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成泉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子束
  • 2篇电子束照射
  • 2篇照射
  • 2篇放疗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断指
  • 1篇断指再植
  • 1篇断指再植手术
  • 1篇多西他赛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血管危象
  • 1篇再植
  • 1篇再植手术
  • 1篇肉瘤
  • 1篇手术
  • 1篇手外伤
  • 1篇术后
  • 1篇顺铂

机构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常成泉
  • 3篇杨月琴
  • 2篇邹丽娟
  • 2篇陈英海
  • 2篇马玉红
  • 1篇吕萍
  • 1篇石静滨
  • 1篇邓涛
  • 1篇邵淑娟
  • 1篇于丽君
  • 1篇邓涛

传媒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06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子束窄条野宽度对有效治疗深度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电子束窄条野宽度对治疗深度的影响。方法:用辐射野扫描系统对Varian 2300C/D直线加速器多种能量电子束窄条野进行中心轴深度剂量扫描,分析R85参数与标准方野的偏差。结果:(1)所有窄条野的R85值均小于相应的标准方野,而相同能量下,宽度为2 cm的窄条野明显大于宽度为3 cm的窄条野。(2)电子束能量对窄条野有一定影响,表现为同一窄条野R85值与标准方野的偏差,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窄条野的窄边宽度和射线的能量,对有效治疗深度有一定影响,临床在进行射野设计、能量选择和剂量计算时应予以考虑。
陈英海杨月琴马玉红常成泉石静滨邹丽娟
关键词:电子束照射
电子束矩形野输出因子等效转换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比较方根式、一维式和面积周长比 3种方法计算的电子束矩形照射野输出因子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电离室法对不同大小限光筒不同能量下 8个特定矩形照射野输出因子实测和用 3种方法计算 ,比较此 3种方法与实测值偏差。结果  (1 )同一能量下 ,面积周长比法偏差较大 ,一维式和方根式偏差较小 ;(2 )电子束限光筒大小、射线能量和矩形照射野大小对 3种方法计算的矩形照射野输出因子有一定影响。结论 面积周长比法计算矩形照射野输出因子偏差较大 ,建议不予采用。一维式和方根式法精度较高 ,一维式法优于方根式法 。
陈英海杨月琴邓涛常成泉
关键词:放射疗法电子束照射
手外伤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与护理干预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康复与护理干预对手外伤肌腱修复术后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手部肌腱修复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与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另外一组单纯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术后第12周进行手指总关节活动度(TAM)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TA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实施康复与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手部功能恢复,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董晓璐吕萍常成泉
关键词:手外伤肌腱修复康复
顺铂和多西他赛联合放疗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学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杨月琴邹丽娟常成泉邓涛于丽君邵淑娟
关键词:脊髓损伤病理学观察联合放疗多西他赛顺铂
断指再植手术成活率相关因素分析及相应临床对策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成活率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11月,收集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27例(34指),针对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与患者的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行断指再植术的手指共34指,成活31指,坏死3指,断指再植的成活率91.1%。术后8h内出现静脉危象7指,4指经抗凝、舒张血管、抗感染、镇静等综合治疗成活,3指经手术探查后全部成活。结论要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活率,首先要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加强术后管理,如出现血管危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及时有效地采取必要和有针对性的措施。
董晓璐孙建弟常成泉
关键词:断指再植血管危象
前臂梭形细胞肉瘤术后CT模拟定位调强放疗体位固定方法的改进与讨论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肿瘤治疗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前臂梭形细胞肉瘤术后放射治疗,由原来传统单一的普通放疗,逐渐改为先进复杂的调强放疗—IMRT。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放射治疗的各项要求。但因为前臂的位置特殊,没有现成的体网固定,只能用其他体网进行进替代改进。本文就是通过在实践中,把头网进行改进,实现前臂的体位固定。在CT模拟定位机的定位和摆位验证下,使其完全符合调强放疗的体位要求。
常成泉马玉红
关键词:梭形细胞肉瘤IMR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