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宇

作品数:10 被引量:10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逆冲
  • 5篇盆地
  • 3篇全新世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新构造
  • 2篇新生代
  • 2篇油田
  • 2篇推覆
  • 2篇逆冲推覆
  • 2篇晚新生代
  • 2篇马岭油田
  • 2篇河西走廊
  • 1篇地层
  • 1篇第四纪
  • 1篇新构造活动
  • 1篇旋回
  • 1篇延长组
  • 1篇蠕滑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系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0篇王春宇
  • 7篇陈柏林
  • 5篇刘建民
  • 4篇刘建生
  • 4篇张永双
  • 2篇吴乃芬
  • 2篇崔玲玲
  • 2篇张林炎
  • 2篇董诚
  • 1篇李兆明
  • 1篇袁杨森
  • 1篇宫红良
  • 1篇刘进东
  • 1篇周新桂
  • 1篇张志国
  • 1篇范昆
  • 1篇宫玉良
  • 1篇张洪彬
  • 1篇杨志国

传媒

  • 3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被引量:14
2007年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低角度,东段较陡。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以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特别是中段的石炭口—窑儿沟口一带,在向南缓倾的主逆冲上盘往往发育反向逆冲断层,并导致上更新统砂砾层发生牵引褶皱。该断裂在距今13.1~13.3ka之间和距今3~5ka期间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
陈柏林王春宇宫红良刘建民张永双刘建生
关键词:晚第四纪新构造活动逆冲
河西走廊盆地西段玉门断裂晚新生代的活动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玉门断裂中段地表地貌陡坎明显,主断裂直接出露地表,使前新生代地层或早新生代地层与晚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呈断裂接触,说明玉门断裂中段形成早、活动时间长、位移幅度大,从而在冰沟口一带形成宽度超过200m的巨大破碎带。玉门断裂西段新构造活动表现的最大特点是地表较少见及主断裂的出露,以隐伏断裂为主。在地表常见有由新近系地层组成的不对称褶皱构造,属于与逆冲断裂密切相关的、也是正在变形的"活动背斜"。这说明玉门活动断裂西段形成时间较晚、活动时间短、活动位移幅度比较小。玉门断裂的活动性质以粘滑变形为主,次为蠕滑变形。玉门断裂是全新世活动断裂,最近2次新构造活动发生在距今7.4ka和3.2ka的全新世中期和晚期。该断裂也是现代发震断裂,,其西端深部的扩展破裂引发2002年的5.9级玉门地震。
陈柏林王春宇宫玉良
关键词:全新世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断裂发育模式被引量:14
2008年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调查研究、结合年代学测试和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区的旱峡—大黄沟断裂、玉门断裂、新民堡断裂和阴洼山断裂都是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至今;玉门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在距今7.6ka左右和3.2ka左右发生过2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古地震),也是2002年玉门地震的发震断裂;阴洼山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3.0Ma左右),在距今19.9~21.0ka、8.6~10.0ka、4.1~5.0ka发生过3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也可能是1785年惠民堡(现新民堡)地震的发震断裂;但是位于近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形成时代明显晚的多,起始于中更新世晚期(0.17Ma左右),在距今28.3ka、4.4ka和1.2ka左右发生过强烈的3次新构造活动。在运动形式上,上述4条断裂均为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的逆冲推覆。在变形性质上,新民堡断裂以非地震性的蠕滑为主,其他3条断裂主要为地震性的粘滑变形。在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的北北东剖面上,逆冲推覆断裂表现为前展-后展复合发育模式,即形成时代最新的是位于酒西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在酒西盆地中心以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前展式,由祁连山腹地向河西走廊盆地中心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新,而酒西盆地中心以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后展式,即从盆地中心到盆地北缘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老。
陈柏林王春宇崔玲玲刘建民
关键词:晚新生代逆冲推覆发育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按照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马岭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和富县组划分为2个长期、6个中期、2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长期旋回基准面的变化可以影响和控制河流种类、发育规模和相组合模式,中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可能发育同一种河流相类型;在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单井相的分析基础上,识别出该区辫状河、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沉积类型。
