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挥发性
  • 4篇挥发性组分
  • 4篇发酵
  • 3篇酿造
  • 2篇豆豉
  • 2篇毛霉
  • 2篇毛霉型豆豉
  • 2篇耐盐
  • 2篇耐盐微生物
  • 2篇接种
  • 2篇菌种
  • 2篇酱醪
  • 2篇红曲
  • 2篇纯菌种
  • 1篇毒素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中黄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阆州醋...
  • 1篇成都鑫鸿望食...

作者

  • 10篇周荣清
  • 10篇张立强
  • 9篇吴重德
  • 8篇黄钧
  • 4篇郑佳
  • 3篇崔瑞迎
  • 2篇何桂强
  • 1篇石碧
  • 1篇赵金松
  • 1篇邱雪
  • 1篇杨松彰
  • 1篇樊琨
  • 1篇何菲
  • 1篇丁晓斐
  • 1篇梁如

传媒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酿造酱油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多重辨析被引量:10
2013年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耦联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不同酿造工艺4个原油及2个市售产品的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检出的56种组分中,低盐固态及高盐稀醪酿造样品的主要区别在检出醇类、酸类和酯类组分。稀醪发酵样品的乙醇、异戊醇等较低盐固态高,且酸类组分的数量较高,乙酸乙酯和长链脂肪乙酯是优势组分,4-乙基愈创木酚等是高盐稀态酱油的主要香气成分,苯乙醇、5-甲基-2-苯基-2-己醛等是低盐固态酱油的特征香气成分。对检出的56种挥发性组分的PCA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S-SPMS/GC-MS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不同类型酱油香气特征的辨析。
张立强郑佳黄钧吴重德周荣清
关键词:酿造酱油挥发性香气成分统计分析
一种基于毛霉型豆豉特征风味的快速后熟发酵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毛霉型豆豉特征风味的快速后熟发酵方法,属于食品发酵领域。本发明的步骤包括:洗豆、浸泡、蒸煮、接种制曲、拌料、接种耐盐微生物后发酵。通过采用纯菌种制曲前发酵来提高豆豉曲的代谢酶活,在后发酵阶段同时加入耐...
周荣清何桂强张立强黄钧吴重德
文献传递
一种白酒酿造微生物的高质量DNA提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酒酿造微生物高质量DNA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⑴通过对样品进行简单前处理后获得菌体混合物;⑵向混合物中加入DNA提取液、各种酶液、SDS及蛋白酶K等使菌体中的DNA充分释放;⑶加入酚:氯仿:异戊醇及氯仿:...
周荣清张立强郑佳
文献传递
红曲强化对四川麸醋代谢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叙述了红曲强化对四川麸醋醋坯发酵过程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红曲强化提高了醋液酸度、总酯及非挥发酸的含量,柠檬酸、琥珀酸和乳酸显著提高,红色色值也增高;首次确定了四川麸醋同样具有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能力;红曲强化对挥发性组分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醇类和酯类的含量与比例显著提高,而吡嗪类和酚类比例降低,苯乙醇和苯乙醛的香味贡献度增大,生醋的玫瑰香、花香及巧克力香突出。
邱雪黄钧张立强文平何培吴重德丁晓斐周荣清
关键词:四川麸醋红曲强化发酵挥发性组分
浓香大曲特征与工艺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3年
以不同区域和工艺条件的浓香大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PLFA指纹图谱、酿造特性参数和挥发性组分相关性,研究揭示了大曲微生物中优势菌群为真菌和G+菌;群落结构受峰值温度和区域环境影响显著;液化力等与产率直接相关酿造特征参数与真菌和G-菌的量及比例呈正相关;浓香大曲的主体特征香味组分是酸类和芳香族组分,其含量和比例取决于总PLFA和G-菌的量,真菌量对特征挥发性组分影响显著。
赵金松张立强郑佳吴重德周荣清石碧
关键词: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挥发性组分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酱醪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2016年
目的:建立了一种基于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检测酱醪中黄曲霉毒素(AFT)的方法。方法:通过利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经三氟乙酸(TFA)柱前衍生,建立了HPLC-FLD检测酱醪中AFT的方法,并对10种酱醪样品中AFT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该方法中AFB1,AFB2,AFG1,AFG2的定量检测限(LOQ)分别为0.32,0.35,1.10,0.35ng/mL,且这4种AFT在0.5-50n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稳定。不同类型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克服样品中脂肪、蛋白质等杂质的干扰,同时可用于检测AFB1,AFB2,AFG1,AFG2 4种黄曲霉毒素。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单快捷,适用于酱醪中AFT的检测。
樊琨张立强周荣清黄钧吴重德
