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101 被引量:706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3篇病毒
  • 25篇艾滋病
  • 24篇脊髓灰质炎
  • 13篇脊髓灰质炎病...
  • 13篇艾滋病病毒
  • 12篇综合征
  • 10篇疫苗
  • 10篇吸毒
  • 10篇急性弛缓性麻...
  • 9篇基因
  • 8篇吸毒者
  • 8篇抗体
  • 7篇严重急性
  • 7篇严重急性呼吸
  • 7篇网络
  • 7篇流行病
  • 7篇急性弛缓性麻...
  • 7篇急性弛缓性麻...
  • 7篇急性呼吸
  • 6篇疫苗衍生脊髓...

机构

  • 43篇中国疾病预防...
  • 4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5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深圳市罗湖区...
  • 4篇深圳市疾病预...
  • 4篇贵州省疾病预...
  • 3篇暨南大学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罗湖区疾病预...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0篇李杰
  • 28篇刁丽梅
  • 25篇林鹏
  • 24篇鄢心革
  • 24篇张勇
  • 21篇祝双利
  • 21篇许文波
  • 20篇王东艳
  • 17篇严冬梅
  • 16篇颜瑾
  • 15篇安洪秋
  • 15篇赵蓉
  • 13篇万卓越
  • 13篇于国龙
  • 13篇朱晖
  • 11篇付笑冰
  • 11篇李艳
  • 10篇林萍
  • 8篇温宁
  • 8篇陈立