王春宇张志国李兆明张林炎张洪彬杨志国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地质模型为目标,建立能够正确反映油藏地质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决定油藏数值模拟、动态预测成败的关键,是油田真实客观的认识和高效合理的开发油...
王春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储层建模沉积微相非均质性
文献传递
阿尔金断裂昌马大坝-宽滩山段全新世活动特征被引量:18
2008年
阿尔金断裂是我国西部著名的巨型走滑断裂带之一,也是全新世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该断裂昌马大坝一宽滩山段运动方式为以左行走滑占主导,伴有弱的垂直运动;在距今2.7ka以来发生过明显的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在沙坪-宽滩山段全新世左行走滑位移速率为0.9~2.2mm/a,明显低于阿尔金断裂东段昌马大坝以西地区4~5mm/a和中西段9~11mm/a的位移速率。阿尔金断裂东段在肃北和昌马大坝出现二次位移速率的锐减,锐减的部分分别转化为海原活动断裂西段(党河南山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西段的左行走滑和逆冲,且在位移速率数值上相互之间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阿尔金断裂在肃北位移速率减少部分(4.6mm/a)与海原活动断裂西段(党河南山断裂)的位移速率(4~5mm/a)非常接近,同样阿尔金断裂在昌马大坝位移速率减少部分(3.2mm/a)与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的位移速率(3.0mm/a)也非常接近。
陈柏林刘建生王春宇张永双刘建民董诚吴乃芬
关键词:全新世阿尔金断裂
新民堡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被引量:15
2006年
新民堡断裂属于河西走廊西段酒西盆地内断裂系的组成部分,位于嘉峪关以西40 km的新民堡一带.新民堡断裂呈北西西向延伸,长8.0 km,走向299°,倾向南西,倾角20°~35°.断裂下部主要发育在新近系红色泥岩中,地表穿切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变形性质以蠕滑变形为主,活动方式属于逆冲推覆;新民堡断裂在距今69.3 ka与35.4 ka之间、距今28.3 ka左右,距今4.4 ka左右发生过新构造活动.断裂位移速率为0.54~0.90 mm/a,其中垂直位移速率为0.26~0.50 mm/a.同时,以新民堡断裂为代表的低角度逆冲推覆断裂是造成酒西盆地及河西走廊横向压缩的重要因素和表现形式之一.
陈柏林王春宇刘建民刘建生张永双
关键词:逆冲推覆蠕滑
高台车站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被引量:12
2006年
高台车站断裂属于河西走廊内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6kin、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比北缘断裂更新的现代活动断裂。高台车站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变化为低角度。高台车站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在近两万年以来的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期间,该断裂可能发生过5期明显的新构造活动,活动时间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迁移性特点,最新一次在2.0~3.0ka左右,与高台地震时间是吻合的,它是高台地震的发震构造。
陈柏林刘建民刘建生王春宇张永双董诚吴乃芬
关键词:全新世逆冲年代学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构造裂缝分布定量预测被引量:26
2006年
根据露头地层、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等对构造裂缝进行了详细观测统计,分析了镇原—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构造裂缝的基本特征、力学构成和成因。以研究区目的层构造裂缝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应用岩石破裂法,对延长组构造裂缝分布和发育程度进行了初步定量预测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石油勘探提供了有利区评价依据。
张林炎范昆刘进东周新桂王春宇袁杨森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河西走廊西段南北向左行逆冲活动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在河西走廊西段酒西盆地中心偏北部的阴洼山西侧发现了南北走向的阴洼山西缘左行逆冲断裂。该断裂长约4km,近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中等,是发育于北西向阴洼山右行逆冲断裂近北西端部附近的一条次级活动断裂。沿该断裂奥陶系灰绿色浅变质砂岩逆冲于白垩系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橘红色泥岩和晚第四纪上更新世末期松散坡积层(热释光年龄10.3ka)之上。在剖面上断裂表现为自东向西的逆冲作用,其最新一次新构造活动时间在全新世中晚期(距今3~5ka)。在平面上该断裂断错自东向西从阴洼山山体流水流向西侧低丘斜坡戈壁地带的小冲沟致使冲沟呈"S"形拐折,反映出断裂具有明显的左行走滑。该断裂沿断层面的左行斜冲总位移达3000m,其中垂向位移为1800m左右,与阴洼山断裂垂向位移及阴洼山隆升幅度相当。该断裂的形成是阴洼山断裂右行逆冲活动所引起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也对阴洼山断裂右行逆冲所形成的巨大位移在短距离内起到了消减和平衡作用。
陈柏林王春宇崔玲玲
关键词:南北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