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伟铭

作品数:9 被引量:2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环境系统
  • 3篇经济系
  • 3篇经济系统
  • 2篇吉林省经济
  • 2篇PSR模型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新型农村社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时空分异
  • 1篇适应性
  • 1篇松花江流域
  • 1篇土地流转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社区
  • 1篇人地系统
  • 1篇耦合协调度
  • 1篇完全分解模型
  • 1篇稳定性
  • 1篇物质减量化
  • 1篇乡村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国家开发银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埃因霍芬理工...

作者

  • 9篇佟伟铭
  • 6篇佟连军
  • 5篇韩瑞玲
  • 4篇于建辉
  • 2篇张平宇
  • 1篇杨青山
  • 1篇张慧敏
  • 1篇仇方道
  • 1篇郭付友
  • 1篇魏强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集对分析的鞍山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被引量:51
2012年
脆弱性评估是当前脆弱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已成为分析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和熵权法,根据鞍山市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特征、社会就业的不稳定特征、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相对严重的特征,评估了1990-2009年鞍山市经济系统、社会就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3个系统各自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进而对鞍山市人地关系的脆弱性程度进行了评估。文章发现,鞍山市人地系统作用关系属于低敏感型、高应对能力型,其相对于其他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未来发展应注重降低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并积极提高其应对能力。
韩瑞玲佟连军佟伟铭于建辉
关键词:集对分析人地系统敏感性脆弱性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被引量:40
2016年
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和响应等适应性要素构建了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并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产业系统的发展深受内外因素双重扰动作用,重型化的产业发展现实导致了产业系统运行状况不佳,而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对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2不同的适应性要素以及适应性子系统均表现出迥然各异的区域性演变特征,产业系统与环境系统以及产业系统适应力与环境系统适应力均具有非线性变化关系特征。环境系统适应力的提升对于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的优化改善均具有更为重要作用;3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总体表现出由流域自上而下依次降低到中心—外围特征逐渐形成的过程,说明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并非一定完全呈现流域的特征,流域内中心性城市功能的发挥也可以影响并且改变其演化发展趋势;4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调控能力是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郭付友佟连军魏强张慧敏仇方道佟伟铭
关键词:适应性环境系统
基于PSR模型的吉林省经济和环境系统关系分析
吉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给环境系统带来的压力干扰了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而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是对干扰的有效响应,因而区域的经济和环境系统具有典型的压力"(P)—状态(S)—响应(R)...
佟伟铭杨青山张平宇
关键词:PSR模型经济系统环境系统
乡村城镇化新模式:基于陈家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与动力机制的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佟伟铭张平宇
关键词:乡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土地流转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研究进展与述评被引量:30
2012年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关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年来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文章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特征、研究形式进行了探讨。在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主要3种表现形式:①对投入产出模型、非线性的扩展型生产函数及新古典经济模型等经典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②以协调发展指标、环境承载力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评判;③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表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未来对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应该注意: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少环境数据欠缺的限制;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注重探究经济与环境背后作用机制;通过拓宽环境指标、模型改进、改变内生缺陷等方式来完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
韩瑞玲佟连军佟伟铭于建辉
关键词:协调发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基于分解模型与VEC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时空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选择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4个指标,从横向的空间作用关系及纵向的时间作用关系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演化关系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对于空间作用关系,采用完全分解模型,利用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与环境关系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判定了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工业废物排放的增减变化而带来的区域环境压力扰动程度.对于时间作用关系,选择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依次对指标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VAR估计、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自回归的VEC修正,进而对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指标前期与当期作用关系进行了长期修正与短期校正.结果表明:对于工业废物排放,技术效应发挥了最突出的减量作用,经济效应的增量效应凸显,而空间结构效应的作用不明显;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均经历了由波动到平稳的过程,但在研究期内GDP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保持GDP与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物产生各自的均衡关系,对各变量的优化有促进作用,而保持GDP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均衡关系,则对各变量的优化有抑制作用.
韩瑞玲佟连军佟伟铭于建辉
关键词:完全分解模型
吉林省经济—环境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近年来,随着吉林省经济的繁荣发展,吉林省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和破坏,本研究根据1998—2009年间的吉林省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吉林省经济-环境系统稳定性测度的指标和模型,进而对吉林省经济-环境系统是否稳...
佟伟铭
关键词:PSR模型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稳定性
文献传递
基于MFA与DEA分析的辽宁省物质减量化检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选择老工业基地的核心代表——辽宁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质流账户指标,判断了1990~2008年辽宁省直接物质投入、生产过程排放及物质总需求3个账户指标的走向趋势;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物质流账户(MFA)主要指标的综合效率,明确了辽宁省物质减量化的急切任务,对辽宁省物质流减量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检验研究。研究发现:(1)辽宁省经济增长的物质投入减量化趋势存在,物质投入对环境的破坏表现仍然比较突出。(2)辽宁省直接物质投入与生产过程排放各自的综合效率呈增长趋势,总体平均效率较低,即经济发展伴随着物质投入的相对饱和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破坏。(3)辽宁省物质减量化的反弹效应升高,表现为随直接物质投入的增加,环境压力将更加严峻;减量效应的波动变化影响了相应年份的物质投入与排放。(4)1990~2008年,辽宁省共减少直接物质投入22.88亿t、减少生产过程排放5.82亿t;潜在物质减量指数高于潜在废物减排指数,折射出由于直接物质投入的持续增长,将会导致废弃物的进一步过度排放;物质减量化总缺口与废物减排总缺口均大于0,说明辽宁省物质减量化和废物减排潜力得到一定程度实现,但是与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
韩瑞玲佟连军佟伟铭
关键词:MFADEA物质减量化
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演化被引量:62
2011年
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方法、耦合度模型,分别对沈阳经济区1990—2009年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发展速度差异、耦合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沈阳经济区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提高.由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与环境系统建设水平都呈波动升高趋势,使二者耦合协调度指数由0.42增长至0.89,反映了该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不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二者的协调.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与环境建设速度的提高,使二者的剪刀差由0.63°降到0.22°,证明了发展速度有助于协调状态的实现.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度分布于45°<β<90°的范围,处于共同发展状态,但由于二者演化速率的比值逐渐减小,耦合度逐渐趋近于45°,说明二者关系在逐步走向协调.
韩瑞玲佟连军佟伟铭于建辉
关键词:经济系统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剪刀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