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萌

作品数:54 被引量:30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中医
  • 10篇数据挖掘
  • 7篇配伍
  • 7篇中药
  • 7篇关联规则
  • 7篇方剂
  • 6篇用药规律
  • 5篇道地
  • 5篇道地药材
  • 5篇药材
  • 4篇药性
  • 4篇名方
  • 4篇经典名方
  • 3篇单因素
  • 3篇单因素方差分...
  • 3篇当归
  • 3篇性状
  • 3篇性状特征
  • 3篇药理
  • 3篇药理学

机构

  • 4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河北大学
  • 4篇无限极(中国...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吉林省中医药...
  • 1篇河北橘井药业...

作者

  • 54篇李萌
  • 33篇李园白
  • 32篇杨阳
  • 20篇刘方舟
  • 18篇王静
  • 11篇张一颖
  • 7篇陈广坤
  • 6篇连超杰
  • 5篇张晶
  • 4篇朱晓博
  • 4篇崔蒙
  • 4篇田野
  • 4篇奚怀平
  • 3篇王耘
  • 3篇亢力
  • 3篇刘春生
  • 3篇王琳
  • 3篇肖斌
  • 3篇姜丹
  • 3篇任广喜

传媒

  • 8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国现代中药
  • 3篇北京中医药
  • 3篇中医学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中草药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医学信息学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中医药图...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新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中医古籍资源收藏与保护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古籍资源收藏与保护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地区中医古籍资源的收藏与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北京地区,56.25%的机构(个人)有专业古籍修复人员和62.50%的机构(个人)采取缩微保存、影印出版、数字化保存、数据库或知识库检索等形式对中医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有10个机构(个人)收藏的120部中医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结论:在原生性保护及再生性保护方面还存在不足,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对中医古籍的保护能力,充分发掘中医古籍多重内在价值,传承精华,促进中医古籍的合理发掘与利用。
佟琳李鸿涛张伟娜陈广坤李辰李萌张华敏
关键词:中医古籍古籍保护
道地药材产地沿革生态地图共享数据库构建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从系统架构、运行环境、功能模块等方面阐述道地药材产地沿革生态地图数据库具体构建,对系统应用进行展示,指出该数据库能够为不同朝代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地域生态环境特色分析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
刘方舟杨阳李萌杜昱张一颖王静李园白
关键词:道地药材数据库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古今文献考证研究
2021年
苓桂术甘汤作为流传千年的经典名方之一,后世医家对其记载众多。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分析记载苓桂术甘汤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和剂型、方义、道地药材及炮制方法、现代临床应用等进行考辨分析,为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证据支持。考证认为,该方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并脉证第十二篇》,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其中甘草炙用,其余三味药物均为生品,现代剂量遵循临床疗效和用药习惯按一两 = 3 g进行折算,即茯苓12 g、桂枝9 g、白术6 g、炙甘草6 g,原方为汤剂,用1200 ml水煮以上四味药物,煎取药液600 ml,分三次服用,由于汤剂服用的不便和现代技术的进步,目前配方颗粒的研究前景广阔。该方古籍记载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证,现代临床主要将其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刘洋李萌李辰王祎宁穆亚娟赵汉青
关键词: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
五风内障病名与概念溯源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通过查阅古籍中对五风内障的记载,追溯其病名演变过程,了解其概念形成和内涵。通过对比五风、内障等相关眼科内容,以加深对五风内障的理解。
李萌赵汉青王璇李辰
关键词:青光眼中医古籍
冠心病古方药证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索冠心病古方药证特点和规律。方法筛选《中医经典古方数据库》自春秋战国以来治疗冠心病的古方,利用频次及关联分析方法,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知识,总结冠心病古方用药特点及用药与症状的关系。结果共收录古方3669首,中药411味,古方单味药以补益药和温里药为主,治疗上以补气温阳、行气止痛为主。药症分析发现人参汤和炙甘草汤的药物组成是古方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同时发现驱虫药槟榔可能在冠心病治疗中起作用。结论民国前历代医家多认为冠心病主要病机是阳虚寒凝,治疗上偏向补气温阳法,与现代冠心病治疗以活血化瘀法为主相异。
李逸豪张一颖杜昱刘方舟李萌尹仁芳王静李园白杨阳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药数据挖掘
