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丽
- 作品数:27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变化特点及乌司他定的干预作用
-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脑氧变化特点及无乌司他丁对其的干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 例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U 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患者均在伤侧或受伤较重一侧行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
- 马四清许雪侠王皓刘娟丽陈强
- 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血红蛋白、平均肺动脉压的变化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红细胞计数、肺动脉压力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在模拟海拔5 000 m低压低氧舱中形成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待高原肺动脉高压模型形成后,迅速低转至平原,每10天随机抽取大鼠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及血常规,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低压低氧第30天高原肺动脉高压、血红蛋白达到本试验最高值,重返平原后肺动脉压力与血红蛋白变化具有可逆性,但肺动脉高压下降时间晚于血红蛋白下降。结论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高可能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 杜发茂刘娟丽高芬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红蛋白平均肺动脉压
- 中度海拔地区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不同湿化方式的比较研究
- 目的 比较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3 种不同湿化方式的湿化效果,解决中度海拔、低氧、寒冷,干燥特殊气候条件下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湿化问题,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式 方法 选取建立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氧疗患者306 例,...
- 张玉清张霞韩进海刘娟丽
- 氟西汀对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肺动脉压力变化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肺动脉压力及右室肥厚指数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氟西汀干预组(F组,91只),蒸馏水对照组(C组,91只),共低压低氧10天、20天、30天及重返平原10天、20天、30天、90天,合计7个时间段,共计14组,每组13只。各组大鼠全部置于模拟海拔5 000m低压低氧舱,每天22h,氟西汀组大鼠入舱当天开始给予3mg/(kg·d)氟西汀灌胃,C组大鼠按体重灌饲同等体积蒸馏水,持续灌饲30天,低压低氧30天后立即将F(4~7)组、C(4~7)组大鼠返回平原(陕西咸阳海拔386m)环境同等条件饲养。各组大鼠分别于上述7个时间段应用西门子6002有创血压监护系统,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室重/左心室+室间隔重(RV/LV+S)比值。结果:①低压低氧时间段:低压低氧3个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S缓慢升高,同时间段F组大鼠MPAP及RV/LV+S均低于C组;②重返平原时间段:重返平原4个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S均缓慢降低,同时间段F组大鼠MPAP及RV/LV+S均低于C组,但重返平原90天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S无明显差别。结论:氟西汀在高原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具有降低肺动脉压力升高程度及右室肥厚指数增厚程度的作用;重返平原后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及右室肥厚指数下降速度与低压低氧环境下升高程度成反比。
- 杨彩玲石海霞高芬杜发茂刘娟丽陈强
- 关键词:氟西汀肺动脉高压
- 中度海拔地区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不同湿化方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三种不同湿化方式的湿化效果,解决中度海拔、低氧、寒冷、干燥特殊气候条件下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湿化问题,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式。方法:选取建立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氧疗患者306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鼻吸氧组100例,持续雾化吸氧组103例,持续恒温湿化吸氧组103例,比较三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是否气道痰痂形成、是否气道黏膜损伤出血、是否有气道高反应性、肺部感染发生率、日吸痰次数、ICU住院日。结果:C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恒温湿化吸氧湿化效果较好,持续雾化吸氧湿化效果次之,人工鼻吸氧湿化效果最差。
- 张玉清张霞韩进海刘娟丽
- 关键词: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湿化
- 肺表面活性蛋白-D功能及其在肺部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是凝集素家族糖蛋白,主要在肺部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无纤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储存在Clara细胞的分泌颗粒中。SP-D是表面结合蛋白之一,也是组成肺表面活性系统的一部分。SP-D除了有助于肺泡空间内表面活性剂池稳态外,还具有宿主防御和免疫调节功能。本文通过对近年来SP-D在肺部常见疾病中的部分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众多肺部疾病,特别是肺部炎症性疾病潜在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方法理论基础。
- 刘娟丽马四清马四清
- 关键词:表面活性蛋白-D宿主防御免疫调节
- 氟西汀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低氧组(n=10)及干预组(n=10)(胃饲FLU并进行低氧处理).以低压低氧复制肺动脉...
- 陈强刘娟丽高芬
- 肺开放对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功能的影响
- 马四清石青军孙斌林丽君杨正平韩进海陈强刘德生刘应合何宗钊陈华刘娟丽孙丽娟卫莉张晓君桑林姗
- 该课题通过对各种病因引起的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开放治疗策略及应用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动态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指标,探讨肺开放技术对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达到提...
- 关键词: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呼吸机
- VD化疗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辅助VD化疗方案治疗骨髓瘤肾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2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应用VD化疗方案及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尿酸、血钙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尿酸、血钙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血钙和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采用血液净化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肌酐和血尿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强孙斌刘娟丽杨正平石青军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血清肌酐血尿酸
- 慢性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后肺动脉压力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慢性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后肺动脉压力及右室肥厚指标参数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低压低氧10、20、30 d组,重返平原10、20、30、90 d组,对照组。低压低氧组及重返平原组大鼠全部置于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舱,每天22 h,持续30 d,对照组大鼠在平原环境饲养。应用西门子6002有创血压监护系统,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室重/左心室+室间隔重(RV/LV+S)比值。结果①MPAP,低压低氧20d、30 d组MPAP[(25.80±5.14、28.45±3.0)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压低氧10 d组[(18.60±2.80、9.06±0.68)mmHg],P均<0.01;与重返平原10 d组MPAP[(27.83±2.74)mm-Hg]比较,重返平原20、30、90 d组MPAP[(23.36±2.16、22.85±2.23、20.53±3.61)mmHg]明显降低,P均<0.01;重返平原20、30、90 d组MPAP明显低于低压低氧30 d组,P均<0.05;②RV/LV+S,低压低氧20 d、30 d组RV/LV+S(0.52±0.07、0.52±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压低氧10 d组(0.34±0.04、0.39±0.04),P均<0.01;与重返平原10 d组(0.40±0.09)比较,重返平原20、30、90 d组RV/LV+S(0.36±0.05、0.35±0.03、0.34±0.04)较低,P均<0.01;重返平原10d组RV/LV+S高于对照组,P<0.01;重返平原10、20、30、90d组RV/LV+S均明显低于低压低氧30 d组,P均<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90 d组MPAP和RV/LV+S已基本恢复到平原对照组水平。
- 刘娟丽高芬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