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26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季风
  • 6篇降水
  • 5篇环流
  • 4篇ENSO
  • 3篇冬季降水
  • 3篇涛动
  • 3篇北半球
  • 2篇东亚冬季风
  • 2篇东亚季风
  • 2篇冬季风
  • 2篇遥相关
  • 2篇中国夏季降水
  • 2篇年代际
  • 2篇气相互作用
  • 2篇热带
  • 2篇热带印度洋
  • 2篇主模态
  • 2篇夏季
  • 2篇夏季降水
  • 2篇季风环流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8篇冯娟
  • 12篇李建平
  • 4篇陈文
  • 2篇毛江玉
  • 2篇徐寒列
  • 2篇陈尚锋
  • 1篇刘屹岷
  • 1篇孙有斌
  • 1篇安芷生
  • 1篇石正国
  • 1篇李艳杰
  • 1篇杨凤梅
  • 1篇常宏
  • 1篇段安民
  • 1篇蔡演军
  • 1篇谢飞
  • 1篇周卫健
  • 1篇王林
  • 1篇郭正堂
  • 1篇吴国雄

传媒

  • 7篇大气科学
  • 3篇气象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夏季风变化及其与全球大气和海温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本文分析了1948-2006年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讨论了南海夏季风与全球气象要素场如环流、相对湿度、海表温度(SST)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与全球各物理量之间有较好的大范围统计相关。选出了10个强南海夏季风年,8个弱南海夏季风年,利用合成分析研究了季风强、弱年的环流和SST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弱年各特征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表现在SST上,强弱季风年不仅在夏季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有明显差异,并且前期春季此区域的SST与南海夏季风有持续的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的一个预报因子。
冯娟李建平
关键词:海表温度季风指数
东亚夏季风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夏季风变异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关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影响和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系统回顾了热带海温对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关联的影响及过程。最后,提出了在热带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尺度变化、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温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
陈文于甜甜冯娟陈尚锋朴金玲
关键词:ENSO热带印度洋热带大西洋
Contrasting impacts of two types of ENSO on the boreal spring Hadley circulation
The possible influences of two types of ENSO (i.e., the canonical ENSO and the ENSO Modoki, EM) on the Hadley ...
冯娟李建平
与西澳州西南部冬季降水相联系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西澳大利亚州西南部(SWWA)是西澳大利亚州首府Perth的所在地,也是西澳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的中心。自20世纪中期以来,SWWA地区雨季降水持续减少。本文利用近60年的观测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已知的影响澳大利亚降水的热带海洋模态: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印度洋偶极子(IOD)和ENSOModoki(EM)对SWWA地区降水的影响,发现它们均不能解释SWWA地区前冬(5~7月)(全文季节均指南半球)和后冬(8~10月)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特别地澄清了南半球环状模(SAM)对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揭示了前人所指出的两者之间的显著关系是由于极端事件造成的。这表明,已知的影响澳大利亚降水的气候模态并不能解释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通过对SWWA地区降水、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动力、热力结构和季节循环特征的分析,发现其表现出类似季风环流的特征,也即干湿季节的交替出现、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和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基于此提出了SWWA地区类季风环流(SWAC)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SWWA地区冬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SWAC环流的减弱是SWWA地区降水减少的可能原因。
李建平李艳杰冯娟
关键词:季风降水印度洋偶极子
IPCC AMIP模式对西南澳类季风环流的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以西南澳类季风环流为出发点,考察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MIP提供的12个大气环流模式对于澳大利亚西南部(SWWA)地区降水的季节演化特征,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的季节特征、季节演化、对应的异常环流型及其年际变率的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了NCAR_CAM3模式以外,其余模式均能较好的再现SWWA地区近地层盛行风向季节性反转及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性跳跃特征。对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演化特征,虽然大部分模式可以模拟出其季节移动特征,但是对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北跳、南撤时间、到达位置和年内振幅均不能很好模拟。其次,除了NCAR_CAM3,其余模式基本能刻画出与SWAC相联系的异常环流型结构;而对于SWAC的年际变率,基本所有模式均不能较好模拟。整体权衡,GISS_MODEL_E_R在模拟SWAC环流的年际变率方面表现出较其它模式稍好的性能,大致可以模拟出与观测SWAC相似的特征,对SWWA地区的冬季降水显示出了与观测相似的显著影响。
