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江坤

作品数:72 被引量:581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土壤
  • 12篇径流
  • 10篇植被
  • 9篇丘陵
  • 9篇紫色土
  • 9篇产沙
  • 7篇丘陵区
  • 7篇产流
  • 7篇产流产沙
  • 6篇盖度
  • 5篇生态
  • 5篇坡耕地
  • 5篇抗冲性
  • 5篇枯落物
  • 5篇降雨
  • 5篇耕地
  • 4篇沙量
  • 4篇紫色土坡耕地
  • 4篇径流系数
  • 4篇产沙量

机构

  • 55篇四川农业大学
  • 25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邯郸学院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四川水利职业...
  • 1篇中铁二十五局...
  • 1篇中国国家铁路...
  • 1篇成兰铁路有限...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72篇郑江坤
  • 26篇王文武
  • 16篇马星
  • 16篇廖峰
  • 11篇魏天兴
  • 9篇余新晓
  • 8篇宫渊波
  • 8篇赵健
  • 8篇陈致富
  • 6篇朱文德
  • 5篇贾国栋
  • 4篇秦伟
  • 4篇单志杰
  • 3篇朱金兆
  • 3篇赵廷宁
  • 3篇夏菁
  • 3篇夏兵
  • 3篇史常青
  • 3篇大林直
  • 2篇邵方丽

