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凯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3篇重组自交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变异
  • 2篇性状
  • 2篇小麦基因
  • 2篇小麦基因组
  • 2篇小麦面粉
  • 2篇面粉
  • 2篇抗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分子标记
  • 2篇分子标记方法
  • 2篇QTL
  • 2篇RIL群体
  • 2篇病抗
  • 1篇氮肥

机构

  • 10篇江苏里下河地...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程凯
  • 8篇张伯桥
  • 5篇吴旭江
  • 5篇张勇
  • 4篇臧淑江
  • 4篇高德荣
  • 3篇王慧
  • 2篇吕国锋
  • 2篇范金平
  • 2篇张晓祥
  • 2篇王秀娥
  • 2篇吴素兰
  • 2篇张晓
  • 2篇朱冬梅
  • 2篇吴宏亚
  • 2篇王君婵
  • 2篇李东升
  • 1篇程晓明
  • 1篇李曼
  • 1篇程顺和

传媒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扬麦9号/CI12633 RIL群体中控制小麦粒重QTL位点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以含有184个家系的扬麦9号/CL12633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在3年9次重复试验中,用JoinMap4计算标记间距离并绘制遗传图谱,结合田间表型数据采用WinQTLCart 2.5软件的方法研究小麦千粒重QTL定位情况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个小麦千粒重QTL,分别在染色体2A、5A、2B、3B、6B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83%-31.39%,其中6B上的粒重相关QTL效应最大,有可能是一个主效QTL。
吴旭江臧淑江程凯李东升张伯桥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千粒重QTL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QTL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对小麦抽穗期进行QTL初步定位,并进行遗传分析,以CI12633×扬麦9号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3年9次试验中,记载小麦抽穗期,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小麦抽穗期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位于1A、4D、5B、6B和7A 5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76%~15.26%。其中位于4D染色体上分子标记Xgpw5191至Xmag1163之间的Qhd-4D基因在3年9次试验中都被检测到,是一个稳定表达的与抽穗期相关的基因。同时,不同环境条件下检测到不同的抽穗期QTL,说明环境对小麦抽穗期影响较大。
吴旭江臧淑江程凯张伯桥张勇
关键词:小麦抽穗期QTL
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不同数学模型拟合比较及衰老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准确了解小麦叶片的衰老特征,筛选适合描述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数学模型, 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91个和10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S"型曲线中的Logistic、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了试验品种叶片的衰老过程,解析了其叶片衰老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品种可分为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和早衰4种类型。其旗叶衰老过程可分为衰老起始期、快速衰老期和衰老结束期3个阶段,3个阶段旗叶的衰老速度表现为"慢–快–慢",不同延绿类型品种开花后旗叶的绿色叶面积百分比下降主要在衰老过程的中后期。3种模型对不同延绿类型品种旗叶衰老过程均可以拟合,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度接近,高于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以早衰>中等早衰>中等延绿>延绿类型。不同延绿类型品种旗叶衰老曲线特征参数达到最大衰老速度时间(TMRS)、平均衰老速度(ARS)和绿色叶面积持续期(GLAD)存在显著差异, TMRS和GLAD以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早衰, ARS以早衰>中等早衰>中等延绿>延绿。Gompertz模型对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拟合度优于Logistic模型。叶片衰老过程特征参数可以用于品种延绿性差异评价。
吕国锋范金平张伯桥高德荣王慧刘业宇吴素兰程凯王秀娥
关键词:小麦
小麦品种(系)延绿性的遗传变异及其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解高湿环境下小麦品种(系)延绿性的遗传变异和延绿特点,2012-2014年以我国主要麦区近年来育成的47个品种(系)为材料,以品种(系)开花后不同日龄下旗叶的绿色叶面积百分比(%GLA)为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品种(系)的延绿性进行分类,用Gompertz模型拟合品种(系)开花后旗叶的衰老过程并解析其衰老特性。结果表明,3年试验中,小麦品种(系)均可分为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和早衰4种类型,其中,CP02-8-5-6-2-1、天民668、川农16、川麦60、川麦107和泰山046219为延绿稳定表达品种(系);小麦旗叶衰老特征参数达到最大衰老时间(TMRS)、绿色叶面积持续期(GLAD)和平均衰老速度(ARS)与灌浆后期旗叶的%GL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一年度不同延绿型品种(系)间旗叶的TMRS、GLAD和ARS存在显著差异,MRS无显著差异,TMRS和GLAD表现为延绿型>中等延绿型>中等早衰型>早衰型,ARS表现为早衰型>中等早衰型>中等延绿型>延绿型;不同年度间小麦旗叶TMRS和GLAD表现为2014年>2013年>2012年,MRS表现为2013年>2014年>2012年,ARS以2012年>2013年>2014年。这说明旗叶衰老特征参数可作为品种延绿的评价指标。
