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超然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酶法
  • 3篇水酶法
  • 3篇塑性
  • 3篇酯交换
  • 3篇酶法酯交换
  • 2篇调和油
  • 2篇油茶籽
  • 2篇油茶籽油
  • 2篇油脂
  • 2篇脂肪
  • 2篇脂酶
  • 2篇植物油
  • 2篇植物油脂
  • 2篇膨化
  • 2篇膨化大豆
  • 2篇籽油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设计
  • 2篇磷脂酶
  • 2篇酶解

机构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国家大豆工程...

作者

  • 7篇李杨
  • 7篇江连洲
  • 7篇张超然
  • 6篇马文君
  • 6篇齐宝坤
  • 5篇隋晓楠
  • 4篇李丹
  • 3篇曹亮
  • 3篇王胜男
  • 3篇梁婧
  • 2篇王晶
  • 2篇李丹
  • 1篇孙培玲
  • 1篇梁静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工艺优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棕榈硬脂、油茶籽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利用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酶添加量,以滑动熔点作为衡量指标。优化后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2h,反应温度64℃,酶添加量为7.2%,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的酶法酯交换产物的实际滑动熔点可达37.9℃。对物理混合、酶法酯交换以及化学酯交换样品进行了氧化稳定性研究,在储藏30d内物理混合样品的过氧化值为1.13~120.46meq/kg,低于酶法酯交换样品(1.16~138.88meq/kg)及化学酯交换样品(1.26~148.49meq/kg)。物理混合样品的氧化稳定性高于酶法酯交换样品,酶法酯交换样品的氧化稳定性高于化学酯交换样品。
张超然李杨孙晓洋王胜男齐宝坤李丹马文君江连洲隋晓楠
关键词:酶法酯交换响应面设计油茶籽油
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工艺优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棕榈硬脂、油茶籽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利用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酶添加量,以滑动熔点作为衡量指标。优化后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2 h,反应温度64℃,酶添加量为7.2%,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的酶法酯交换产物的实际滑动熔点可达37.9℃。对物理混合、酶法酯交换以及化学酯交换样品进行了氧化稳定性研究,在储藏30 d内物理混合样品的过氧化值为1.13~120.46 meq/kg,低于酶法酯交换样品(1.16~138.88 meq/kg)及化学酯交换样品(1.26~148.49 meq/kg)。物理混合样品的氧化稳定性高于酶法酯交换样品,酶法酯交换样品的氧化稳定性高于化学酯交换样品。
张超然李杨孙晓洋王胜男齐宝坤李丹马文君江连洲隋晓楠
关键词:酶法酯交换响应面设计油茶籽油
一种水酶法同步提取大豆油脂与大豆蛋白的方法
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生物酶破乳的方法属于植物油脂提取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膨化大豆粉碎后与水混合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反应,酶解后离心分离得到游离油、乳状液、水解液和残渣;(2)向步骤(1)...
李杨江连洲齐宝坤曹亮李丹马文君张超然王晶梁婧
文献传递
温度对调和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水酶法调和油、溶剂浸提调和油、市售调和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在100、150、200、250、300℃条件下加热1h,各调和油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3种调和油的色泽加深,酸价、p-茴香胺值明显增加,过氧化值均先上升后下降,三种调和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但在加热温度低于200℃时,水酶法调和油的脂肪酸比例仍能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均衡比例0.27∶1∶1。
李丹李杨梁婧张超然马文君齐宝坤江连洲隋晓楠曹亮
酶法酯交换与化学法酯交换技术制备塑性脂肪及其物理性质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棕榈硬脂,棕榈仁油以及油茶籽油作为实验原料,进行酶法酯交换,化学法酯交换以及物理混合的样品进行物理性质的测定,其中包括脂肪酸组成,sn–2位脂肪酸组成,固体脂肪含量,热力学性质测定,流变性测定以及微观结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脂肪酶的特异性,酶法和化学法酯交换后样品的sn–2位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测试温度下,两种酯交换样品的固体脂肪含量较为接近,且均低于物理混合样品。经过酶法酯交换后的样品晶体会更加细小且均匀,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
张超然王胜男齐宝坤李杨江连洲隋晓楠
关键词:酶法酯交换流变特性
一种水酶法同步提取大豆油脂与大豆蛋白的方法
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生物酶破乳的方法属于植物油脂提取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膨化大豆粉碎后与水混合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反应,酶解后离心分离得到游离油、乳状液、水解液和残渣;(2)向步骤(1)...
李杨江连洲齐宝坤曹亮李丹马文君张超然王晶梁婧
不同方式提取调和油的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不同方式提取调和油的烹饪稳定性,分别测定水酶法调和油、溶剂浸提调和油在150、200℃温度条件下加热不同时间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加热前后,水酶法调和油的色泽较浅,且其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始终低于溶剂法调和油,水酶法调和油的氧化稳定性优于溶剂法调和油。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加热时间的延长,两种调和油的裂变程度均增加,酸价及p-茴香胺值升高,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呈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C16∶0)含量升高,但在加热1h前,各项指标变化不大。
李丹李杨梁静张超然马文君江连洲隋晓楠宋萧萧孙培玲
关键词:调和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