冯娟李建平
利用树轮资料集成重建的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变化被引量:32
2015年
为了解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变化特征,本文基于16条长度超过2000年的树木年轮年表,利用最优信号提取法重建了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序列.结果显示,过去2000年存在1个极端低温年和4个极端高温年、50个低温年和53个高温年,以及2个冷期和3个暖期.其中,第一个冷期大约在500~ 550A.D.,这期间出现了8个低温年,第二个冷期是小冰期(1450~ 1850A.D.),出现了38个低温年和1个极端低温年.3个暖期除发生了17个高温年的中世纪暖期(900~1250A.D.)外,1000A.D.前还存在一个大约是在400 ~ 500A.D.的暖期,该时期发生了1个极端高温年和11个高温年.第三个暖期是受人类影响显著的20世纪暖期,该时期未出现极端低温年和低温年,而出现了2个极端高温年和21个高温年,这意味着在全球持续增温的情景下,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低温年和极端低温年再次出现的概率很小.对重建温度变化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Atlantic Muhi-decadal Oscillation,简称AMO)、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均对北半球的温度变化有贡献.年平均AMO指数可以解释36%的年代际以上尺度的温度变率,而太阳活动的贡献仅限于与北半球的温度序列具有类似周期信号,其相关性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AMO可能是北半球过去200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由于AMO指数重建时包括了与本文资料的地理位置相同的资料,那么资料本身的相似性可能会影响AMO和北半球温度的关系,未来需要利用海洋沉积等其他类型的地质记录重建AMO指数,以进一步对比检验AMO的贡献.重建结果与全球34个强火山事件对比发现,火山爆发后的第一年北半球降温最为明显,这种降温效应在第四年完全消失,说明火山爆发对北半球年平均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际尺度上,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史锋杨保冯娟李建平杨凤梅郭正堂
关键词:北半球
ENSO冷暖位相影响东亚冬季风与东亚夏季风联系的非对称性被引量:20
2016年
东亚冬季风(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简称EAWM)和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简称EASM)作为东亚季风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转换关系。前人的研究表明EAWM与次年EASM的转换关系只有在ENSO事件发生时才显著,然而这些研究都是基于ENSO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对称的这一假设下进行的。本文的研究表明EAWM和次年EASM的转换关系在ENSO冷暖事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通过将EAWM分为与ENSO有关的部分(EAWM_(EN))和与ENSO无关的部分(EAWM_(RES)),我们发现在强EAWM_(EN)年(即La Ni?a年),在西北太平洋会存在一个从冬季维持到次年夏季的气旋性环流异常(the anomalous western North Pacific Cyclone,WNPC),从而造成EASM偏弱;而在弱EAWM_(EN)年(即El Ni?o年时),在西北太平洋会存在一个从冬季维持到次年夏季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the anomalous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ticyclone,WNPAC),从而引起次年EASM偏强。比较而言,WNPAC的位置比WNPC的位置偏南,且强度更强,因而在El Ni?o年能够引起次年EASM更大幅度的增强。造成这一不对称联系的主要原因是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异常海温的演变差异。在强EAWM_(EN)年,热带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衰减地较慢,使得在次年夏季仍然维持着显著的负异常海温;相反,在弱EAWM_(EN)年,热带太平洋的正海温异常衰减地较快,以至于在次年夏季的异常海温信号已经基本消失,但此时印度洋却有着显著的暖海温异常。海温演变的差异进一步造成了大气环流的差异,从而导致EAWM与次年EASM联系的不对称性。
徐霈强冯娟陈文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ENSO
中国西南地区后冬降水的统计降尺度模型被引量:4
2015年
对西南后冬降水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统计降尺度模型.采用偏相关的分析方法,选取了控制该区域降水的强迫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西南地区后冬降水的强迫因子主要有两个:欧洲西部海表面气压(SNAO)和热带西太平洋海表面温度(WPT).SNAO反映了北大西洋涛动(NAO)南侧极点的变率,此因子通过激发南欧亚遥相关,影响南支槽强度来对西南地区后冬降水变率产生影响.WPT反映的是ENSO在西太平洋的信号,其通过太平洋-东亚遥相关,在中国南部激发反气旋(气旋)环流异常,使得西南地区盛行下沉(上升)气流而抑制(促进)后冬降水的产生.基于SNAO和WPT建立的统计降尺度模型较好的拟合了西南地区整体和逐站的后冬降水变率,在独立检验阶段统计模型也体现了可靠性.该统计降尺度模型未来可应用于季节预测数值模型的输出,以期望于提高对中国西南后冬降水的预测能力.
