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侯

作品数:16 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油菜
  • 3篇土壤
  • 3篇还田
  • 2篇稻草还田
  • 2篇稻麦
  • 2篇稻麦轮作
  • 2篇移栽
  • 2篇油菜籽
  • 2篇施肥
  • 2篇苏油4号
  • 2篇污染
  • 2篇小白菜
  • 2篇轮作
  • 2篇白菜
  • 2篇菜籽
  • 1篇氮肥
  • 1篇氮量
  • 1篇稻麦轮作系统
  • 1篇定位施肥
  • 1篇堆肥

机构

  • 12篇江苏太湖地区...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苏州市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作者

  • 16篇王海侯
  • 14篇沈明星
  • 14篇陆长婴
  • 11篇施林林
  • 8篇吴彤东
  • 5篇陈凤生
  • 4篇孙华
  • 3篇周新伟
  • 3篇刘凤军
  • 3篇宋浩
  • 2篇姚月明
  • 2篇陈培峰
  • 2篇金梅娟
  • 1篇蒋敏
  • 1篇朱兴连
  • 1篇柳开楼
  • 1篇黄萌
  • 1篇乔中英
  • 1篇常志州
  • 1篇沈新平

传媒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明确在稻麦轮作条件下,肥料管理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特征和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对长期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具体包括不施肥(CK),仅施氮肥(N),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肥(NP)和均衡施肥(NPK),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分析杂草密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H’,均匀度指数Pielou-EJ和丰富度指数Margalef-DMG,并进行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结果】杂草总密度的排列次序为NP>CK>N>NK>NPK,稻槎菜,牛繁缕,菵草和大巢菜是主要农田杂草。氮磷养分亏缺提高了杂草多样性,Shannon-H’指数排序为CK>NK>PK>N>NP>NPK。主成分1、2的特征值分别为0.498和0.235,稻槎菜,野老鹳草,异型莎草和菵草与主成分1夹角较小,能更多地解释主成分1。对提取的主成分1、2值与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回归分析,其中有效氮、磷与主成分1值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86(P<0.05),主成分2值与土壤养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湖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土壤养分的盈亏决定了田面杂草密度和优势种群,氮磷亏缺导致杂草群落多样性高于氮磷钾均衡施肥,且土壤氮含量对杂草群落的影响最显著。
施林林沈明星蒋敏陆长婴王海侯吴彤东周新伟沈新平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稻麦轮作杂草群落多样性
蓝藻沼液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影响初探
2009年
随着富营养化加重,太湖有70%左右的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常常发生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优势种群的水华。蓝藻水华产生的毒素是细胞内毒素,当细胞腐败死亡后,毒素释放到水中,直接影响了水体的质量和利用,并危害着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牲畜和人类的健康。因此,不及时将这些蓝藻水华从湖水中取出并进行处置,将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危害。
刘凤军沈明星佘旭东陆长婴吴彤东王海侯施林林
关键词:蓝藻水华小白菜沼液污染危害铜绿微囊藻内毒素
常优一号杂粳机插高产形成规律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杂粳"常优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丰产示范与专题试验,分析探讨其高产形成规律及其调控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贡献作用,以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有效穗,再次为结实率与千粒重。其直接通径量,每穗粒数高达1.958,分别为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的1.88、3.12和5.35倍。在适度足穗的前提下,主攻大穗、增加粒数,对于夺取高产,乃至超高产,尤其重要。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施N水平与穴栽苗数对产量及构成要素均有积极的调控效应。合理施N有显著的增穗和增粒作用,但并非越多越好。增苗虽有增穗的积极作用,但减粒的负效则更大。由此提出,常优一号在机插栽培条件下,其适宜指标为270.0万穗/hm2,每穗165粒,结实率>85%,千粒重≥27 g,施N量270 kg/hm2,穴栽≤2苗。
姚月明王海侯陆长婴宋浩
关键词:杂交晚粳常优一号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有机氮肥替代率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化肥减量的关键措施。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肥替代率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提高有机氮肥替代率提供理论基础。依托40 a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分别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单施有机肥(OM)3个处理,研究有机氮肥替代率与土壤碳氮关系。其中,化肥采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年均施氮225~300 kg/hm^(2),年均施磷(P2O5)119.4 kg/hm^(2),年均施钾(K2O)179.1 kg/hm^(2);有机肥采用猪粪和菜籽饼,年均折合施氮103.1 kg/hm^(2),折合施磷(P2O5)82.7 kg/hm^(2),折合施钾(K2O)70.1 kg/hm^(2)。测定指标包括土壤有机碳、总氮,计算有机氮肥替代率和土壤碳氮比。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水平,OM、NPK和CK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可用米氏方程拟合,且前10 a内快速累积、后30 a趋近平衡,平均含量分别为16.8、15.8、15.1 g/kg。长期施肥处理线性提高了土壤总氮含量,OM、NPK和CK处理土壤平均总氮含量分别为1.71、1.64、1.47 g/kg。有机氮肥替代率的时序演变可用分段线性模型拟合,有机氮肥替代率前期略降低后期增加,稻麦两季有机氮肥替代率的时间拐点分别出现在第11年和第15.5年。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有机氮肥替代率与土壤总有机碳无显著关系,但与土壤总氮和碳氮比显著线性相关。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碳氮库容,具有较高水平土壤有机碳(>17.0 g/kg)是提升有机氮肥替代率的前提,但在有机碳趋近饱和后,土壤总氮和碳氮比是限制有机氮肥替代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施林林施林林柳开楼沈园陈培峰沈明星陈培峰