吕国锋范金平刘业宇张伯桥高德荣王慧吴素兰程凯王秀娥
关键词:小麦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对氮肥运筹和叶面肥的响应被引量:5
2021年
以弱筋小麦扬麦20和强筋小麦扬麦2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和开花期喷施不同类型叶面肥对剑叶SPAD值、籽粒灌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会影响两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同一氮肥运筹下,喷施叶面肥可提高两品种的剑叶SPAD值、籽粒灌浆速率、籽粒千粒重、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氮肥后移(3:1:6)主要提高两品种的花后千粒重、籽粒灌浆速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对强筋小麦扬麦23产量影响较大;品种与氮肥运筹互作对剑叶SPAD值、产量、湿面筋含量、硬度影响极显著;在同一氮肥运筹下不同类型叶面肥对不同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扬麦20喷施国光稀施美叶面肥,可显著提高其产量,在氮肥运筹5:1:4下品质更好;强筋小麦宜选用喷施海法·保力柑叶面肥,可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王君婵王慧李曼吴迪江伟程凯吴旭江陆成彬
关键词:小麦氮肥运筹叶面肥
一种与小麦面粉水溶剂保持力关联的分子标记及分子标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小麦面粉水溶剂保持力关联的分子标记及分子标记方法,所述分子标记是以小麦基因组DNA为底物,以gwm642‑1D为SSR引物,进行PCR扩增所得的扩增片段,用于检测小麦面粉水溶剂保持力的特性,该标记不同的等...
张勇张伯桥高德荣吴宏亚张晓张晓祥朱冬梅程凯
文献传递
小麦纹枯病抗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以高抗纹枯病的种质CI12633和感病品种扬麦9号进行杂交,通过一粒传法获得了包含224个家系的F13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利用该群体系统分析小麦纹枯病抗性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株高相关性不显著,与抽穗期、分蘖角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基部节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小麦基部第1节间直径对纹枯病抗性的影响最大。
吴旭江刘业宇寿路路臧淑江王君婵程凯张勇张伯桥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普通小麦株高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小麦扬麦9号和CI12633构建了184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双亲间多态的212个SSR标记绘制分子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 567.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8.2 CM。在3年9次条件下对株高性状进行鉴定,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监测到6个株高QTL,它们分别位于1D、2A、2B、3A和5A染色体上,其中位于2B染色体上的QTL来自品种CI12633,其余5个QTL均来自矮杆亲本扬麦9号,单个QTL能够解释4.13%-17.44%的表型变异,每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所有QTL能解释29.46%-46.46%的表型变异,5A染色体上的QTL在9次试验环境下均能被检测出来,同时其效应也是最大的QTL,说明这个QTL能够在育种中被利用。
吴旭江程凯臧淑江张伯桥
关键词:普通小麦株高数量性状位点
一种与小麦面粉水溶剂保持力关联的分子标记及分子标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小麦面粉水溶剂保持力关联的分子标记及分子标记方法,所述分子标记是以小麦基因组DNA为底物,以gwm642-1D为SSR引物,进行PCR扩增所得的扩增片段,用于检测小麦面粉水溶剂保持力的特性,该标记不同的等...
张勇张伯桥高德荣吴宏亚张晓张晓祥朱冬梅程凯
小麦“N553×扬麦13”RIL群体小穗密度、株高及赤霉病抗性QTL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发掘新的抗赤霉病基因,以抗赤霉病新种质N553与扬麦13构建的包含184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利用217对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该图谱对小穗密度、株高及赤霉病抗性进行QTL检测,并分析了小穗密度及株高与赤霉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5个赤霉病抗性相关QTL,其中1个效应较大的QTL位于2D染色体上,位于标记wmc18-cfd233之间,可解释8.17%~11.42%的表型变异;在3B染色体短臂上检测到1个QTL,位于标记barc102-gwm533之间,可解释5.33%~42.96%的表型变异。QFhb.jaas-2DS与QFhb.jaas-3BS聚合可显著增强小麦赤霉病抗性。另外3个QTL贡献率小于10%,分别位于染色体2B、3B、4A上。检测到与小穗密度相关的QTL有1个,位于3B染色体上,可解释5.36%~6.08%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株高相关的QTL有5个,分别位于染色体4A、7A、5B、6B上,可解释5.2%~8.93%的表型变异。小穗密度与赤霉病抗性呈正相关,株高与抗扩展抗性无相关性,与抗侵染抗性呈负相关。结合以上QTL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QFhb.jaas-3BL可能不是赤霉病抗性位点。因此,包括QFhb.jaas-3BL在内的贡献率小于10%且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的3个赤霉病抗性相关QTL需进一步进行多年多点试验。
孙阳阳张勇胡文静陈树林刘健李东升程凯程婧晔程晓明程顺和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赤霉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