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宁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人工林
  • 3篇土壤
  • 3篇间伐
  • 2篇生物量
  • 2篇碳储量
  • 2篇土壤呼吸
  • 2篇物量
  • 2篇马尾松
  • 2篇马尾松人工林
  • 1篇有机质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杉木
  • 1篇杉木人工林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碳密度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机构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凌宁
  • 4篇关庆伟
  • 4篇郝俊鹏
  • 3篇李瑞霞
  • 2篇王东
  • 2篇闵建刚
  • 1篇刘娜
  • 1篇王祖华
  • 1篇彭婷婷
  • 1篇葛之葳
  • 1篇刘红梅
  • 1篇郝雨杉
  • 1篇陈信力
  • 1篇石聪
  • 1篇王晓杰

传媒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以南京溧水林场25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对象,对6年前实施了弱度(25%)、中度(45%)、强度(65%)间伐的各处理样地土壤酶活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间伐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不同间伐强度对土壤酶的提升效果不同。弱度间伐在10月和12月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在12月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其余以中度间伐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对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而言,中度间伐可提高林地土壤酶活性,促进马尾松对林地养分的利用。
郝俊鹏凌宁李瑞霞王东闵建刚彭婷婷刘娜关庆伟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土壤酶活性
马尾松人工林间伐5年和10年后植被层碳分布格局变化研究
葛之葳马啸驰郝雨杉关庆伟李瑞霞郝俊鹏王东凌宁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间伐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土壤呼吸
林龄对侧柏人工林碳储量以及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以徐州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量转化方程及土壤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林龄下(40、48和55 a)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乔木层碳储量在系统碳储量中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层碳储量比例呈下降趋势,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加无明显变化。整个系统的碳储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其中55年生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09.55 t/hm2,分别是40和48年生的1.22倍和1.09倍,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差异引起。(2)细根生物量方面,细根中低级根(1~3级根)生物量在不同林龄林分中无显著差异,高级根(4、5级根)和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明显减少。细根形态方面,与40 a的相比,在表层土壤中,48年生林5级根的直径显著降低,5级根的根长和1级根的比根长显著提高;55年生林4级根的直径和根长以及1级根的比根长显著提高。在亚表层土壤,48年生林3级根的直径和4级根的根长显著增加,1级和2级根的比根长显著降低;55年生林3~5级根的直径和5级根的根长显著提高,3级根的根长以及1级和5级根的比根长显著降低。(3)3级根的直径与土壤层碳储量显著负相关,5级根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显著正相关。2级和3级根的比根长与土壤层碳储量显著正相关,而3级根的比根长与乔木层碳储量、枯落物层碳储量和生态系统总碳储量显著负相关。4级和5级根的生物量与枯落物层碳储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层碳储量极显著负相关;细根总生物量与乔木层碳储量和总碳储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储量显著负相关。因此,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因素之一。
李瑞霞凌宁郝俊鹏闵建刚陈信力关庆伟
关键词:侧柏人工林碳储量细根生物量细根形态
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碳储存库,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是温室效应气体的一个重要的源和汇。森林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流通途径之一,其动态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C平衡。因此,深入探讨森林土壤呼吸的调控因素及其对营林...
凌宁
关键词:间伐强度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
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被引量:33
2011年
基于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方程及土壤调查数据计算了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3.098 Tg。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357 Tg和1.741 Tg。碳储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城区大于城郊区(p<0.05);不同林龄从大到小排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仅中熟林与过熟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型从大到小排序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且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人工林碳储量显著大于天然林(p<0.05)。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38.69 Mg/hm2。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16.92 Mg/hm2和21.77Mg/hm2,除了街道林分的碳密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功能区外(p<0.05),不同林型、林龄和起源林分之间的碳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王祖华刘红梅关庆伟王晓杰郝俊鹏凌宁石聪
关键词:碳储量碳密度城市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