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 作品数:95 被引量:36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有机酸类化合物为(2R)‑2‑氨基‑2‑羟甲基‑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酰)‑O‑]‑丙酸,对巨噬细胞泡沫化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 张鹏张晗柏自松李楠雷曦姜苗苗常艳旭王晓明吴红华
- 文献传递
- 鹿茸、紫河车对小鼠骨髓造血障碍作用的实验研究
- 李楠
- 中药雷公藤的肝脏毒性及其个体易感性被引量:8
- 2018年
- 中药安全性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毒性的机制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逐渐被广大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如何能够科学认知、早期发现和系统评价中药毒性的相对性、易感性和可控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药的毒性不是凭空说造的,而是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和总结中发现得到。经研究发现,毒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毒性成分未知、机体特异性因素、免疫因素等等,往往可以通过辨证论治或不同药材配伍等方法来减轻药物的毒性。明确中药安全性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新的研究策略,为合理评价中药安全性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思路。
- 杨非凡王玉明董文颖李楠杨益李遇伯
- 关键词:雷公藤肝脏毒性个体易感性
- 痤疮凝胶制备工艺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
- 2014年
-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痤疮凝胶处方。方法以凝胶处方中卡波姆用量及三乙醇胺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凝胶的粘度和pH值为评价指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两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图,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根据二次多项式模型,考察因素和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优化处方各设定指标的预测值和测定值非常接近,多元线性模型置信度很高。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基于多元线性模型的痤疮凝胶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痤疮凝胶的处方优化,并成功制备了痤疮凝胶。
- 孙精通刘志东夏庆梅李楠
- 关键词: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处方
- 一种叶酸靶向修饰共载盐酸阿霉素和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酸靶向修饰共载盐酸阿霉素和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剂,在一个示例中,其包括0.01‑1份盐酸阿霉素、0.01‑1份藤黄酸、0.01‑2份磷脂‑聚乙二醇‑叶酸、0.1‑10份固体脂质、0.1‑5份液体脂质...
- 刘志东庞晓晨李楠李佳玮刘媛媛吴玉梅张兵卢鹏郭盼皮佳鑫祁东利
- 文献传递
- pH敏感型黄芩苷眼用原位凝胶剂的研究
- 目的:研究pH敏感型黄芩苷眼用原位凝胶剂。方法:采用桨法进行处方的体外释药试验,建立UV法测定体外释药量;应用离体角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建立HPLC法测定离体角膜渗透量。结果:凝胶基质粘度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其拐点在p...
- 武昊昀刘志东李琳李楠
- 关键词:黄芩苷药物释放临床眼科
- 文献传递
- 一种黄芩苷黏附型纳米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芩苷黏附型纳米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黄芩苷黏附型纳米滴眼液由下列组分组成:黄芩苷0.001-3重量%、脂质0.1-20重量%、表面活性剂0.1-20重量%、基质0.1-10重量%、防腐剂0.001-...
- 刘志东高秀梅张伯礼李佳玮张欣华刘睿李楠
- 文献传递
- 千叶素A在制备防治皮肤光老化的药物或护肤品中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千叶素A在制备防治皮肤光老化的药物或护肤品中的用途,实验结果说明,千叶素A可提高UVB损伤的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UVB损伤HaCaT细胞内ROS含量,提高UVB损伤HaCaT细胞的抗氧化活性;减轻U...
- 李楠张晗夏庆梅刘志东刘岩杨益赵志月刘陶朱姗郭盼祁东利
- 一种齐墩果烷型三萜化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齐墩果烷型三萜化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化合物为2α,3β,6β‑三羟基‑23‑羰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
- 李楠张晗张鹏朱姗马红飞景毅郑琦孔巧丽党逸云杨妙婕柴欣崔英姜苗苗
- 芒果叶提取物马来酸酐7-2-4-2-2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 2011年
- 目的考察芒果叶提取物马来酸酐7-2-4-2-2(iriflophenone 3-c-β-D-glucoside,MAH 7-2-4-2-2)大鼠的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性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利用HPLC法测定MAH 7-2-4-2-2的含量,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对MAH 7-2-4-2-2吸收的影响。结果小肠段间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小肠段与结肠段药物吸收速率常数,表观吸收系数Papp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质量浓度在5.15~102.90 mg·L-1内,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AH 7-2-4-2-2在全肠道均有吸收;吸收无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MAH 7-2-4-2-2吸收可能为被动扩散机制。
- 李楠武昊昀刘志东解江纯张祎王涛
- 关键词:小肠灌流重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