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关节
  • 3篇骨科
  • 2篇生物力学
  • 2篇手术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骶骨
  • 2篇尾骨
  • 2篇关节镜
  • 2篇关节镜手术
  • 2篇侧块
  • 1篇点评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信息管理
  • 1篇信息管理系统
  • 1篇形变模型
  • 1篇虚拟手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0篇王金武
  • 10篇黄敏
  • 8篇蒋海涛
  • 7篇廖广姗
  • 6篇刘晓琳
  • 4篇戴尅戎
  • 2篇廖广珊
  • 2篇杨顺刚
  • 2篇顾力栩
  • 1篇武文
  • 1篇韦建和
  • 1篇周海
  • 1篇周喆
  • 1篇王友
  • 1篇蓝宁
  • 1篇赵庆辉
  • 1篇毛远青
  • 1篇王成焘
  • 1篇芮碧宇
  • 1篇顾冬云

传媒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7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髋关节断柄失效的力学分析与推理(附专家点评)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断柄失效的力学机理以及引发断柄的具体原因,提出对临床中发生的断柄事件进行失效诊断的具体方法。方法通过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断柄过程的生物力学机理进行研究,分析断柄失效与产品、临床和患者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提出断柄分析推理路线图,成功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断柄事件进行力学分析及验证。结论经强度设计和试验检测的关节柄不应发生断柄事件;失效统计分析表明断柄属小概率随机事件,是产品质量波动、临床技术误差、患者意外事故等多种非正常因素的诱发结果,对这些因素严格控制可以降低断柄失效的发生;断柄失效推理路线图可以帮助开展失效事件的原因挖掘;通过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分析能够帮助判断具体断柄事件产生的力学机理。
黄敏廖广姗周海毛远青王金武王成焘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骨科内植物组织标本库及其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2012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严重创伤疾病的增加,骨科内植物已成为重建人体骨关节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外科治疗手段,有着巨大的临床需求和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我国在内植物研发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我国现今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进口内植植物所占据。同时,植入物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着在材料、设计和制造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与提高的诸多挑战。如何针对国人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需求,在内植物设计与研发理念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提高"中国设计与制造"内植物的研发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应对上述问题,于2009年启动建立了骨科失效内植物与组织标本库,它是国内首个集失效内植入物材料、植入物周围生物样本与组织标本、相关实验分析数据以及患者医疗信息为一体的骨科临床内植物库,将为研究和分析植入物失效原因、促进内植物的创新研发、为推动骨科转化医学研究提供重要临床支持和借鉴参考。
赵庆辉顾冬云王金武武文韦建和黄敏廖广姗蒋海涛杨顺刚戴尅戎
关键词:骨关节病内植物组织库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生物胶粘合内固定技术治疗骨干骺端骨折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骨干骺端骨折碎骨块的生物胶粘合固定技术,总结应用生物胶粘合技术固定游离骨块的临床经验。方法将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按照骨块固定技术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空心钉、螺丝钉、克氏针固定,共3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胶粘合结合可吸收线缝合固定技术共28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对有无骨块移位、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价、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骨块移位发生率、关节功能、有效率明显较治疗组低(P<0.05),而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生物胶粘合技术是治疗骨干骺端骨折碎骨块固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李孟军徐建德戴国强孙卫东俞建国王金武蒋海涛黄敏廖广珊刘晓琳
关键词:生物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内固定骨科学
植入式电刺激治疗兔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验证植入式电刺激系统对于神经生长、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选取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建立急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左侧为实验侧,同时行自身对侧对照。模型成功建立2周后,于原神经外膜标记损伤缝线的近端与远端肌肉组织埋入电极,以磁力棒控制电刺激器的启动,对动物实施每日8 h的间歇电刺激。术后2、4周,观察各组动物行为学改变情况,检测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测定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于术后2、4周电生理检测后,处死动物并取材行组织学检测。取脊髓组织,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手术侧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肌湿重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周后实验组HE染色肌纤维退行性改变较轻,对照组肌纤维细胞萎缩明显,间质可见炎性渗出,局部可见纤维化。实验组、对照组肌细胞均表达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2、4周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电镜观察实验组神经轴突髓鞘结构正常;对照组神经均有髓鞘松弛、弯曲,髓鞘中间可见变性。RT-PCR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可见β-actin、nNOS mRNA、NGF mRNA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2、4周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合适的刺激参数下,植入式电刺激系统有利于促进兔急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再生。
