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会军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聚乳酸
  • 2篇左旋聚乳酸
  • 2篇成核
  • 1篇弹性体
  • 1篇弹性体复合材...
  • 1篇碘值
  • 1篇断裂韧性
  • 1篇压延
  • 1篇压延成型
  • 1篇阳离子树脂
  • 1篇增韧
  • 1篇韧性
  • 1篇生物降解材料
  • 1篇树脂
  • 1篇酸酯
  • 1篇缩聚
  • 1篇碳酸酯
  • 1篇烯烃弹性体
  • 1篇聚碳酸
  • 1篇聚碳酸酯

机构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徐会军
  • 7篇唐颂超
  • 2篇王庆海
  • 2篇陈义洁
  • 1篇李丽
  • 1篇彭俊彪
  • 1篇潘泳康
  • 1篇蒲文亮
  • 1篇王钰涛
  • 1篇杨龙
  • 1篇潘永康
  • 1篇侯文婷

传媒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2011年高...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聚乳酸立体复合物的构筑及结晶和性能
徐会军
聚乳酸立构复合物规整度对其降解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开环聚合法,利用D,L-丙交酯合成不同规整度(XD)的左旋聚乳酸PLLA和右旋聚乳酸PDLA。用溶液浇铸法制得不同规整度的聚乳酸立构复合物SC-PLA,并在50℃缓冲溶液中进行降解。通过分析剩余质量、溶液pH值、热性能(DSC)、表面形貌(SEM)、电离子喷雾质谱(ESI-MS)等评价SC-PLA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相同规整度时,SC-PLA降解速率小于PLLA,但pH值变化大于PLLA,立构复合物SC的存在使材料比常见PLLA更耐水解;立构规整度下降会使SC-PLA的结晶度降低,材料的降解速率加快;降解使材料的结晶度上升,立构复合物晶体SC与均聚物晶体HC熔点降低;高规整度SC-PLA相对于相同规整度PLLA及低规整度SC-PLA,其降解产物分子链长度更短。
陈义洁唐颂超王钰涛徐会军
关键词:聚乳酸降解
一种增韧聚乳酸/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增韧聚乳酸/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过程。该方法具体是首先将右旋聚乳酸粒料在粉碎机中粉碎成小颗粒,然后将干燥后的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聚烯烃弹性体与增容剂按一定比例进行预混合,最后将预混合的物料在密...
唐颂超陈义洁徐会军潘永康王庆海
文献传递
聚乳酸立体复合物对左旋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
唐颂超徐会军
关键词:成核
聚乳酸立体复合物对左旋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
<正>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右旋聚乳酸(PDLA)与左旋聚乳酸(PLLA)共混后生成的立体复合物(SC-PLA)对PLLA的等温熔体结晶和非等温熔体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较低分子量的PDLA更有利于共混物中SC的生成...
唐颂超徐会军
关键词:成核
文献传递
L-聚乳酸固相缩聚的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L-乳酸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催化剂通过直接熔融法合成低聚左旋聚乳酸(PLLA),然后分段控温进行固相缩聚(SSP)。对固相缩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粘度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固相缩聚产物PLLA的特性粘数([η])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固相缩聚产物的熔融行为和结晶度。结果表明:绝对压力80Pa下,先在105℃下结晶2.5h,再升温至145℃反应35h,得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42.6万,达到固相缩聚反应前的36倍;熔点达189.6℃,结晶度为69.25%,高分子量聚乳酸的成功制备为其工业化生产的新方法提供了方向。
侯文婷唐颂超蒲文亮徐会军
关键词:固相缩聚生物降解材料
阳离子树脂催化制备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的新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取一定量的大豆油,加入甲酸和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加入完成后进行搅拌和水浴加热,然后缓慢加入双氧水,并保持反应温度不得超过65℃条件下进行环氧化反应。该方法所制的环...
王庆海彭俊彪潘泳康唐颂超李丽徐会军
文献传递
不同结构的ACR核壳粒子增韧聚碳酸酯的机理被引量:8
2009年
用自制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与聚碳酸酯(PC)共混制成共混材料(PC-ACR),考察了ACR的粒径以及ACR的壳层引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单体后对PC-ACR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影响。壳层引入GMA的ACR提高PC缺口韧性的效果并不明显;而ACR的粒径对PC-ACR冲击韧性的影响较大。运用J积分断裂韧性分析比较了ACR粒径对共混物断裂过程中弹性形变区-塑性形变区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塑性形变作为主要能量吸收途径在提高共混物韧性方面起主要作用,粒径为177.5 nm的ACR提高PC的断裂韧性效果最好,与悬臂梁冲击实验得到的冲击强度数据一致。
徐会军唐颂超杨龙
关键词:聚碳酸酯ACR断裂韧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