关键词:HPLC-FLD酱醪柱前衍生
一种基于毛霉型豆豉特征风味的快速后熟发酵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毛霉型豆豉特征风味的快速后熟发酵技术,属于食品发酵领域。本发明的步骤包括:洗豆、浸泡、蒸煮、接种制曲、拌料、接种耐盐微生物后发酵。通过采用纯菌种制曲前发酵来提高豆豉曲的代谢酶活,在后发酵阶段同时加入耐...
周荣清何桂强张立强黄钧吴重德
耐盐乳酸菌和酵母菌强化技术对高盐稀态发酵酱醪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分别将耐盐乳酸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CGMCC 3792、耐盐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CGM-CC 3791和Candida versatilis CGMCC 3790菌悬液接入酱醪中,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偶联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发酵125 d酱醪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T.halophilus CGMCC 3792强化的酱醪中酸类、醇类、酮类、呋喃类、吡嗪类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酯类、醛类和酚类组分的相对含量增加,其中苯乙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和4-乙基愈创木酚等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而Z.rouxii CGMCC 3791、C.versatilis CGMCC 3790共培养强化的酱醪中醇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增加,酸类、酚类、呋喃类和吡嗪类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其中苯乙醇、长链脂肪酸乙酯(月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此外,本研究中T.halophilus CGMCC 3792强化的酱醪中4-乙基愈创木酚的相对含量大幅增加,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其含量也单调增加,对于T.halophilus CGMCC 3792是否具有分泌4-乙基愈创木酚的能力以及是否冷温工艺赋予该菌株合成4-乙基愈创木酚的能力需进一步探究。
崔瑞迎郑佳何菲张立强杨松彰黄钧吴重德周荣清
关键词:酱醪乳酸菌酵母菌挥发性组分
微生物强化对椒坯发酵群落多样性及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描述了应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ric acid fatty acids,PLFAs)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强化发酵椒坯群落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高盐发酵使椒坯的细菌生物量显著降低;对于强化的样品,因所使用的菌株及强化方式不同,其群落多样性及优势菌差异显著,假丝酵母菌Candida versatilis强化提高了椒坯总生物量,鲁氏酵母Zygosaacharomyce rouxii则相反;共培养强化提高了椒坯以Tetragenoccus和Zygosaacharomyces为主的优势菌的生物量,同时发现嗜盐四链球菌Tetragenoccus halophilus对Vagococcu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理化研究表明,不同强化方式使样品的总酸(TA)、还原糖(RS)和氨基态氮(FN)等参数略有差异。不同强化方式对挥发性组分贡献不同,其中,共培养强化使椒坯挥发性组分总含量提高了28.46%。该研究揭示了强化发酵对椒坯微生物群落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对微生物强化技术在传统发酵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梁如黄钧张立强崔瑞迎吴重德廖昌明李红周荣清
关键词:挥发性组分FATTY
麸皮红曲培养及酯化黄水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采用浅盘发酵法制作麸皮红曲,旨在提供一种发酵时间短且不易染菌的麸皮红曲的固态发酵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研究原料配比、料层厚度、水分、培养温度和时间对麸皮红曲酯化力的影响,并且以酯化力为标准确定麸皮红曲的最佳制作条件。将红曲应用于黄水的酯化以提高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通过GC-MS测定并比较总酯、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探究乙醇浓度与p H对酯化过程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酯化条件,从而达到酿酒副产物的回收利用。麸皮红曲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原料配比(麸皮∶黄水∶自来水=100∶15∶75,w/v/v)、料层厚度(1.8 cm)、水分(47%)、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48 h)。黄水酯化研究表明,初始乙醇浓度分别为15%和20%,p H为3.5时,酶促催化反应15 d,所得总酯的含量分别为0.63 g/100 m L和0.64 g/100 m L,其中代表性挥发性组分(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相对百分含量从14.33%分别增加到42.70%和31.30%。
张立强崔瑞迎周荣清黄钧吴重德
关键词:红曲酯化力黄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