阮成卿李建平冯娟
关键词:统计降尺度偏相关
基于信息流理论的因果分析在辨析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物理机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是指发生在北大西洋的海表温度(SST)冷暖异常多年代际(50~80年)振荡的现象。通常AMO被认为是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及其对应的海洋动力过程(经向热量输运)的影响。近年来有观点认为,AMO是大气随机热力强迫的产物,大气主导了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进而影响AMO。弄清AMO和北大西洋海表热通量的因果关系是辨析AMO动力和热力驱动机制的关键。本文利用基于信息流理论的因果分析方法,研究了1880年以来观测的AMO与北大西洋海表热通量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在多年代际尺度上,从AMO到海表热通量的信息流要远大于二者相反方向的信息流,这说明AMO是北大西洋海表热通量异常的因,海洋主导了海气间的热量交换。大气随机热力强迫机制无法解释AMO与热通量两者因果分析的结果。对泛大西洋地区的陆地气温和AMO指数进行分析,进一步表明由于海洋主导了海气热量交换,AMO的海温异常加热/冷却控制了绝大多数地区气温的多年代际变化。利用海温驱动的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结果验证了AMO的海温异常对周边陆地气温强迫作用。本文的结果为辨析AMO的动力和热力驱动机制提供了新线索,进一步表明AMO并非是大气随机热力强迫的产物,海洋环流可能是AMO的主要驱动因子。
宫湛秋孙诚李建平冯娟冯娟谢飞薛佳庆
关键词:信息流热通量
前冬北半球环状模对春季中国东部北方地区极端低温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对1959—2008年前冬(12—3月)北半球环状模与春季(3—5月)中国东部北方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关系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前冬北半球环状模与春季中国东部北方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存在显著负相关。当前冬北半球环状模偏强时,春季中国东部北方地区上空对流层高、低层分别出现位势高度的负、正异常,对应异常的下沉增温,东北冷涡偏弱,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偏少,强度偏弱;反之,当前冬北半球环状模偏弱时,春季该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频次偏多,强度偏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欧亚雪盖在前冬北半球环状模对春季中国东部北方地区极端低温的影响中起到潜在的桥梁作用,当前冬北半球环状模偏强(偏弱)时,同期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偏暖(偏冷),欧亚雪盖面积较小(较大)。另外,欧亚雪盖面积异常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可以从前冬持续到春季。因此,当前冬欧亚雪盖面积较小时,春季欧亚雪盖面积也偏小,且对应春季东北冷涡强度偏弱,中国东部北方地区地表气温偏高,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频次偏少,强度偏弱;反之亦然。前冬北半球环状模与春季中国东部北方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负相关关系为预测中国东部北方地区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前期信号。
尹姗冯娟李建平
关键词:负相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