关键词:长期施肥稻麦轮作土壤有机碳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7
2009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及关键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在6万~18万株/hm^2的移栽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产量以极显著的幂函数趋势增加,增产原因在于通过密植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角果皮面积指数;(2)群体总角果数是提高苏油4号产量的关键因子,但每角粒数则是限制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小;(3)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苏油4号油菜籽硫苷、蛋白质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的差异不显著,但含油率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施纯氮262.5kg/hm^2条件下,苏油4号籽粒产量超4000kg/hm。的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适宜角果皮面积指数为4.9。
沈明星王海侯孙华施林林陆长婴吴彤东陈凤生
关键词:移栽密度苏油4号油菜
水葫芦沼液肥对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研究了施用水葫芦沼液与不同用量化学氮肥间菜薹产量、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沼液有利于菜薹生长与产量形成,与施用等氮量化肥相比,产量增加12.71%;施用水葫芦沼液可增加菜薹维生素C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其菜薹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施80%及以上氮素用量的各化肥处理,比施用等氮量化肥处理增加32.79%,菜薹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施60%及以上氮素用量的各化肥处理,比施用等氮量化肥处理降低61.05%。
沈明星刘凤军施林林陆长婴陈凤生王海侯吴彤东
关键词:水葫芦菜薹
一种堆肥反应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堆肥反应棒,包括空心圆柱体结构的棒体,所述棒体底部设置有导向头,顶部设置有基座,所述棒体内部位于导向头一侧设置有微孔增氧盘,所述微孔增氧盘的进气端穿过棒体与送风管连接,所述送风管固定在棒体外壁上并且输...
施林林王海侯沈明星陆长婴周新伟金梅娟
文献传递
有机无机氮肥比例对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V_C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通过田间连续3茬定位施肥试验,比较了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不同比例间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VC含量的差异和关联性。结果表明:①有机氮肥施用比例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VC含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②小白菜产量高、硝酸盐含量低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有机氮肥施用比例为75%。
沈明星刘凤军吴彤东王海侯陆长婴施林林沈晓萍
关键词:小白菜硝酸盐维生素C
秸秆还田量和类型对土壤氮及氮组分构成的影响被引量:38
2019年
秸秆还田可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提升土壤质量、构建肥沃耕层的关键措施.为揭示长期稻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组分变化的影响,选取了江苏太湖地区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稻麦秸秆均不还田(NRW)、麦秆还田+稻秆不还田(W)、稻秆还田+麦秆不还田(R)、稻麦秸秆均半量还田(HRW)和稻麦秸秆均全量还田(ARW)共5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量和秸秆类型对土壤全氮及氮组分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07年相比,2017年除NRW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全氮和重组氮都增加,稻秆还田处理土壤全氮和重组氮含量最高;所有处理土壤轻组分有机质中氮含量都下降,ARW处理土壤轻组分有机质中氮含量下降最多,为8.09 g·kg^(-1);各处理间碱解氮没有明显差异;秸秆还田处理10年后,稻秆还田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最高.秸秆是土壤氮素的重要物质来源,增加效果取决于秸秆类型和还田量.轻组分有机质中的氮含量变化对秸秆还田反应更敏感,重组氮相对稳定,是维持土壤肥力的关键组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延长,土壤全氮与氮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生变化.稻秆全量还田+麦秆不还田更有利于提升土壤氮素水平.
董林林王海侯陆长婴金梅娟朱兴连沈园沈明星
关键词:秸秆还田铵态氮硝态氮
水分含量对水葫芦渣堆肥进程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水葫芦经挤压处理后,容积减小、干物质含量提高,利于堆肥生产,但目前缺乏相关堆肥条件的研究。本文通过水稻秸秆与水葫芦渣以不同比例混合来调节堆体水分,探讨在65%、70%、75%、80%水分条件下堆肥效果及环境影响,以获得堆肥的最优水分条件。本试验为静态堆肥,动态监测堆体温度、pH值、碳氮养分和温室气体。结果表明,水分对堆体pH、胡敏酸(堆肥7 d)、富里酸无显著影响,对温度、水溶性碳、胡敏酸(堆肥50 d)、凯氏氮、硝态氮、铵态氮影响显著。其中75%水分处理升温能力最佳,堆肥6 d即达最高堆温(53.4℃);50 d时其凯氏氮、硝态氮、铵态氮显著高于65%和70%的水分处理(P〈0.05);75%水分处理堆肥50 d与7 d相比,凯氏氮降低最多(21.1%),硝态氮增加最多(434%),铵态氮降低幅度最小(14.1%)。水分对CH4的产生无显著影响;但高水分促进CO2和N2O排放,75%水分处理的CO2排放能量最高,是其他处理的1.9-2.5倍,80%水分处理的N2O排放通量最高,是其他处理的3.9-23.1倍。综合考虑,水稻秸秆与水葫芦渣混合堆肥,堆体水分为75%较为适宜,能兼顾堆肥效率、品质和环境效益。
施林林沈明星常志州王海侯陆长婴陈凤生宋浩
关键词:水分含量养分动态温室气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