传媒

  • 19篇中国计划免疫
  • 16篇华南预防医学
  • 10篇中国艾滋病性...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病毒学报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新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科技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13篇2005
  • 12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2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4年
从 2 0 0 1年 10月开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增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从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别。 2 0 0 2年6 0 7株单型脊灰病毒的ELISA试验结果是 :5 73株为疫苗相似株 (SL) ,3株为非疫苗相似株 (NSL) ,2 9株为双反应株 (DRV) ,2株为阴性反应株 (NRV)。将ELISA试验结果与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T PCR RFLP)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仅 2株ELISA试验结果为DRV的脊灰病毒 ,PCR结果为变异株。同样 ,在 33株PCR结果为变异株的脊灰病毒中 ,仅有 2株ELISA试验结果为DRV。由于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它们得出的结论并无很高的一致性。将ELISA试验结果为NSL和DRV、PCR结果为变异株的毒株进行了脊灰病毒全VP1区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ELISA试验结果为DRV和NSL的脊灰病毒的全VP1区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中 ,仅有Ⅰ型脊灰病毒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在已知的SabinⅠ型抗原决定簇位点 1(site 1)内 ,Ⅱ型和Ⅲ型的变异位点均不在其中 ,这一矛盾的结果说明 ,可能在VP1区以外其它编码区的抗原决定簇起到主要作用 ,或者试剂盒本身的检测系统存在某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ELISA试验过程中 。
祝双利张勇王东艳赵蓉李杰许文波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脊髓灰质炎病毒急性弛缓性麻痹
广东省2008-2010年HIV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职业暴露现状和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情况,完善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广东省2008-2010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理情况、预防用药及时性及预防效果。结果广东省2008-2010年共报告380例HIV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294例,占77.4%;其次为公安人员74例,占19.5%。暴露方式以针刺和切割伤为主,占48.9%。暴露级别以I、II级为主,分别占50.3%和41.8%。88.7%(337/380)的暴露者实施了应急局部处理,85.5%(325/380)的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58.8%(191/325)的人采用了合理的服药方案;14.5%(55/380)未进行预防性服药,其中60.0%(33/55)是真正无需预防性服药。所有病例医学观察12个月后,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和公安系统人员是HIV职业暴露高发人群,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的宣教和防护,以减少因职业暴露发生的HIV感染。
罗玉兰林鹏付笑冰黄惠珍龙其穗杨放李艳李杰王晔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
HIV抗体的三种检测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04年
陈扬李杰刁丽梅万卓越
关键词:HI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凝集试验
1例男性同性恋HIV感染者基因序列分析
2004年
颜瑾邢辉魏民林鹏李杰刁丽梅邵一鸣
关键词:同性恋HIV感染基因序列PCR产物
透视艾滋病防治中的信息权利
2008年
从信息权利视角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涉及的隐私权与知情权、信息发布权和信息获取权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建立健全并落实相关法律制度,以保障各类人群的信息权利,同时以信息伦理原则规范约束信息生产、传播和信息利用中的行为,加强信息监管,防止毁誉、诽谤问题发生的建议。
王桂英李杰
关键词:艾滋病隐私权知情权信息获取权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许文波张勇严冬梅王东艳赵蓉叶绪芳祝双利李杰安洪秋张大勇任刚左树岩温宁刘铭苏飞刘桂艳朱晖唐牛良明梁晓峰
关键词:VP1编码区
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所有脊灰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了型内鉴定,并对型内鉴定异常株进行了VP1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贵州省在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共有95例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混合型19例,脊灰病毒混合非脊灰肠道病毒7例。经用PCR-RFLP和ELISA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共有16株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存在差异,其中3株脊灰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在PCR-RFLP图谱上有差异[其中1株同时为双反应(DRV)],3株ELISA结果为DRV,11株ELISA结果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在这些型内鉴定异常株病毒中,Ⅰ型13株,Ⅱ型3株。对这16株脊灰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1株Ⅱ型VDPV。结论根据对贵州省2004年从95例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健康儿童分离的脊灰病毒的血清定型结果和型内鉴定结果及对13株Ⅰ型和8株Ⅱ型脊灰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在人群的循环导致疫苗病毒神经毒力恢复突变。通过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Ⅰ型VDPV的循环和Ⅱ型VDPV。对2004年下半年脊灰病毒基因特点的分析,提示贵州省已经阻断了Ⅰ型VDPV的循环。
严冬梅王东艳赵蓉张勇李杰祝双利安洪秋张大勇任刚刘铭苏飞朱晖叶绪芳刘桂艳唐牛良明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性状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对山东省1997~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认识,从而增加AFP病例监测系统检出VDPV的灵敏度.方法分离的脊灰病毒血清定型采用中和试验的方法,型内鉴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两种方法,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分子生物学性状分析采用VP1区序列测定的方法.结果山东省1997~2004年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分离到的脊灰疫苗病毒以Ⅱ型为主(173株),接近Ⅰ型和Ⅲ型之和.其中疫苗变异脊灰病毒10株,仍以Ⅱ型为主(8株),且有1株(CHN1025)VP1区变异率达到1%,为VDPV,但该毒株无2代病例发生.结论在山东省连续多年的口服脊灰疫苗免疫已经阻断了脊灰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但从AFP病例中曾分离到1株VDPV,结合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局部地区仍存在免疫空白,因此存在着VDPV以及发生循环的VDPV潜在的可能,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王海岩徐爱强李岩张勇祝双利纪峰刘尧刘桂芳宋立志李震李杰许文波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广东省2298例HIV感染或AIDS初诊患者T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情况,为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2 298例初次诊断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初诊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绝对值及计算CD4+/CD8+,比较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不同年龄段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2 298例中,CD4+T细胞绝对值为0.001×109/L^1.812×109/L,中位数0.351×109/L。CD4+T细胞小于0.200×109/L有460例,占20.0%;0.200~0.350×109/L有676例,占29.4%;超过0.350×109/L的有1 162例,占50.6%。AIDS患者CD4+、CD8+、CD4+/CD8+均低于HIV感染者(P<0.01)。与其他年龄段比较,50岁以上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CD4+及CD4+/CD8+较低(P<0.05~0.01),50岁以上AIDS患者的CD8+T细胞计数较低(P<0.05)。结论:广东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T细胞总体水平较低,对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要严密监测病情的进展,及时予合适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杰鄢心革林鹏刁丽梅林萍于国龙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CD8^+
405名广东省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建立广东省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的正常值范围,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05例(17~72岁)广东省健康成人血液样本,应用MultiTEST四色特异性淋巴细胞亚群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计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健康成人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范围为CD3+细胞:668~2474个/μL(48%~82%),CD3+CD4+细胞:292~1309个/μL(21%~46%),CD3+CD8+细胞:161~1159个/μL(13%~42%),CD3-CD19+细胞:79~562个/μL(4%~18%),CD3-CD16+CD56+细胞:142~1270个/μL(7%~41%)。CD45+、CD3+、CD8+、CD4+细胞和CD3+%、CD8+%、CD4+%呈正态分布,而NK、B细胞和NK%、B%及CD3+CD4+/CD3+CD8+比值呈偏态分布。CD3+CD4+/CD3+CD8+比值为0.63~2.67。结论该结果为广东省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正常值范围提供参考。
李杰刘楚钿鄢心革于国龙曾常红刁丽梅林萍林鹏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