中药提取工艺文献知识组织方法探析
2012年
针对科研人员面对同类中医药文献知识无法得到快速综合利用的问题,对中医药提取工艺类文献知识进行知识组织方法的探求,通过以数据单元和以知识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实践,探索有效的知识组织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知识本身层次上的综合参考意见。
杨阳崔蒙李园白李海燕朱晓博亢力李敬华张晶田野王静李萌连超杰
关键词:知识组织综合评价中药
栀子药材道地性系统评价与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从史学文献的角度推断药材栀子的道地产区,总结栀子药材现代科研成果、提炼文献中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化梳理与分析。方法: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著作,对栀子药材历代道地产区进行归纳研究,结合古籍原文推断栀子道地产区;针对不同产地栀子药材,从性状、化学两方面分别制定专业检索策略,在CNKI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提炼归纳不同产地栀子药材性状及化学成分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栀子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本草考证相关古籍10本、近代典籍1本,提炼古代产区14个,对应现代地名(省) 7个,结合频次统计结果与文献相关描述推断河南南阳、江西樟树、湖北江陵、福建建瓯为栀子药材的道地产区;检索到性状文献106篇,化学1461篇。根据性状数据总结道地产区栀子药材性状特征;化学数据多指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江西省、河南、四川省样品质量差异较大,其他产区差异相对较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4. 181%,得到可反映栀子各产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函数:F=(22. 63×F1+15. 383×F2+14. 735×F3+11. 433×F4)/64. 181。聚类分析将10个产地来源的栀子药材划分为3大类。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结论:江西为栀子最优产区,河南、湖北、福建、四川次之,其余产区栀子质量不佳。该结果与本草考证所得栀子道地产区颇为一致,为栀子药材道地性评价提供有利支撑。
刘方舟杨阳张一颖王琳李萌李园白
关键词:栀子道地药材本草考证性状特征单因素方差分析
基于文献的“病-药”关联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从信息学宏观角度探索病药之间关系,探索临床研究文献中疾病和中药数据之间的关系。方法:涉及2004年中医临床文献11 050篇,针对文献中的中医疾病名称、西医病名、中药名称3方面信息,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方法探索病药关系。结果:获得最为密切的"病-药"关系,其中获得高频中医病名与中药组合12对、西医病名与中药组合13对。结论:部分脾胃疾病处方中有中药集中使用的现象,部分更值得被优先研究的治疗脾胃病的中药被筛选出来。
李园白杨阳朱晓博张晶连超杰李萌奚怀平马洪明祖娜
关键词:中药数据挖掘疾病
药材道地特征数据库网络共享系统构建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从数据库设计、系统构建流程、技术架构、功能模块等方面阐述药材道地特征数据库网络共享系统构建,介绍该系统特色,指出其为药材道地特征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与可视化展示.
刘方舟杨阳杜昱李萌王静张一颖李园白
关键词:道地药材网络共享数据库
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古方配伍特征分析研究
2024年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探索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的单味药频次及药物之间配伍特征。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古方数据库”,检索治疗病毒性肺炎相关古方,得到985首方剂,去除与本次检索目的无关方剂,最终纳入749首方剂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表,并对单味药进行统计、药物配伍、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结果收集方剂中共涉及290味药,筛选出在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出现频次≥50次的药物,共有43味药,对其中高频单味药进行统计得出:⑴从药性角度分析,温性药18味、出现1773次,寒性药16味、出现1226次,各占药性频次总数的43.33%和29.96%;⑵从药味角度分析,辛味药18味、出现2268次,苦味药22味、出现2013次,甘味药17味、出现1681次,各占药味频次总数的35.55%、31.55%和26.35%;⑶从归经角度分析,归肺经药26味、出现2501次,归脾经药23味、出现2447次,归胃经药18味、出现1587次,归心经药14味、出现1324次,各占归经频次总数的21.45%、20.99%、13.61%和11.36%;⑷从功效角度分析,解表药12味、出现2501次,补虚药7味、出现827次,清热药9味、出现662次,各占功效频次总数的27.59%、20.21%和16.18%。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药物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重要性高的3个药物组合分别为“苦杏仁、石膏、麻黄”“金银花、甘草、连翘”“草果、藿香、厚朴”。结论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药物多偏于温辛、寒苦、寒甘等,入肺、脾、胃经,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为基本治则。
李萌刘方舟杜昱李逸豪李园白王静杨阳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关联规则聚类配伍规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