传媒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林业实用技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1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测量枯落物持水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枯落物持水量的装置,包括竖向支撑机构,所述竖向支撑机构连接有横向支撑机构,且横向支撑机构能够绕着与竖向支撑机构的连接处转动,在横向支撑机构底部安装有夹紧称重机构,且夹紧称重机构能够在横向支撑机...
郎登潇廖峰马星陈旭立王文武郑江坤
文献传递
1962~2012年西南地区极端温度事件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0
2015年
基于西南地区88站1962~2012年日气温数据,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定义极端温度事件,结合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温度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暖日指数、暖夜指数、冷夜指数和年内日最低气温整体上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霜冻天指数则由东南向西北部逐渐升高,西北部梯度变化明显;冷日指数和年内日最高气温呈马鞍状分布,较高值均在西南和东北部;因多数地区高温天数极少,故没有明显的梯度变化。霜冻天指数、冷夜指数和冷日指数减少趋势明显,分别为2.7、4.6和3.5d/10a;暖日指数和暖夜指数、年内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分别为3.6、4.9、0.4和0.1℃/10a;高温天指数变化不显著。整体上来看,西南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低温事件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但有部分区域呈相反变化趋势,体现出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独特性。
袁文德郑江坤
关键词:极端温度
紫色土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枯落物持水过程
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在涵养水源和控制土壤侵蚀方面作用显著.本研究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方法对四川省官司河流域7种人工林地枯落物水文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且纯竹林最...
郑江坤唐素贤宫渊波
关键词:人工林地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
文献传递
北京山区典型森林土壤的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9
2012年
根据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的分布设置采样点,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相对丰富,严重缺磷,养分整体表现为中等变异.从CCA排序结果看,环境对养分变异的影响程度及因子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10cm、10—20cm土层养分的影响因子相似,主要为坡位、海拔、0—20cm土层含水量及容重;20—40cm土层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位、海拔、0—40cm土层含水量及容重;40—60cm土层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该土层的pH值.对不同养分指标而言,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位、土壤含水量、海拔及林分类型;速效钾主要受土壤厚度影响;其它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小.环境因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显示,其在总体上解释了83.33%的养分变异,其中土壤相关因子解释了50.37%,地形因子解释了7.96%,二者的耦合作用解释了25%.
邵方丽余新晓杨志坚郑江坤
关键词:土壤养分环境因子CCA
不同耕种模式下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次降雨数据,划分出Ⅰ(小雨强长历时)、Ⅱ(中雨强长历时)、Ⅲ(中雨强中历时)、Ⅳ(大雨强短历时)4种雨型,依据耕种模式划分出4个时段,分析坡耕地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1991—1992年,等高沟垄两端加档方式保水保土作用最佳,且在各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斜坡沟垄随角度增加保土保水作用逐渐减弱。(2)2004—2005年,农耕地顺坡垄作的产沙量为横坡垄作的10~20倍,而产流量为横坡垄作的1~3倍,说明横坡垄作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种植黄花较种植玉米水土保持作用更强。(3)2006—2008年,农耕地栽植新银合欢植物篱初期地表扰动大,产流产沙量较对照小区大;各小区产流量在不同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雨型下横坡红苕/玉米—小麦小区产沙量显著大于其余雨型(P<0.05),为其余雨型的4.4~26.7倍。(4)2013—2016年,植物篱已定植3年,植物篱小区水土保持效果均优于对照小区,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香根草植物篱水土保持效果整体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Ⅲ雨型下各小区产沙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整体来看,等高沟垄耕作两端加档方式最佳,利于农耕地保土蓄水;植物篱减沙效果明显,但定植初期产沙量增加,且存在占用农田和影响机耕等问题,故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耕种方式。
任雨之郑江坤付滟王文武曾倩婷向明辉陈鑫
关键词:紫色土雨强产沙量径流系数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植物篱措施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2024年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增产增收。水土保持植物篱措施是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的有效生态手段。以往土壤抗蚀性的研究多集中于黄土高原,较少涉及植物篱作用下紫色土坡耕地抗蚀机理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验站坡耕地小区定位观测的基础数据,结合土壤采样和实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种植不同植物篱的坡耕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分析11项指标后,2项主成分指标对解释土壤抗蚀性贡献率达到82.7%,其中水稳性团聚体被认定为关键指标。(2)植物篱显著提高了表层土的抗蚀性。与无植物篱的样区为对照,10°坡耕地上香根草和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的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SERI)分别比对照区高2.048和0.853,15°坡耕地上香根草植物篱的SERI比对照区高1.321;且植物篱下侧的土壤抗蚀性高于植物篱上侧,在10°和15°香根草植物篱小区,植物篱下侧抗蚀性指数分别达到上侧的2.0倍、1.5倍,而10°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的下侧抗蚀性综合指数达到上侧的1.1倍。(3)相较于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香根草植物篱小区土壤表现出了更高的抗蚀性,且两种植物篱小区下侧土壤抗蚀性均优于上侧,选择密植草本植物篱并重点防治植物篱上侧土壤可有效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研究成果可为川中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农业增产提供科学依据。
黄鑫黄鑫郑江坤陈鑫王文武
关键词:植物篱坡耕地水稳性团聚体紫色土
整地与植被调整对紫色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川北紫色土区3个径流小区整地前后近20a实测数据,通过建立降雨因子和产流产沙的关系对其降雨特征及产流产沙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后年均降水量较整地前减少约10%,但径流系数和含沙率分别减少了88%和83%。其中,自然破坏小区经过混交造林调整后产流、产沙分别减少95%和88%(P<0.05),封坡育草小区经过人工补植调整后分别减少90%和80%,荒坡垦种小区经过青砖护埂调整后分别减少78%和81%,说明混交造林水土保持效果最明显。整地前产流、产沙均表现为荒坡垦种>自然破坏>封坡育草,整地后表现为青砖护埂>人工补植>混交造林;荒坡垦种小区与其他小区间整地前后产流产沙差异均显著(P<0.05);由产流产沙量与降雨特征指标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知,整地后的相关系数均较小,且产流的相关性明显高于产沙。说明降雨因子对整地后的产流、产沙影响较小,水土保持措施起到关键作用。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结合有效减少该区的产流产沙量,可在该区水土保持建设中推广应用。
李静苑蒲晓君郑江坤黄鑫陈鑫张健全
关键词:紫色土植被恢复径流系数产沙量
水土保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四川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区域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信息科学技术为手段、水保工程技术为核心、生态恢复技术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郑江坤刘应高李贤伟宫渊波何淑勤
关键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
坡面尺度上地貌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解地貌在坡面尺度上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主观采样法在陕北吴起县合家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样地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先后对各地貌部位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重要值、地形因子要素间、地形因子和群落α多样性之间分别做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地貌部位相似的群落聚类在一起,说明地形因子是影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等的重要因素。(2)海拔和坡位,坡向和坡度,地形指数和海拔、坡位、坡形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8,双尾显著性检验概率小于0.05。(3)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香农-维纳指数的地形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坡形、坡度、地形指数,进一步分析得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在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上依次递减。(4)通过多元线形回归检验,得出坡位、坡向、坡形、海拔这四个地形因子与群落α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可信度大,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高。各地形因子数据归一处理后的回归方程为:香农-维纳指数=2.417-0.581×坡形-1.333×坡位+1.449×海拔+0.631×坡向。地形地貌特征在黄土丘陵区表现明显,研究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但由于调查样地尺度较小,在应用推广上尚待进一步研究。
郑江坤魏天兴郑路坤大林直陈致富赵健朱文德孙慧
关键词:地形因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柏木次生林震后滑坡迹地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讨地质灾害作用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北川县擂鼓镇凤凰山柏木次生林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震后滑坡迹地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区共记录植物93种,隶属42科78属,以菊科、豆科、禾本科为主,过渡区共记录植物97种,隶属39科80属,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为主,未滑坡区共记录植物108种,隶属59科92属,以菊科、蔷薇科、禾本科为主,菊科、禾本科在震后滑坡迹地恢复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草本层中未滑坡区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H′)居中,丰富度指数(D)最低,灌木层中未滑坡区D、H和H′值最高,JSW值最低,过渡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滑坡区;乔木层中D和H值表现为滑坡区最高,过渡区最低,H′和JSW值表现为过渡区最高,未滑坡区最低.综上所述,植被分布大体上与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保持一致,滑坡区群落演替较慢且处于初级阶段,马桑、雀儿舌头、矛叶荩草为先锋树种,可改良土壤,稳定坡面,再适当增植乔木可有效恢复植被、提升植物群落稳定性.
廖峰郑江坤赵廷宁史常青郎登潇王文武付滟任雨之
关键词:滑坡物种多样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