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科尔沁沙地奈曼地区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 2017年
- 区域地下水水质是水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合理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治理方案的基本前提。以科尔沁沙地奈曼地区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4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奈曼地区地下水水质各指标均值均低于地下水Ⅱ类标准,pH值、NO_3^-含量、化学需氧量(CODcr)在局部地区出现超标现象,但水质总体较好;该地区地下水矿化度(TDS)与Ca^(2+)、Mg^(2+)、Na^+、HCO_3^-、SO_4^(2-)浓度及COD_(cr)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Ca^(2+)、Mg^(2+)、Na^+、HCO_3^-、SO_4^(2-)、CODcr浓度的增加,TDS也会增加;各主要指标浓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SO_4^(2-)、Na^+、HCO_3^-浓度及TDS较稳定,而Ca^(2+)、Mg^(2+)、Cl^-、PO_4^(3-)浓度及COD_(cr)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Ca^(2+)、Mg^(2+)、HCO_3^-、SO_4^(2-)浓度及TDS农田非灌溉井>农田灌溉井>沙地水位井,Na^+、CODcr浓度沙地水位井>农田非灌溉井>农田灌溉井,NO_3^-浓度沙地水位井>农田灌溉井>农田非灌溉井;该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化主要与碳酸盐岩溶解、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有关。
- 魏水莲刘新平赵学勇张铜会云建英张婧张建鹏冯静苏娜
-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
- 青藏高原农村贫困家庭致贫原因探究
- 2019年
-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维贫困测量法,从家庭经营性收入、健康、教育、职业培训和耕地面积五方面分析该地区贫困农户致贫原因。结果表明,采用单维和多维相结合的方法更利于认知青藏高原致贫的因素。贫困人口发生率和贫困强度平均为1.99%和112.15%,受教育水平低是家庭贫困的主因。
- 任晓东任晓东沈彦俊刘峰贵
- 关键词:青藏高原致贫原因
-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6年
- 研究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小麦→豌豆→小麦轮作系统下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可显著提高0~5cm层土壤有机碳、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钾(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其中,NTS效果最优,可显著降低0~30cm各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与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各因子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传统耕作相比,NTS、NT、TS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含量。豌豆田土壤容重分别降低4.80%、2.67%、4.00%,有机碳分别提高10.52%、4.63%、4.83%,全氮分别提高13.83%、7.45%、8.51%;春小麦田土壤容重分别降低4.62%、3.08%、4.62%,有机碳分别提高11.99%、7.78%、12.10%,全氮分别提高11.11%、6.67%、3.33%。
- 张婧张仁陟左小安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容重土壤养分黄土高原
- 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被引量:18
- 2017年
-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疏林草地、针茅草原和草甸植被盖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1)围封与放牧草地的优势植物不同,围封草地植物群落优势植物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放牧草地中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优势明显。(2)围封和放牧草地的植物盖度、凋落物量、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围封显著提高了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由疏林草地、针茅草原到草甸,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而3种草地植被凋落物量大小顺序为针茅草原>疏林草地>草甸;放牧条件下植物盖度、凋落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P>0.05)。(3)3种草地之间的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围封与放牧之间、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围封显著提高草地的地下生物量(P<0.05);草地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表现出下降趋势(P<0.05)。长期放牧增加了草地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植物的优势,消除了不同草地之间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差异;而围封能提高草地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增加其物种丰富度,对于草地质量和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育具有积极作用。
- 张婧左小安吕朋周欣连杰刘良旭岳喜元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评价被引量:14
- 2018年
- 基于气象、土地利用类型与植被覆盖指数等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加权综合评分法评价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结果表明:1995、2000、2010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20、0.428、0.437,16年来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处于高度风险水平。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等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与西部沙漠化风险等级低,南部与东部为沙漠化高风险区。1995—201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沙漠化风险等级存在差异,开鲁县的沙漠化风险由高度风险转变为极高度风险等级,扎鲁特旗的沙漠化风险由中度风险转变为低度风险等级,敖汉旗、巴林右旗、科尔沁区与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沙漠化风险等级波动变化,其余旗县的沙漠化风险等级未变化。1995—2010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中度、高度风险等级的面积分别减少了16 544.76、4 223.25km^2,低度、极高度风险等级的面积分别增加了16 544.76、4 223.25km^2。区域沙漠化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植被覆盖指数、沙漠化土地面积与载畜量,植被覆盖指数增加有助于区域沙漠化风险的降低。
- 岳喜元左小安左小安赵学勇连杰连杰张婧张婧
- 关键词:沙漠化层次分析法
- 黄土高原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麦-豆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豌豆-小麦-豌豆(W-P-W)和小麦-豌豆-小麦(P-W-P)轮作系统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的3个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两种轮作次序下土壤SOC、ROC和MBC的含量,其中免耕和秸秆覆盖结合处理效果最佳.同时,各处理土层的含碳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免耕处理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和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表层(0~30cm)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但降低了深层(30~80cm)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说明与传统耕作相比,3种保护性耕作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不利于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 张婧张仁陟张军蔡立群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黄土高原
-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特性关系的DCA、CCA及DCCA分析被引量:31
- 2015年
- 基于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草地群落类型24个样地的野外调查,选取11个土壤因子,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分析沙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DCA、CCA和DCCA的物种排序第1轴代表的土壤特性梯度一致,其解释总方差超过33%,即土壤碳氮含量、p H、电导率、容重、粘粉粒等共同的梯度决定了群落生境的变化,影响着沙地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3种排序法的物种排序第2轴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有较大差异,DCA第2轴仅与土壤细沙含量显著正相关,CCA第2轴与土壤碳氮比和细沙含量显著负相关,DCCA第2轴与土壤碳氮比和细沙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粗沙含量显著负相关。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与DCA、CCA和DCCA前2个排序轴存在显著二元线性关系,且Shannon指数的拟合程度好于Simpson指数。3种排序分析方法中,CCA物种排序前两轴的累计解释方差(58.6%)高于DCA和DCCA,因此CCA排序法更适合于沙地植被分布格局研究及其环境的解释。
- 周欣左小安赵学勇王少昆刘川张婧吕朋张建鹏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群落DCACCADCCA土壤特性
- 室温干燥贮藏和天然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的影响
- 2015年
-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d处理(P〈0.05),贮藏40d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 鱼小军王芳张婧徐长林肖红景媛媛张建文杨海磊
- 关键词:种子萌发
- 半干旱沙质草地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 植被与环境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而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科尔沁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适应和植物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
- 左小安张婧吕朋岳喜元杨阳周欣
-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氮素利用效率
- 放牧强度对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6年
- 为了研究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特征的变化规律,比较了围封、中度放牧、重度放牧3种条件下的植被盖度、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等植被特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围封、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沙质草地的优势植物均为一年生植物,但围封和中度放牧中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优势度高于重度放牧,重度放牧沙质草地一年生植物所占优势度最大;(2)放牧强度对沙质草地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及凋落物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均降低;(3)围封、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沙质草地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4)放牧强度和土壤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均能影响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总的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小。而重度放牧草地中,3个土壤深度间地下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放牧改变了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极大降低了植被盖度和生产力;尤其是重度放牧急剧增加了一年生植物的优势、且对浅层根分布的减少影响最大。
- 吕朋左小安张婧周欣连杰刘良旭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放牧强度物种多样性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