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钨酸钠浓度对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2022年
- 将指数生长期的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 albana)H24和棕鞭藻(Ochrosphaero neopolitana)H32接种到1000 m L三角烧瓶的2f培养基中,第8 d添加0 mmol/L(对照组)、0.5 mmol/L、1.5 mmol/L、2.5 mmol/L和5.0mmol/L的钨酸钠(Na_(2)WO_(4)),光强为100μmol·m^(-2)s^(-1),连续光照、充气,水温25℃,盐度31下培养5 d,探讨不同浓度Na_(2)WO_(4)对2株海洋金藻的生长及脂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WO_(4)浓度对2株金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r ETR(相对电子传递速率)、q P(光化学猝灭)和脂肪酸组成均有显著影响(P<0.05)。Na_(2)WO_(4)浓度对球等鞭金藻的总脂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0 mmol/L及0.5mmol/L Na_(2)WO_(4)浓度组2株金藻的最终细胞密度最大。在2.5 mmol/L Na_(2)WO_(4)浓度组,球等鞭金藻Fv/Fm值最高(第4~5 d),在0 mmol/L和2.5 mmol/L Na_(2)WO_(4)浓度组棕鞭藻的Fv/Fm值最高(第1~2 d)。2种金藻的总脂含量随Na_(2)WO_(4)浓度升高而增加,在5.0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91%和25.55%),分别比对照组高38.21%和25.24%。在5.0 mmol/L Na_(2)WO_(4)时,球等鞭金藻的18∶1(n-9)(34.54%)、饱和脂肪酸(SFA)(37.59%)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2.65%)含量达最大值;对照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36.23%),之后随Na_(2)WO_(4)浓度增高呈下降趋势。棕鞭藻的16∶0(14.69%)和SFA(32.15%)含量在5 mmol/L达最大值,对照组18∶1(n-9)含量最高(37.33%);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PUFA含量随Na_(2)WO_(4)浓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2.5 mmol/L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0.72%和31.96%。
- 梁英曹春晖范丽敏田传远
- 关键词:钨酸钠球等鞭金藻总脂含量脂肪酸组成
- 营养盐浓度对棕鞭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密度和总脂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棕鞭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营养盐浓度(f/4、f/2、f、2f、4f)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细胞密度、单位体积干质量、总脂含量和总脂收获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为2f时,该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单位体积干质量、总脂含量和总脂收获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由此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棕鞭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营养盐浓度是2f。不同营养盐浓度对棕鞭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显著影响,培养6~10d,f/4处理组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光系统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淬灭)最低,其次为f/2处理组(P<0.05)。培养7~10d,2f处理组的光系统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淬灭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培养结束时(第10d),各处理组细胞密度和总脂含量依次为:2f>4f>f>f/2>f/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为f/4~2f时,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单位体积干质量和总脂含量与营养盐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营养盐浓度为2f~4f时,上述各值与营养盐浓度则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 范丽敏梁英田传远
- 关键词:营养盐浓度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密度总脂含量
- 温度对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以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Isochrysis galbana(Tahitian strain)为试验材料,采用Water-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该藻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温度(5~40℃)对其细胞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P)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细胞密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在5、10℃和40℃下不能生长繁殖,该藻生长的适温为15~35℃,最适温度为20~30℃,各处理组的相对生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25℃>20℃>30℃>35℃>15℃;温度对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有显著影响(P<0.05),从接种后第1天到试验结束,5、10℃和40℃处理组藻类的主要荧光参数(Fv/Fm、qP)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中25℃和30℃处理组藻类的主要荧光参数总体上低于15℃、20℃和35℃处理组,但高于其它处理组;试验结束时将5、10℃和40℃处理组的藻细胞重新置于25℃下继续培养6 d,5℃和40℃处理组藻类的主要荧光参数不能恢复,而10℃处理组藻类的主要荧光参数可恢复正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荧光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密度与温度的相关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叶绿素相对含量与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 梁英范丽敏陈书秀王燕
- 关键词:温度细胞密度叶绿素荧光参数
- 营养盐浓度对棕鞭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密度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棕鞭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营养盐浓度(f/4、f/2、f、2f、4f)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细胞密度、干质量、总脂含量和总脂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盐浓...
- 范丽敏梁英田传远
- 关键词:营养盐浓度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密度总脂含量
- 文献传递
- 温度对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本文以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为实验材料,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测定了该藻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温度(5~40℃)对其细胞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F、光化学淬...
- 梁英范丽敏陈书秀王燕
- 关键词:温度细胞密度叶绿素荧光参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