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芬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施肥
  • 3篇红壤
  • 3篇长期施肥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碳库
  • 2篇碳库
  • 2篇旱地
  • 1篇定位施肥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施肥措施
  • 1篇周转率
  • 1篇化学结构
  • 1篇旱地红壤
  • 1篇红壤旱地
  • 1篇长期定位施肥

机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王雪芬
  • 2篇周虎
  • 2篇余喜初
  • 2篇彭新华
  • 1篇谢平
  • 1篇张杨珠
  • 1篇胡锋
  • 1篇颜雄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玉米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基于江西进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值下降,不合理施肥使土壤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有效养分含量。(2)与对照相比,N处理降低了玉米籽粒、穗轴、秸秆和根茬的生物量,而均衡施肥(NPK、2NPK)及有机肥处理(NPKOM、OM)使玉米籽粒增产1.1~2.9倍,并提高了其他器官的生物量。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及N、P养分对玉米籽粒的产量影响显著,土壤K养分对玉米生物量影响相对较小。(3)玉米对N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籽粒和秸秆,分别占总吸N量的41.8%~61.3%和30.3%~48.4%,P在籽粒中的吸收量高达61.8%~73.9%,K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秸秆,占总吸K量的51.4%~67.9%。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则显著促进了作物各器官对养分的吸收和提高作物产量。作物养分的收获指数为P>N>K。
颜雄彭新华张杨珠周虎余喜初王雪芬谢平
关键词:长期施肥养分吸收红壤
长期施肥对红壤基本性质、有机碳库及其化学结构的影响
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土壤,面积达113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1%。但是,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粘闭板结,土壤肥力低。如何提高红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红壤生产力,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长...
王雪芬
关键词:施肥措施旱地红壤有机碳库化学结构
长期施肥对红壤不同有机碳库及其周转速率的影响被引量:33
2012年
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不同有机碳库及其周转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NPK、2NPK)和施用有机肥(OM、NPKOM)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降低产量年际变异系数,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LOC)的含量。根据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将SOC分成五部分,其中,与矿物结合的有机碳占绝对优势,微团聚体中的粉黏粒(s+c_mM)和大团聚体中的粉黏粒(s+c_M)分别占SOC的31%~53%和28%~38%,其次为微团聚体间的细颗粒有机质(fPOM)和微团聚体中的细颗粒有机质(iPOM_mM),分别占8%~15%和7%~21%,粗颗粒有机质(cPOM)仅占5%~12%。施有机肥(OM、NPKOM)显著提高了颗粒有机碳组分,包括cPOM、fPOM和iPOM_mM组分碳的数量,但是对矿物结合态碳(s+c_M、s+c_mM)影响不明显。施无机肥对有机碳库组成(除s+c_mM外)影响不显著。在有机肥处理中(OM、NPKOM)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最快,相应的半衰期最短,是CK处理的0.47倍~0.70倍,是无机肥处理的0.11倍~0.95倍。原土有机碳周转时间与LOC/SOC呈显著正相关(r=0.66*)。研究表明平衡施肥和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地力,同时还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王雪芬胡锋彭新华周虎余喜初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有机碳库周转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