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伟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半暗带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加权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脑梗死
  • 1篇加权成像
  • 1篇梗死
  • 1篇灌注
  • 1篇灌注加权
  • 1篇灌注加权成像
  • 1篇半暗带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弥散
  • 1篇磁共振弥散加...
  • 1篇存活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篇杨晓丹
  • 1篇武刚
  • 1篇黄丙仓
  • 1篇李欢欢
  • 1篇蒋伟
  • 1篇张宏艳

传媒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及灌注加权成像定量研究急性脑梗死可存活区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DWI和PWI)技术判断急性脑梗死后可存活脑组织的范围及特征,从而影像学定位脑梗死可存活区,确定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并预测可存活区域。方法对76例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DWI、PWI,根据患者就诊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在发病3 h、6 h、24 h内就诊)。通过PWI与DWI不匹配区确定缺血半暗带(IP)区,追踪1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常规、DWI。复查时T2高信号区定为最终梗死区,初检PWI异常区减去最终梗死区即为可存活区。确定可存活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范围,及其与梗死中心区、IP区的关系。结果 6 h内就诊的患者普遍存在IP区(PWI>DWI),7~24 h就诊的患者大部分病灶PWI≤DWI,部分病灶依然存在IP区。可存活区与IP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存活面积大于IP区且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区面积随就诊时间延长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P区存在的时间界限约为6 h,部分病例可延长至8~24h;在IP区存在的情况下,可存活区面积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区面积>IP区面积。
李欢欢黄丙仓弋春燕武刚张宏艳蒋伟杨晓丹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