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丽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银屑
  • 5篇银屑病
  • 2篇皮肤
  • 1篇对照临床研究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和转...
  • 1篇信号转导和转...
  • 1篇血热
  • 1篇血热型
  • 1篇血热证
  • 1篇亚群
  • 1篇银屑病患者
  • 1篇治疗银屑病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 1篇皮肤组织
  • 1篇热证
  • 1篇转导
  • 1篇转录
  • 1篇转录激活

机构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阿拉善盟中心...

作者

  • 5篇白彦萍
  • 5篇王丽丽
  • 4篇王英
  • 2篇王也
  • 1篇潘胡丹
  • 1篇李锘
  • 1篇王磊
  • 1篇韩朔
  • 1篇王猛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ecukinuma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15年
目的 系统评价Secukinuma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5月所有关于Secukinuma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文检索词为银屑病、Secukinumab和随机对照试验,英文检索词为psoriasis、Secukinumab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490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安慰剂组比较,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中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积分下降75%、90%和100%的患者例数(以PASI 75、PASI 90、PASI 100表示)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SI 75:P〈0.000 01,95%CI:10.47-20.89;PASI 90:P〈0.000 01,95%CI:16.73-59.86;PASI 100:P〈0.000 01,95%CI:9.08-66.62);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中银屑病患者PASI 75、PASI 90、PASI 100的例数与安慰剂组比较也显著增多(PASI 75:P〈0.000 01,95%CI:12.80-25.43;PASI 90:P〈0.000 01,95%CI:22.85-81.34;PASI 100:P〈0.000 01,95%CI:18.71-133.95);与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比较,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中PASI 75、PASI 90、PASI 100患者例数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SI 75:P=0.001,95%CI:1.07-1.33;PASI 90:P〈0.00001,95%CI:1.22-1.52;PASI 100:P〈0.000 01,95%CI:1.67-2.60)。2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和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Secukinumab 150 mg:P=0.004,95%CI:1.05-1.33;Secukinumab 300 mg:P=0.02,95%CI:1.05-1.76),但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和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5%CI:
王英王丽丽白彦萍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疗效安全性
祛银2号膏治疗银屑病(血热证)同身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祛银2号膏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门诊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采用随机同身对照方法,身体左右侧分别外用祛银2号膏和普连膏,每日2次,治疗4周后观察左右侧皮损消退情况,用银屑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祛银2号膏治疗侧和普连膏治疗侧皮损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银2号膏和普连膏在PASI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银2号膏可以降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PASI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少。
王磊潘胡丹陈理森陈旭王丽丽宝尔础鲁白彦萍
关键词:银屑病血热型
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 RNA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组织中STAT3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时检测两种磷酸化STAT3蛋白在皮损区、非皮损区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STAT3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皮损区(P值为0.0001)。两种磷酸化STAT3蛋白均主要表达在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核,皮损区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区(P均<0.05),且均可见在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论:STAT3基因在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的m RNA表达显著上调,两种磷酸化STAT3蛋白在皮损区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皮损区,提示其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王丽丽王也王英王猛白彦萍
关键词:银屑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MicroRNA-155、microRNA-203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及定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microRNA-155(miR-155)、microRNA-203(miR-203)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皮肤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活检切取12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邻近非皮损区的皮肤组织,采用石蜡包埋,通过RT-PCR法检测和比较12对标本的皮损区、非皮损区中miR-155、miR-203表达水平,并以5’端、3’端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对组织切片中的目的 miRNA进行原位杂交,观察miR-155、miR-203在皮肤组织中的定位情况。结果:12对标本中,miR-155在皮损区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皮损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损区和非皮损区miR-203的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miR-155在皮肤的表皮、真皮均有表达,定位在细胞核,基底层表达较高;miR-203在基底层和表皮突表达较高,细胞核、细胞质中均有表达。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区miR-155的表达显著升高,定位在细胞核,在皮肤的表皮、真皮均表达,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王丽丽王也王英李锘白彦萍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银屑病MIR-155
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银屑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多个细胞亚群,并各自具有独特的免疫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往认为银屑病主要由Th1细胞介导,近几年研究发现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相应的生物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Th22细胞和Th9细胞也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新型CD4^+T细胞亚群的不断发现及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深入研究,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成为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王英王丽丽韩朔白彦萍
关键词:银屑病CD4+T淋巴细胞亚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