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黎明

作品数:3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7篇低渗
  • 7篇油藏
  • 6篇渗流
  • 5篇低频振动
  • 5篇振动
  • 5篇教学
  • 4篇弹性波
  • 4篇浅层
  • 4篇课程
  • 3篇低渗透
  • 3篇低渗油藏
  • 3篇油气
  • 3篇特低渗
  • 3篇孔隙
  • 3篇固结
  • 3篇采油
  • 3篇稠油
  • 2篇弹性波传播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多孔介质

机构

  • 2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燕山大学
  • 4篇延长油田股份...
  • 3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陇东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33篇郑黎明
  • 14篇蒲春生
  • 9篇刘静
  • 4篇张洋洋
  • 3篇李星红
  • 3篇马平华
  • 2篇刘敏
  • 2篇吴飞鹏
  • 2篇李成华
  • 2篇杨红斌
  • 2篇刘玺
  • 1篇尚校森
  • 1篇张新春
  • 1篇段琼
  • 1篇何延龙
  • 1篇杨满平
  • 1篇李子丰
  • 1篇杨兴利
  • 1篇刘静
  • 1篇刘静

传媒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化工管理
  • 3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高教论坛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应用数学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石油机械
  • 1篇化工机械
  • 1篇当代化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弹性波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耦合模型研究
2019年
针对波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渗流耦合问题,基于饱和流体储层多孔介质弹性波传播Biot理论和等效流体理论,建立了弹性波作用下一维油水两相流固耦合渗流模型.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一维模拟物理模型(引入PML完美匹配层削弱边界虚假反射)及相应的系数型偏微分方程,得到了波动作用下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解.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油水两相Darcy渗流模型,弹性波可促进油水渗流;并且愈靠近震源,振动对油水流速、压力等的影响越大,随着距离增大振动激励作用减弱.当振动频率为15Hz时,振幅为150~300μm低频波动强化采油效果最佳,从理论上进一步验证了低频波动强化采油技术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刘静刘静郑黎明夏军勇蒲春生
关键词:低频波油水两相数学模型
低频波动采油对径向储层初始渗流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分析低频波动作用下饱和单相渗流流体径向孔隙介质的物性变化,可揭示低频波动采油对井筒附近具有变化压力梯度的实际储层渗流的影响。通过构建低频波动对径向储层初始渗流影响的弹性波传播控制方程,考虑弹性波与井筒周围初始时刻流动方向的一致性,采用映射网格与边界层加密进行物理模型网格划分,以削弱弹性波边界虚假反射;通过COMSOL系统有限元模拟,对比波动耦合渗流和Biot流动、初始径向渗流的物性特征,以与半解析解的差异,说明数值模拟揭示低频波动影响下储层物性参数周期性变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波动耦合渗流不等于初始径向渗流与Biot流动的简单叠加;震源位于注入井时,低频波动对径向渗流场具有明显的降压、增速和增孔作用,越靠近注入井,效果越明显;研究区基础参数条件下,局部最大压降达40%,距离井筒中心10 m范围内相对流速明显增加;低渗透率、高孔隙度时低频波动对渗流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郑黎明蒲春生刘静
关键词:数值模拟压力梯度
鄂尔多斯盆地浅层特低渗透油藏氮气驱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浅层特低渗透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的问题,氮气驱技术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结合矿场实际,通过对特低渗透岩心氮气驱开发效果的研究,分析了注入参数对水驱后氮气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比了单纯氮气驱和氮气与水交替注入时水驱驱替压力的变化,优化了特低渗透岩心氮气驱与水驱段塞比例.人造和天然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氮气驱可提高浅层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3%~10%,二次水驱时驱替压力增加,含水率较低时进行氮气驱效果较好;水驱后氮气驱采出程度与气体注入量变化存在阶梯性上升趋势,改变了以往采收率与气驱注入量单调性上升的认识,对于不同油田的注入要求可以选择气体注入量局域性最优值;相对于单纯氮气驱,氮气与水交替注入采收率有所增加,注入压力可明显提高,气水交替注入6轮次时压力最大增加约1.5 MPa,气水段塞优化最佳比例为2:1.
郑黎明王成俊吴飞鹏高瑞民
关键词:氮气驱采收率
基于虚实结合的海洋油气工程仿真平台建设与实践被引量:6
2020年