王金武刘晓琳芮碧宇黄敏廖广姗蒋海涛戴尅戎
关键词:坐骨神经电刺激动物模型
虚拟肩关节镜手术中软组织形变的模拟被引量:1
2012年
为实现虚拟肩关节镜手术中软组织的形变模拟,提出一种改进的质点-弹簧模型。通过自适应采样及K阶最邻近节点快速查询算法,建立表面质点密度高而中心质点密度低的拓扑结构模型,在传统质点-弹簧形变模型的基础上,增加防止弹簧翻转的复原力,采用计算统一设备构架实现图形处理器的加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较真实的形变模拟。
黄敏王金武顾力栩周喆陆文龙
关键词:虚拟手术肩关节镜手术图形处理单元
虚拟关节镜手术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虚拟关节镜手术系统的概述及定义 关节镜技术作为20世纪骨科领域的三大重要进展之一,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骨科关节伤病的治疗和诊断中。该技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术后痛苦少、伤口愈合快及可以通过关节镜探查使得诊断不清楚的伤病诊断明确的优点。但同时该手术也具有手术医生手眼协调困难、手术视野狭小、手术器械活动范围小、手术操作难度高的缺点,因此医生必须经过大量的手术操作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其手术技巧。
黄敏王金武刘晓琳廖广姗蒋海涛王友顾力栩戴尅戎蓝宁
关键词:关节镜技术手术系统骨科领域手术医生手术创口
基于影像数据的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诊断方法被引量:2
2012年
人工关节置换术使许多病变关节恢复了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许多假体在没有达到最大的使用年限之前就不得不进行翻修。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假体置换术后翻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据2010年挪威公布的各类失效所占比例逐年变化的统计资料,居于首位的无菌性松动目前稳定在50%~60%的水平,已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改善的结果,该因素仍是临床人工关节存活年限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廖广姗黄敏蒋海涛杨顺刚王金武戴尅戎
关键词: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影像
微创光刀掌侧小切口腕管切开微创松解术的体会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报道使用一种新型光刀结合掌侧小切口微创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对34例(39侧)腕管综合征,采用新型光刀结合掌侧小切口技术行微创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其中16例左手(41%),23例右手(59%)。术后随访通过美国密歇根州手功能评价问卷调查(MHQ)评估手功能,并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包括握力、捏力和手的灵巧度在内的定量测量的后续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能立即正常使用患手。部分患者在术后2周出现轻至中度的瘢痕压痛及切口疼痛,均在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期间,通过MHQ量表对患者的调查显示,在疼痛缓解、患者满意度、手功能、日常活动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此外,手术后6个月观察到患者的握力和捏力有显著改善。结论使用新型光刀掌侧小切口微创腕管切开松解术取得了良好的术后功能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手术时间短、简单、经济、有效,治疗不需要进行神经外膜松解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
王金武黄敏刘晓琳廖广姗蒋海涛
关键词:腕管综合症腕管松解术微创腕横韧带
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固定定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进行尾骨螺旋CT扫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解剖学参数,同时对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测量椎弓根及侧块解剖学参数,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丝钉植入的解剖学基础,确定螺丝钉进钉点和植入技术;选择8例尸体标本并测定其骶骨椎弓根钉、侧块螺丝钉拔出最大拉力。结果 S1~S5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直径、长度变化大而规律,倾斜角约20毅,S1椎弓根进钉点位于关节突基底部外侧与横突中线交点,且椎弓根与侧块螺丝钉最大拔出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S2~5的椎弓根中心点位于相邻骶后孔之间连线与横突中线交点;侧块进钉点位于椎弓根中线与骶外侧嵴交点内侧。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大于侧块螺钉(P<0.05),该螺钉固定技术可为骶骨骨折提供有效内固定。结论骶骨椎弓根、侧块固定技术均可为骶尾骨骨折固定和重建提供有效固定,椎弓根固定技术较侧块固定技术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李孟军戴国强占新华韩爽冯志蔡恩明王金武蒋海涛黄敏廖广姗刘晓琳
关键词:骶骨尾骨椎弓根侧块生物力学
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为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骶尾骨螺旋CT图像资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进钉点,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螺钉置入钉道长度和角度。选择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进钉点,并测量螺钉置入的钉道长度和角度。结果:S1~S5的椎弓根和侧块变化较大但左右对称,椎弓根进钉点位于横突中线与骶后孔中点连线交点,侧块进钉点位于横突中线与骶外侧嵴交点内侧,椎弓根钉的钉道角度外倾约20°,侧块螺钉轴线内倾约20°。椎弓根、侧块及第一二尾骨均可容纳4mm以下的螺钉。骶骨椎弓根(S2~S5)是由五面皮质骨围绕而成的"三棱柱"状结构,而侧块只有3面皮质骨围城,且皮质骨壁间距大,对螺钉的夹持力较弱。而侧块钉道长度在S1~S3髂骨翼内长度较大,约为35~45mm,而S4~S5的侧块钉道长度与椎弓根接近,约10~15mm,置钉实验发现椎弓根和侧块发生位置错误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骶骨的椎弓根和侧块以及尾骨都可为骶尾骨骨折内固定和稳定性重建提供有效的固定解剖基础,椎弓根钉固定较侧块固定技术可能更方便、更牢固。
李孟军戴国强占新华韩爽冯志蔡恩明王金武蒋海涛黄敏廖广珊刘晓琳
关键词:骶骨椎弓根侧块尾骨应用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