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 作品数:43 被引量:13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两种预处理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两种不同预处理方式。方法IVF-ET助孕前一自然周期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卵泡晚期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形态非三线征者共26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组:药物组(90例)于排卵后第2 d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10 mg/次,2次/d,10 d;机械刺激组(87例)于排卵后1周行子宫内膜搔刮术;对照组(88例)子宫内膜不予处理。入组患者接受IVF-ET治疗,均采用黄体期短效长方案促排卵,排卵后1周(垂体降调日)使用子宫内膜取样器留取子宫内膜用于子宫内膜ER、PR、HOXA-10mRNA表达的测定。分别在前一自然周期卵泡晚期及HCG日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结局。结果3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不孕因素及年限、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移植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经预处理,药物组和机械刺激组的胚胎种植率(33.41%、34.18%)、临床妊娠率(53.13%、56.7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药物组、机械刺激组HCG日A型内膜(32.2%、34.5%)及A型血流(34.4%、39.1%)比率均明显高于卵泡晚期;药物组、机械刺激组HCG日A型内膜(32.2%、34.5%)及A型血流(34.4%、39.1%)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组与机械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降调日药物组、机械刺激组患者子宫内膜ER、PR、HOXA-10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组略低于机械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F-ET治疗过程中不良形态子宫内膜给予口服黄体酮或搔刮术的预处理可以转变子宫内膜形态,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增加ER、PR、HOXA-10 mRNA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相对于搔刮术的机械性刺激,通过黄体酮的药物性刮宫是一种新的、更好的治疗方案。 陈红 莎如拉 马玉珍 孙文芳 张春霞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黄体酮 干预治疗 SIRT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 2024年 SIRT1(Sirtuin type 1)作为Sirtuins家族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具有去乙酰化酶活性,不仅参与代谢、能量感应途径、昼夜节律机制和炎症等过程,而且作为一种表观遗传修饰物,影响DNA的损伤修复及染色体的稳定。除了参与体内众多基因转录及能量代谢外,SIRT1还可以调节细胞的衰老过程,改善或延缓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进程。SIRT1基因多态性可作为治疗不同疾病的靶点,与多种人类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将对SIRT1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高洁 张春霞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疾病相关性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并发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并发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白血病患儿82例,分析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情况,并对其发生口腔溃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口腔溃疡发生率为17.1%(14/82);年龄(OR=6.068,95%CI:2.057~17.903)、化疗时间(OR=3.728,95%CI:1.234~11.263)、抗生素使用时间(OR=2.646,95%CI:1.106~6.330)、住院时间(OR=4.339,95%CI:1.775~10.607)、体重(OR=2.593,95%CI:1.456~4.618)是口腔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过程中口腔溃疡的发生与患儿的年龄、化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重有关,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引起重视,做好干预工作。 赵芸 郭妍妍 张春霞 张称心 毕小朵关键词:小儿白血病 化疗 口腔溃疡 中枢性性早熟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2024年 青春期是儿童由于一系列内分泌变化导致第二性征完全成熟形成生殖能力的一个正常发育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性早熟发生,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发现部分基因与性早熟发病可能相关,本文对KISS1、KISS1R、MKRNS3、DLK1及LIN28B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苏晓萌 张春霞关键词:中枢性性早熟 基因研究 哮喘儿童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其取得临床缓解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诱导痰检查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痰IL-8、IL-17浓度。三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用SNK法;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均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16、135.69和24.28,均P<0.05)。临床缓解期组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80、54.64和17.36,均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IL-8、IL-17均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均r>0,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IL-8、IL-17均参与了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张春霞 任少敏 张晓蒙 王继春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儿童 诱导痰 白介素-8 白介素-17 miR-320调节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增殖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miR-320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人及初诊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病单个核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20和β-cateninmRNA的表达;用miR-320模拟物转染K56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周期;双荧光报告基因试验和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mRNA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20模拟物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转录。结果miR-320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而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过表达miR-320可以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P<0.05)和细胞周期的运行;miR-320可抑制靶基因β-catenin的表达,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基因c-Myc、cyclinD、VEGF和Cox-2mRNA的表达(P<0.05)。结论miR-320通过调节β-catenin的表达,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发挥抑癌功能。 杨桂花 赵旭宏 张春霞关键词:Β-CATENIN 慢性髓系白血病 K562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录因子的表达 2013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中Th1/Th2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mRNA的表达,可望揭示其部分发病机理。方法:选择急性ITP患儿发作期组30例,对照组20例。引入RT-PCR技术,测定血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①T-betmRNA的表达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且缓解期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GATA3 mRNA的表达发作期组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且缓解期组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中T-betmRNA增高,而GATA3mRNA降低,显示儿童急性ITP存在明显的Th1优势分化现象,且可能与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作用有关;T-bet/GATA3与儿童急性ITP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张春霞 任少敏 李维才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 THL TH2 转录因子 哮喘儿童血清IL-8、IL-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5(IL-25)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哮喘患儿血清中IL-8、IL-25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的急性发作期组和临床缓解期组血清中IL-8及IL-25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组(P<0.05)。结论 IL-8、IL-25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张春霞关键词:IL-8 IL-25 哮喘 儿童 内蒙地区蒙汉族儿童过敏性紫癜HLA-A、B关联基因的探讨及测序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探索内蒙地区蒙、汉族儿童过敏性紫癜(AP)与HLA-A、B等位基因的关联性及易感基因是否有基因突变位点。在祖籍三代居住内蒙地区,无血缘关系,无与异族通婚史及其他免疫性疾病史和家族史的蒙、汉族人群中,分别选择儿童AP蒙族56例、汉族50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儿童蒙族66名、汉族96名为对照组。引入PCR-SSO技术,分析HLA-A、B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并将易感基因进一步做SBT高分辨分型及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蒙古族病例组HLA-A*11和HLA-B*15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 OR>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EF>0),高分辨后,前者均为A*1101,后者主要是B*1501,其余为B*15**。而HLA-B*07和HLA-B*40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OR<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EF>0);(2)汉族病例组HLA-A*26、HLA-B*35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 OR>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EF>0),高分辨后,前者均为A*2601,后者主要是B*3503,其余为B*35**。蒙汉族病例组均未发现基因突变位点。由此可得出HLA-A*11和HLA-B*15可能是内蒙地区蒙古族儿童AP发病的2个遗传易感基因;而HLA-B*07和HLA-B*40为其保护基因;而HLA-A*26和HLA-B*35为汉族儿童AP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任少敏 杨光路 刘春枝 张春霞 于少飞 李维才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蒙古族 汉族 PCR-SSO PCR-SBT IFN-γ/TL-4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从细胞因子水平探索急性ITP患儿Th1/Th2细胞分化趋势,可望揭示其部分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急性ITP患儿发作期组30例,缓解期组28例,于同群体中选择健康儿童20名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和IL-4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IFN-γ血浆含量发作期组(269.33±13.03)pg/ml明显高于缓解期组(178.84±7.22)pg/ml和对照组(149.26±10.66)pg/m,且缓解期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②IL-4发作期组(12.34±1.14)pg/ml明显低于缓解期组(21.38±1.36)pg/ml和对照组(26.41±1.53)pg/ml,且缓解期组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结论:血中IFN-γ增高,IL-4降低,显示儿童急性ITP存在明显的Th1优势分化现象。 张春霞 任少敏 李维才关键词: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 TH1/TH2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