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应梅
-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腔镜单操作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20例
- 李剑徐刚梁贵友姜应梅宋永祥陈成
- 肿瘤病人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总结3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的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本组30例康复出院。结论:对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做好心理及基础护理,联合抗感染、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多数患者能安全、平稳的度过骨髓抑制期。
- 曾令秀姜应梅黄文碧
- 关键词: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护理
- 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20例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取健侧卧位前倾30°,于患侧腋中线第6肋间做1 cm长切口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3/4肋间做一3 cm长操作切口。经操作口置入电凝钩及吸引器,切开纵隔肿瘤外膜后使用圆头吸引器于包膜内钝性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46.5 min(35~7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5.5 ml(30~110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2.5 d(1~4 d),术后平均住院4.5 d(3~7 d)。术后病理:神经纤维瘤8例,神经鞘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2例,淋巴结结核2例,脂肪瘤1例。20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 李剑姜应梅梁贵友徐刚宋永祥陈成
- 关键词:胸腔镜后纵隔肿瘤
- 131I核素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7
- 2011年
- 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在内分泌肿瘤中它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131I去除治疗与甲状腺抑制剂联合治疗是治疗甲状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案。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甲状腺癌术后患者35例,均采用131I去除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王素华肖冬英高晓霞陈曦姜应梅
- 关键词:甲状腺癌131I术后患者全身恶性肿瘤核素
- RXRA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 2020年
- 目的探究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α(RXRA)基因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XRA表达水平;在收集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临床组织样本中采用RT-qPCR分析RXR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RXRA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分析RXRA与DNA甲基转移酶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基于GEPIA工具分析DNMT1、DNMT3A和DNMT3B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RXRA在TCGA数据库519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型无显著相关性;7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RXR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RXRA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RXRA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并且RXRA表达与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结论RXRA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的联系;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RXRA启动子的低甲基化水平是RXRA高表达的重要因素,且RXRA与DNA甲基转移酶存在紧密联系。
- 肖红梅陈荣姜应梅
- 关键词:头颈部恶性肿瘤DNA甲基转移酶
- VATS单操作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20例
- 目的总结胸腔镜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体会。方法20例后纵隔肿瘤患者均行胸腔镜单操作孔完整切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46.5(35~7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5.5(30~110)ml,术后胸腔...
- 李剑姜应梅梁贵友徐刚宋永祥陈成
- 关键词:胸腔镜后纵隔肿瘤
- 深静脉置管化疗后导致深静脉血栓5例护理体会
- 2009年
- 肖冬英陈曦曾令秀陈荣黄文碧姜应梅
-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术化疗后深静脉血栓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穿刺经外周静脉
- 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被引量:14
- 2010年
- 近年来,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静脉高营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置管及保留期间,难免会并发个别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极大的风险。
- 曾令秀黄文碧姜应梅
- 关键词:PICC静脉血栓肿瘤患者护理
- PI3K在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目的:检测在体外循环(CPB)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过程中磷脂酰基醇3-激酶(PI3K)的表达,了解心肌细胞是否通过PI3K来诱导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转运,进一步探讨体外循环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受体后发生机...
- 李剑姜应梅梁贵友徐刚宋永祥陈成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肌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转运蛋白-4PI3K
- 文献传递
-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顺铂(DDP)80 mg/m2,d1~d3,静脉滴入;5-氟尿嘧啶(5-FU)750~1 000 mg/d,d1~d5,连续静脉滴入,3 w为1个周期,连续进行2个周期,再进行放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P<0.01)。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多数为Ⅰ~Ⅱ度,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4.86%(24/37),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9%(14/36)、48个月(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可以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但同时增加了血液毒副作用,临床治疗应予以注意。
- 肖红梅邹彦阮陪刚吴小亮姜应梅
- 关键词:鼻咽癌诱导化疗放疗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