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肾性
  • 3篇肾炎
  • 3篇贫血
  • 3篇骨髓
  • 3篇RHUEPO
  • 2篇代谢
  • 2篇肾性贫血
  • 2篇肾脏
  • 2篇渗透压
  • 2篇髓象
  • 2篇铁代谢
  • 2篇贫血患者
  • 2篇人促红细胞生...
  • 2篇重组人促红细...
  • 2篇细胞生成素
  • 2篇狼疮
  • 2篇激素
  • 2篇骨髓象
  • 2篇红细胞生成
  • 2篇红细胞生成素

机构

  • 11篇潍坊医学院附...
  • 2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临淄区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九...

作者

  • 12篇肖青
  • 12篇陈静
  • 7篇李香玲
  • 6篇张希燕
  • 5篇郭振涛
  • 2篇王金玲
  • 2篇魏晓菲
  • 2篇范秀芳
  • 1篇刘晓霞
  • 1篇郭民
  • 1篇孙桂玲
  • 1篇李凯
  • 1篇陶元勇
  • 1篇王金铃
  • 1篇张雪梅
  • 1篇张雪梅
  • 1篇刘江月
  • 1篇崔红
  • 1篇张琳琳

传媒

  • 5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5篇2009
  • 7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对38例处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贫血患者给予佳林豪1.2万IU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2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骨髓穿刺进行铁染色和显微图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及铁粒幼细胞计数,对总红系所占百分数(E(与SI、SF、红细胞压积(He0行相关分析,治疗前后取血检测红细胞压积(HCT)、RBC、血红蛋白(Hb)。结果: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EPO注射12周后HCT、RBC、Hb均比用药前有显著增高,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E(总红系所占百分数)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晚幼红增生最为明显,SI、SF及铁粒幼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骨髓AE%与血ARBC%、AHCT%呈高度正相关,AE%与ASF%、铁粒幼细胞计数变化率呈中度负相关,AE%与ASI%两者呈低度负相关。结论: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
郭振涛肖青李香玲陈静
关键词:肾性贫血骨髓象铁代谢
先天性单肾缺如5例
2008年
张希燕陈静肖青王金玲刘晓霞
关键词:先天性病例报告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敏感性与肾小管功能的探讨
2009年
目的:通过测定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AINS)患者的UOSM、尿β2-MG,探讨肾小管功能与激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68例AINS患者根据治疗前UOSM和尿β2-MG所测数据分为4组并给予激素治疗,通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UOSM和尿β2-MG的变化探讨对激素的敏感性。结果:1.肾小管间质病变有随蛋白尿时间延长而加重的趋势。2.B组患者治疗后尿β2-MG降低(P〈0.05),UOSM无变化(P〉0.05);C组患者治疗后UOSM升高(P〈0.05),尿β2-MG无变化(P〉0.05);A组、D组两项数据治疗前后均无差异(P〉0.05)。3.A、B、C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D组(P〈0.05),UOSM降低、尿β2-MG升高是激素不敏感的危险因素。结论:UOSM、尿β2-MG数据可作为预测AINS患者对激素是否敏感的依据,且UOSM优于尿β2-MG。
陈静肖青张希燕范秀芳张雪梅
关键词:尿渗透压尿Β2-微球蛋白肾小管功能激素敏感性
渗透压测定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陈静肖青张希燕崔红
关键词:渗透压慢性肾脏病血浆尿液
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对照组),治疗20周,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尿素氮(B1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依那普利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结论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并可较硝苯地平缓释片进一步降低UAER,更有利于保护肾功能,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郭振涛李香玲肖青陈静
关键词: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高血压尿白蛋白
大剂量rHuEPO对肾性贫血患者血液和骨髓红系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对68例处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贫血患者给予佳林豪12000IU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2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取血检测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组分(IRF)、网织红细胞组分(Ret)、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并行骨髓穿刺进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部分骨髓标本行电镜观察,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形态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EPO注射48h后IRF、Ret升高(P<0.05),IRF升高更为显著,且IRF在给药前和给药48h后的数值无重叠区,1周后IRF、Ret进一步升高,12周时IRF、Hct、Ret、RBC、Hb均比用药前显著增高,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总红系所占百分数(E)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晚幼红细胞增生最为明显。结论:大剂量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IRF可成为肾性贫血患者应用rHuEPO后早期疗效监测的有效指标。
郭振涛肖青李香玲陈静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系
老年人血液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及其对策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探索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00例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300例同期接受血液透析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日本产NCU-11血透机,碳酸盐氢透析液,聚砜膜1.2M2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在透析前0.5h及透析期间使用丹麦产CB600M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对出现的心律失常及时治疗。结果老年患者在血透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纤颤最为常见。结论老年患者血透期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青年患者明显升高。
魏晓菲肖青孙桂玲郭民陈静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心律失常老年人
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小血管炎的诊治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小血管炎的早期诊断及适时治疗。方法对40例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pANCA阳性33例,cANCA阳性7例。20例经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病情稳定,肾功能恢复正常;13例经甲强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配合血液透析,肾功能好转;3例需要维持性血透;2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死于肺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结论伴有肾脏损害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陈静张希燕肖青王金玲李香玲
关键词:小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肾小球肾炎
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49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激素治疗;治疗组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间歇冲击治疗,即CTX0.4—0.6g/d静脉滴注,连用2d,每2周1次。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66.7%.治疗组24h尿蛋白、血肌酐、血沉、尿红细胞及狼疮活动性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C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可显著增加疗效,使病情缓解,不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少。
李香玲肖青刘江月陈静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环磷酰胺激素
尿沉渣Wright染色观察狼疮肾炎治疗前后白细胞尿的变化及其意义
2008年
目的对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尿沉渣Wright染色,探讨狼疮肾炎白细胞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尿中出现白细胞的狼疮肾炎患者,分别在狼疮治疗前后留取新鲜中段尿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应用相差显微镜进行尿沉渣细胞学检查及1h尿白细胞计数,观察狼疮肾炎治疗前后的尿液中白细胞的变化。结果7例已婚狼疮肾炎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为大肠杆菌,其余69例尿细菌培养为阴性。经激素及CTX治疗以后狼疮肾炎病情缓解,尿中白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狼疮肾炎活动期可以出现非感染性白细胞尿,尿中白细胞数的变化,可以作为观察狼疮肾炎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
肖青李香玲张琳琳郭振涛陈静张希燕李凯
关键词:狼疮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