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娜
-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病人术后临床效果及预后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直肠癌病人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切除的直肠癌病人96例为观察组,同期仅行手术切除的直肠癌病人8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前采用6 MV X线直线加速器进行常规分割放疗、化疗;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4~6周进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取未行新辅助放化疗前及行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进行MVD、PCNA及VEGF表达检测;对照组取手术前病检标本及手术切除标本进行MVD、PCNA及VEGF表达检测。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MVD、PCNA及VEGF表达及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记录3年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病人MVD、PCNA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人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对照组复发率为9.3%,观察组复发率为2.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以降低直肠癌病人MVD及PCNA表达。
- 李兴马丽娜彭大为王美清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肿瘤微血管密度增殖细胞核抗原
- 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口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肺癌患者均接受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或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于治疗前1天、治疗1周期结束、治疗4周期结束时进行静脉血采集,治疗4周期后进行CT或MRI检查评价肿瘤大小,将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患者归为免疫应答组,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归为免疫无反应组。评估PD-1抑制剂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Th1/Th2细胞、IFN-γ和IL-2水平明显下降,而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IL-4和IL-5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期和4周期后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4周期后,40例入免疫应答组,10例入免疫无反应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与治疗无反应组比较,免疫应答组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免疫应答组患者经4个周期治疗后,与PD-L1低表达(<50%)患者(8例)比较,PD-L1高表达(≥50%)患者(32例)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纳武利
- 李兴马丽娜李迅李建旺崔荣花张曙波谢宗宙
- VEGF、MMP及IL-6相关指标的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肿瘤化疗科接受治疗的NHL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淋巴结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VEGF、MMP-9及IL-6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不同病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EGF、MMP-9及I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1%(46/61)、63.93%(39/61)、54.10%(33/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0%(14/50)、8.00%(4/50)、4.00%(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侵袭性病理分型、Ⅲ~Ⅳ期临床分期、肿瘤≥3 cm、高度恶化、LDH升高患者中VEGF表达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11%vs 42.86%,95.83%vs 35.14%,94.12%vs 68.18%,91.43%vs 53.85%,94.74%vs 61.90%,均P<0.05)。在Ⅲ~Ⅳ期临床分期、肿瘤≥3 cm、高度恶化患者中MMP-9表达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67%vs 18.92%,88.24%vs 54.55%,82.86%vs 38.46%,均P<0.05)。在Ⅲ~Ⅳ期临床分期以及肿瘤≥3 cm患者中IL-6表达为阳性的比例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7.50%vs 32.43%,76.47%vs 45.45%,均P<0.05)。结论 NHL患者的VEGF、MMP-9及IL-6均呈现高水平表达,同时与病理分型、恶化程度、肿瘤大小等存在显著的关系,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肿瘤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李兴马丽娜彭大为王美清毛山山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白细胞介素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表型及循环血miRNA表达情况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及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表型及循环血微RNA(miRNA,miR)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5例正常骨髓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免疫表型及循环血mi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及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期及治疗情况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CD38、CD56、CD138及CD20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循环血miR-21及miR-32高于对照组,而循环血miR-16及miR-335则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分期较高及复治难治者的CD38、CD56、CD138及CD20阳性率、循环血miR-21及miR-32均高于分期较低及初治者,循环血miR-16及miR-335则低于分期较低及初治者(均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循环血miRNA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其表达水平受疾病分期及治疗情况的影响也较大。
- 李兴马丽娜彭大为王美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分型微RNAS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与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与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参数与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参数与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周与2周两组的脑血流参数与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均持续改善,且观察组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的结果(P<0.05)。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参数与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改善作用,因此在患者脑部血供改善与损伤修复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马丽娜李兴余丹杨国帅周治平
-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DP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DP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DP化疗(多西他赛+顺铂),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CT灌注成像参数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累计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DP化疗可以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CT灌注成像能够有效评估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李兴马丽娜王美清崔荣龙
-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CT灌注成像
-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DCCIK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收集培养好且细菌检测为阴性的DC-CIK或CIK细胞,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3次,将Ag-DC致敏后的CIK细胞离心洗涤,用100mL生理盐水、25mL人血清蛋白和20万单位白细胞介素-2(IL-2)重悬细胞,2h内回输给患者,回输前给予患者肌注非那根25mg。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第6天,细胞数明显大于对照组。随培养时间的增加,DC-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双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同等条件下的CIK细胞,且DC-CIK细胞的分泌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同等条件下的CIK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李兴马丽娜彭大为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细胞
- 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究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00例肝癌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C-CIK治疗,观察组采用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CD3、CD4、CD8T细胞比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治疗肝癌,效果确切,故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李兴马丽娜王美清
- 关键词:肝癌消癌平注射液
- 基于化疗的PD-1抑制剂在晚期肺腺癌治疗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化疗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在晚期肺腺癌治疗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8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PD-1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FS为9.3个月,对照组PFS中位数为5.3个月。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CYFRA21-1、CE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 <0.05)。观察组疲乏、恶心、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PD-1抑制剂在晚期肺腺癌中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
- 李兴马丽娜程小珍崔荣花张曙波
- 关键词:晚期肺腺癌
- 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出现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48例),未出血转化组(48例)。然后比较两组的脂代谢指标、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压、发病后开始治疗时间及梗死面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本病的关系。结果:两组心房颤动、吸烟史以及饮酒史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空腹血糖以及LDL-C水平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时间及梗死面积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心房颤动、入院时血糖、LDL-C、治疗时间在6h以后以及大面积梗死。结论:心房颤动、入院时血糖、LDL-C以及大面积梗死属于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 马丽娜李兴余丹杨国帅周治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