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程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EGF-C与Gas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Gas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122例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对比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Gas6阳性表达率,分析VEGF-C、Gas6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统计胆管癌患者1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癌组织中VEGF-C、Gas6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与动静脉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Gas6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6与动静脉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VEGF-C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等因素控制后,VEGF-C、Gas6仍与动静脉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随访1年,失访8例。114例胆管癌患者1年生存率为65.79%(75/114)。Kaplan-Meier曲线分析,VEGF-C、Gas6阳性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Gas6联合检测有助于为临床评估病情、预测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 朱宇吴涯昆龚程庞武田银生
- 关键词:胆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 肝内胆管癌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肝内胆管癌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诊断评估,并对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癌患者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MRI检查准确率分别为78.2%、86.8%和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辅助检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CA19-9、ALT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白蛋白以及合并结石与预后无关(P>0.05)。106例肝内胆管癌总生存影响因素行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CA19-9、AJCC分期、肿瘤多发以及谷丙转氨酶为肝内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不良预后因素。肝内胆管癌采用根治术后1年、3年以及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手术或保守非手术治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疾病准确诊断评估具参考价值,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龚程
-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预后
- 52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为SIST的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52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特征。结果术后6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伤口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经抗炎、止血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生长方式为腔内型或腔外型,组织形态均为小肠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显示,DOG-1及CD117阳性率最高。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生物学危险度分级显示,中-低度危险性有20例,高度危险性有32例。42例中、低度危险性及部分高度危险性患者因个人原因术后未接受进一步药物治疗,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10例高度危险性患者术后给予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IM辅助治疗,4例因病程较长、瘤体直径大、肿瘤出现破裂出血或坏死等原因于术后6~36个月出现复发转移;余6例患者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另22例高度危险性患者因经济原因仅行术后动态CT观察。结论 SIST临床上以消化道出血和腹痛为首发症状;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诊断是术前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如术前合理选择联合腹部CT小肠造影(CTE)或胶囊内镜,能够降低小肠镜操作难度,提供其发现率;DOG-1、CD117、CD34均为特异性病理标志物;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可对生物危险度进行分级,高度危险者应追加分子靶向治疗。
- 龚程谭诗云丁一娟孙军赵亮王则胜
-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双气囊小肠镜临床病理
-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1A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有关CRC易感性与UGT1A7基因多态性易感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1和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共1 320例CRC患者和1 860名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UGT1A7基因多态性与CRC风险具有相关性。UGT1A7*1:OR=0.62,95%CI:0.35~1.10;UGT1A7*2:OR=1.02,95%CI:0.90~1.14;UGT1A7*3:OR=1.41,95%CI:1.26~1.57。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显示,UGT1A7*1能降低亚洲人群的CRC患病风险率,UGT1A7*2相关性不大,UGT1A7*3则能增加CRC患病率。UGT1A7*1:OR=0.50,95%CI:0.38~0.65;UGT1A7*2:OR=1.10,95%CI:0.90~1.35;UGT1A7*3:OR=2.24,95%CI:1.86~2.68;对于欧美人群UGT1A7基因多态与CRC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显示,野生型UGT1A7*1与CRC易感性呈负相关,UGT1A7*3可能与肿瘤易感性升高有关,而UGT1A7*2与CRC相关性不大。
- 杨力谭诗云刘迎春龚程
-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 胃镜检查加重食管裂孔疝伴胃肠嵌顿、结肠破裂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男,43岁,因突发腹痛、呕吐、便血3d入院。患者于3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阵发性脐周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弯腰屈膝位或腹部按压时不适有所减轻。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稀水样便,色黄,第2天解黑便,约200g,伴有暗红色血液。外院腹部X线摄片:下腹部肠管积气扩张,未见液平及膈下游离气体影,左膈面抬高。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可见脏器组织进入胸腔(图1)。
- 龚程谭诗云
- 关键词:胃镜检查食管裂孔疝结肠破裂左侧胸腔积液腹部按压突发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