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青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4篇光谱
  • 4篇红外
  • 4篇红外光
  • 4篇红外光谱
  • 4篇表面增强红外...
  • 3篇离子
  • 2篇银离子
  • 2篇有机物
  • 2篇铜表面
  • 2篇重现性
  • 2篇钴基
  • 2篇基底
  • 2篇
  • 1篇置入
  • 1篇钴离子
  • 1篇硝酸
  • 1篇铝表面
  • 1篇
  • 1篇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3篇焦作师范高等...

作者

  • 7篇李晓伟
  • 7篇周群
  • 7篇闫月荣
  • 7篇张艳青
  • 4篇赵伟
  • 4篇郑军伟
  • 4篇马娟
  • 4篇李双双
  • 3篇赵伟
  • 3篇李双双
  • 1篇高成庄
  • 1篇李随源
  • 1篇孙跃枝

传媒

  • 1篇红外技术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光散射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制备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钴基底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钴基底的方法,具体反应过程为将粗糙后的铝片置入硝酸钴溶液中,经过铝与钴离子的置换反应使得铝表面附着钴而成为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钴基底,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有机物,所制得的基底纯净,无杂质...
闫月荣郑军伟马娟周群李晓伟张艳青褚文娅李双双赵伟
文献传递
镍岛膜上对巯基苯甲酸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2015年
通过置换反应在金属铝表面制备了表面没有任何保护剂且具有红外增强作用的镍岛膜,用SEM、XRD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铝片上沉积出的镍呈岛状结构,镍岛膜由大量的二次镍粒子和少量的一次镍粒子通过密堆积的方式构成;首次发现具有这种特殊结构的镍对吸附于其表面的有机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有较大的增强作用,使得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痕量分析、检测。
闫月荣李随源张艳青褚文娅李双双赵伟周群李晓伟
一种制备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银基底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银基底的方法,具体反应过程为将粗糙后的铜片置入硝酸银溶液中,经过铜与银离子的置换反应使得铜表面附着银而成为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银基底,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有机物,所制得的基底纯净,无杂质...
郑军伟闫月荣马娟周群李晓伟张艳青李双双褚文娅赵伟
文献传递
钴岛膜上对巯基苯甲酸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
2015年
通过置换反应在金属铝表面制备了表面没有任何保护剂且具有红外增强作用的钴岛膜,用SEM、XRD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铝片上沉积出的钴呈岛状结构,钴岛膜由二次钴粒子和一次钴粒子通过密堆积的方式构成;首次发现具有这种特殊结构的钴对吸附于其表面的有机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有较大的增强作用,用此钴岛膜对1 mmol/L的对巯基苯甲酸的红外光谱研究时得到很好的红外增强信号,使得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痕量分析、检测。
闫月荣高成庄张艳青褚文娅李双双赵伟周群李晓伟
铜岛膜上吸附物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2015年
通过置换反应在金属铝表面制备了表面没有任何保护剂且具有红外增强作用的铜岛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铝片上沉积出的铜呈岛状结构,铜岛膜由二次铜粒子和一次铜粒子通过密堆积的方式构成;首次发现具有这种特殊结构的铜对吸附于其表面的有机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有较大的增强作用,使得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痕量分析、检测。
闫月荣孙跃枝张艳青李双双褚文娅赵伟周群李晓伟
一种制备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钴基底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钴基底的方法,具体反应过程为将粗糙后的铝片置入硝酸钴溶液中,经过铝与钴离子的置换反应使得铝表面附着钴而成为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钴基底,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有机物,所制得的基底纯净,无杂质...
闫月荣郑军伟马娟周群李晓伟张艳青褚文娅李双双赵伟
文献传递
一种制备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银基底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银基底的方法,具体反应过程为将粗糙后的铜片置入硝酸银溶液中,经过铜与银离子的置换反应使得铜表面附着银而成为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银基底,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有机物,所制得的基底纯净,无杂质...
郑军伟闫月荣马娟周群李晓伟张艳青李双双褚文娅赵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