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肿瘤
  • 2篇急性
  • 2篇MRI
  • 1篇动脉病变
  • 1篇毒性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射器
  • 1篇时间飞跃法
  • 1篇术前
  • 1篇桥小脑角
  • 1篇桥小脑角区
  • 1篇桥小脑角区肿...
  • 1篇缺血
  • 1篇种核
  • 1篇注射器

机构

  • 8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周东哲
  • 4篇商朝
  • 4篇张秀芳
  • 4篇刘智勇
  • 1篇贾秀杰
  • 1篇敖淑云
  • 1篇孙洪涛
  • 1篇额尔敦朝鲁
  • 1篇刘鹏飞
  • 1篇姜彩霞
  • 1篇周铁宝
  • 1篇孙志刚
  • 1篇龚金山
  • 1篇其木格

传媒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核医学用避光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医学用避光注射器,包括注射推板,注射推板一侧螺纹连接活塞连接杆,活塞连接杆末端连接橡胶活塞,橡胶活塞位于注射器内部,注射器一侧设有注射器受力挡板,注射器内部设有药液管,注射器外侧设有金属避光罩,金属...
周东哲
文献传递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的常规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和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DWI扫描,均可发现梗塞灶,病灶检出率为100%,而15例发病在6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常规MR扫描T2WI上只有1例有轻微改变,而DWI均可显影;在35例发病在6~24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T2WI上可逐渐显示病灶,但DWI显影更为清晰,显示病灶的范围也大于T2WI上的病灶.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缺血十分敏感,能对急性脑缺血做出明确诊断.
刘智勇额尔敦朝鲁敖淑云商朝周东哲张秀芳贾秀杰周铁宝龚金山其木格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超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塞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效果的评价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化疗疗效的评价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40例,均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卡培他滨每次800 mg/m^2口服,2次/d,每周5 d;奥沙利铂每次50 mg/m^2,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 h,1次/周。持续化疗2~3个周期。化疗前后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测算肿瘤密度、体积及厚度,应用RECIST1.1作为肿瘤化疗疗效评价的标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40例患者化疗有效36例,无效104例。化疗后患者肿瘤密度、体积、厚度[(68.75±15.16)mm、(67.37±39.10)mm^3、(12.27±4.08)mm]与化疗前[(76.97±14.06)mm、(78.25±39.16)mm^3、(14.91±4.4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化疗有效患者肿瘤密度、体积减小率[(16.94±7.79)%、(33.80±10.05)%]均高于化疗无效患者[(10.02±4.01)%、(13.24±8.82)%](均P<0.05);二者肿瘤厚度减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测算的肿瘤密度、体积减小率可辅助评估进展期胃癌化疗的疗效,尤其是体积减小率价值更高。
周东哲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化疗多层螺旋CT
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20例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以提高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120例,全部病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20例中,其中听神经瘤45例、脑膜瘤37例、三叉神经瘤6例、表皮样囊肿8例、蛛网膜囊肿7例、胶质瘤6例、血管网状细胞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占64例,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占59例.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达97.5%.结论: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孙志刚刘智勇张秀芳周东哲商朝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桥小脑角区肿瘤
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05例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105例,全部病例行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05例中,颅底区肿瘤36例,其中脊索瘤10例,转移瘤11例,三叉神经瘤5例,骨软骨瘤5例,骨软骨肉瘤2例,淋巴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颅底上区肿瘤46例,其中脑膜瘤23例,垂体瘤18例,胆脂瘤5例;颅底下区肿瘤23例,其中鼻咽癌16例,蝶窦癌4例,筛窦癌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瘤1例.CT和MRI表现各异,可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内部结构及向周围的浸润程度,对颅底肿瘤能作出正确诊断.结论: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大意义.
商朝刘智勇张秀芳周东哲
关键词:CTMRI颅底肿瘤
连续2D TOF法MRA对椎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8年
目的:采用连续2D TOF法MRA无创成像技术探讨椎动脉病变的MR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椎动脉病变病人和50例正常人分别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把正常人椎动脉平均分三段测量直径,得到MRA椎动脉正常值,左侧(4.1±0.79)mm,右侧(3.2±0.83)mm.350例椎动脉病变病人中,椎动脉扭曲26例,椎动脉狭窄320例(其中轻度狭窄85例,中度狭窄147例,重度狭窄88例),椎动脉完全闭塞4例.结论:MRA是椎动脉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刘智勇孙洪涛周东哲商朝张秀芳
关键词:椎动脉病变
磁共振快速场梯度回波技术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快速场梯度场回波技术(FFE)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在行CT及常规MR头颅平扫序列后均加做FFE序列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30例临床怀疑急性期脑出血的病例中,21例在CT上清晰显示的24个血肿在FFE序列均能清晰显示,而另外3例脑干小血肿显示较CT清晰,有6例在FFE发现的多个直径2~5mm的圆形或斑点状的低信号在CT及常规T2WI上均未显示.结论:FFE序列在急性期脑出血中以及微量出血中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周东哲刘鹏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出血
42例病毒性脑炎的MRI分析
2010年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患者头部核磁共振(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MRI表现,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1岁。结果:行头MRI检查的42例中,有30例脑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病灶,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小脑半球等处。以颞叶受累最多见(17例,占56.7%)。MRI可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姜彩霞周东哲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