海洋油气工业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海洋油气生产中的操作复杂、高温、高压、高风险等特点,使得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无法有效贴近生产现场,而简单室内实验环节亦难以完成系统完善的技能培训。为此基于虚实结合方法,开发海洋油气工程仿真平台,该平台将虚拟仿真软件和虚拟仿真操作平台相融合,使学生熟练掌握油气开采、油气处理系统等模块的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及常规操作等实训环节。在真实海上平台上难以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虚实结合仿真平台教学方式成功实现,完成了学生对海洋油气工程工艺环节的有效认知、实践与掌握。
张洋洋李成华郑黎明徐加放高永海
关键词:虚实结合仿真平台实践教学
油气藏开发中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计算对比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最大水平主应力数值是油气藏开发中应力场动态分析的先决条件。对比最大水平主应力各测量方法基本原理和局限性,认为油气藏开发中水压致裂法计算该应力值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统计国内外18个区域地应力测量结果,成功给出了一个新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计算经验公式,仅需考虑孔隙压力、上覆岩层压力、最小水平主应力等三个较准确、易获取的参数,该公式对于水平应力各向异性较强的地层更为适用。
张洋洋郑黎明李成华刘玉泉彭龙
关键词:油气藏水压致裂
智能钻机与传统钻机系统组成差异与发展分析
2023年
智能钻井相比传统钻机在系统组成上具有显著进步,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通过传统钻机系统组成介绍及智能钻机研发进展分析,对比智能钻机与传统钻机在八大系统组成中的具体改进之处,阐明了智能钻机不同系统及整体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起升系统、旋转系统(尤其是井下部分)、控制系统、井控系统、传动系统是钻机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的重点,钻机信息化、作业标准化、系统集成创新、运转高效化等方面需继续推进研发;基于功能裁剪方法,提出了侧重基础功能与结构简化的未来连续管智能钻机方案。分析结论可为智能钻机集成化发展与提高钻井效率提供创新思路。
郑黎明李彦霖张洋洋王宇王云飞王浩Ullah Fazl
稠油W/O型乳状液表观粘度变化微观原因解析被引量:8
2014年
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剪切速率条件下,一定油品的稠油W/O型乳状液表观粘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基于这种变化现象的微观原因,本文从相、分子取向和原油胶体结构模型氢键理论3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根据以上3种解释理论,对于不同性质的稠油W/O型乳状液转相点不同的原因也进行探讨分析,验证了3种解释理论的正确性.一般密度大和粘度高的原油所含胶质和沥青质等天然的W/O型乳化剂较多,W/O型乳状液的转相点亦较高.由稠油乳状液表观粘度变化及相转化过程对稠油的开发进行思考,不同稠油油藏初始含水饱和度使稠油乳状液表观粘度变化及相转化过程不同,分析认为考虑相转换对进一步深入认识油藏水驱规律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董巧玲蒲春生郑黎明段琼何延龙任杨尉雪梅
关键词:氢键转相点
应力敏感条件下合理井底流压的判定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低渗透应力敏感性油藏,生产压差过大后会造成近井地带岩石破碎,从而导致渗透率下降,进而影响油井产能问题。为使低渗透油藏能够得到合理高效开发,介绍了渗透率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考虑应力敏感对储层造成伤害情况下,采油指数和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可判定出最大采油指数所对应的流压就是合理井底流压。现场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渗透率变异系数对合理井底流压影响。指出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最大采油指数也越低,随井底流压的继续减小而降低的幅度也越大,最大采油指数所对应合理井底流压就越大。
杨红斌王志城谢新秋郑黎明
关键词:应力敏感渗透率变异系数采油指数
油藏窜流发展与窜流体积计算分析
2016年
随着油气田开发普遍进入高-特高含水期,对储层内部窜流机制与调控方法研究日益重要。通过可视化实验窜流通道形状与窜流形式对比分析,发现窜流通道与河流相具有一定的发展相似性,其由"辫状河"-"曲流河"变化的形状与流体性质、多孔介质性质、油藏开发时间有关;窜流通道决策、研究方法可归纳为定性分析、渗流数值模拟、定量决策和矿场测量与实验四大类,提出了一种利用长驱替模型可视化揭示窜流发展机理与优势通道体积计算的方法,可作为验证经验法和理论模型解析解的有力补充,指导实际油藏调堵(驱)药剂用量设计。
呼园平郑黎明张兵闫凤平崔淑霞
关键词:窜流通道
稠油蒸汽-CO_2-化学催化复合吞吐作用机理
2015年
针对蒸汽复合液态二氧化碳和层内水热裂解催化剂吞吐注入时,其措施效果不稳定的现象,开展了不同催化剂、CO2、蒸汽单独与稠油作用,以及两两复合作用下原油降黏效果对比实验.由静态降黏实验后气样组分监测,剖析了CO2与裂解催化剂混合应用于稠油降黏时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复合注CO2和层内裂解催化剂时,其降黏率较单独催化剂应用时降低14%左右;其主要抑制机理为:CO2可减弱弱碱性硫原子的质子化产生活性中间体的作用,加速稠油中有氧基团的酸聚合反应,抑制可产生活性氢的水气转换反应,导致对裂解后稠油中氢烃组分的抽提,从而致使复合降黏效果变差.由此,推荐了合理的注入段塞流程,为提高该复合技术开发效果的稳定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尉雪梅郑黎明
关键词:稠油蒸汽吞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