缩短量分别为0.8~2.2 km和5.1~6.9 km;并以约6~10 Ma和约7~10 Ma的生成地层记录的变形时间为约束,得到晚中新世以来的缩短速率分为0.1~0.2 mm/a和0.8~1.0 mm/a,这与断裂陡坎揭示的断裂逆冲速率及现今GPS观测相符合,表明10 Ma以来构造变形速率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共和-茶卡盆地及祁连山南缘广泛发育低起伏地貌面,后期被不断抬升至现今高度塑造高原地貌形态。上述认识为理解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张会平刘彩彩熊建国庞建章俞晶星王一舟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地貌演化
雅鲁藏布江巨型裂点成因研究
<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巨型裂点控制着强烈的下切侵蚀是否会溯源影响到高原腹地,关系着高原地形的维持。研究该裂点的成因对于理解高原东南缘构造-侵蚀相互作用机制,认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裂点上...
王一舟郑德文张会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