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美华

作品数:39 被引量:302H指数:11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领域

  • 30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4篇地压
  • 24篇冲击地压
  • 9篇卸压
  • 8篇煤层
  • 7篇压裂
  • 7篇巷道
  • 6篇掘进
  • 6篇采矿
  • 6篇采矿工程
  • 5篇地震
  • 5篇掘进巷道
  • 5篇工作面
  • 4篇震波
  • 4篇微震
  • 4篇煤矿
  • 4篇煤柱
  • 3篇地音
  • 3篇顶板
  • 3篇载荷
  • 3篇煤矿冲击地压

机构

  • 38篇天地科技股份...
  • 17篇煤炭科学研究...
  • 10篇中煤科工开采...
  • 1篇中国煤炭科工...
  • 1篇中国中煤能源...
  • 1篇陕西彬长矿业...
  • 1篇华能煤炭技术...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陕西彬长文家...
  • 1篇国家能源投资...

作者

  • 39篇冯美华
  • 27篇潘俊锋
  • 22篇夏永学
  • 13篇秦子晗
  • 13篇刘少虹
  • 12篇王书文
  • 8篇杜涛涛
  • 5篇徐刚
  • 3篇王元杰
  • 2篇杨磊
  • 2篇蓝航
  • 1篇陈法兵
  • 1篇付玉凯
  • 1篇孙刘伟
  • 1篇鞠文君
  • 1篇毛德兵
  • 1篇娄金福
  • 1篇张建
  • 1篇孙晓东
  • 1篇卢振龙

传媒

  • 7篇煤炭学报
  • 5篇煤炭科学技术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煤矿开采
  • 2篇岩土力学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煤炭工程
  • 1篇工矿自动化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能源与环保
  • 1篇采矿与岩层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煤矿微震定位精度的最优通道组合定点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高能微震事件被更多或所有通道监测到时定位过程中该如何选择通道组合的问题,确定了基于平均源检距、通道离散程度及通道数目的通道组合优化的3个控制指标及试验方法。通过现场定点试验可知,参与定位的通道与震源的距离均值越大定位误差越大,通道相对震源离散程度越大定位精度越低,7个以上通道参与定位时定位效果最佳,增加定位通道个数可以提高震源的定位精度并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定位结果的稳定。提高震源定位精度,应在优化井下现场通道布置基础上,选择小源检距、低离散度和适当增加定位通道数的通道组合方式。
冯美华蓝航
关键词:微震监测
一种冲击地压智能防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冲击地压智能防控系统及控制方法,该冲击地压智能防控系统包括:震动波探测器,布置在矿井的探测区域内,用于根据冲击地压防控控制器发送的震动波探测指令在探测区域内进行震动波探测;冲击地压防控控制器,通过中继站与...
潘俊锋刘少虹夏永学冯美华
文献传递
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结果的Ⅱ类开采技术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针对目前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II类开采技术因素,并揭示了该类因素诱发煤岩震动异常并激发灾害发生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度与高能震动事件频率成正比,推进度变化梯度与高能震动事件能量大小成正比,大的变化梯度将增加冲击地压突发的风险;煤层卸压爆破针对巷道两帮冲击启动区,爆破后7~18 h内是解危措施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段;巷帮扩修使得围岩从原有的相对稳定变为不稳定状态,扩修进尺过快显著影响煤岩震动异常;工作面停产后恢复生产时期,各能级的微震事件急剧上升,且伴随高能事件发生的危险。II类开采技术因素临时介入,打破原有平衡状态,使得煤岩宏观调整,微观破裂突然无序,激发煤岩冲击事件发生。
潘俊锋夏永学冯美华秦子晗
关键词:冲击地压
声发射监测评价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机制及应用研究
2016年
为了研究声发射监测技术在冲击地压危险状态评价和预警应用中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了声发射活动与煤岩损伤的关系,基于实验室测试验证了声发射指标与煤层冲击倾向性的相关性,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了现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活动能够直接反映煤岩材料的损伤程度,声发射事件的峰值能量与煤层冲击倾向性呈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煤岩发生冲击破坏的能力,是评价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基础。基于发震概率与报准率的衡量标准,现场应用声发射敏感指标地音异常系数对冲击危险状态给出了评价和预测,确定了潜在冲击危险区域和危险状态,有利于指导现场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冲击危险。
杨磊冯美华
关键词:声发射
冲击危险性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方法被引量:26
2015年
针对冲击地压综合监测如何设计及评价结果如何判断的问题,从诱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着手,提出冲击地压分源监测评价的理论,建立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模型,并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地压监测以激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为靶目标,分别对集中动载荷源,集中静载荷源开展分源监测,同时依据载荷源类别、产生原理、时空特征进行方法,方位确定;对不同监测物理量进行归一化处理,采取连续监测数据作为样本分析,通过熵权法进行计算,确定各监测指标对冲击地压贡献率的大小,计算其权重,避免了人为定权的主观因素影响;将分源监测结果进行量化后与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并对计算结果采用置信度识别原则,通过验证分析,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出当前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
潘俊锋秦子晗王书文夏永学冯美华
关键词:冲击地压
观测系统对回采工作面地震CT成像质量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索观测系统对回采工作面地震CT成像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7种回采工作面地震CT探测波速异常区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正演获取的地震波场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将获取的反演结果与模型对比分析。提出了利用真异常可区分度γ、假异常单元数e及真异常值误差率d评价成像质量的方法。基于数值模拟提出了提高成像质量的观测系统布置原则及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回采工作面地震CT探测方案设计及误差分析提供依据。
王书文冯美华
关键词:地震CT成像质量误差分析
基于地震CT技术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被引量:74
2012年
运用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分析了地震波在"岩-煤-岩"特殊结构中的传播路径特征,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统计结果,得出通过地震波走时CT技术,可利用回采工作面煤岩交界面的折射波对顶(底)板纵波波速进行成像,进而间接反映煤层性质。深入分析了地震波波速和地震波波速梯度与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以地震波波速异常系数和地震波波速梯度系数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地震CT技术对煤岩体纵波波速的成像数据,评价结论以二维图像形式表现。将该模型应用于新疆宽沟煤矿冲击地压工作面,评价结论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性较好。
王书文毛德兵杜涛涛陈法兵冯美华
关键词:冲击地压地震层析成像波速
一种开采保护层保护范围测定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开采保护层保护范围测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煤矿待测区域内保护层位置、被保护层位置以及保护层开采边界;在巷道内标注保护层的保护范围理论边界线;巷道位于被保护层内;被保护层位于保护层开采边界位置正...
秦子晗潘俊锋夏永学冯美华刘少虹杜涛涛
文献传递
一种煤层高压水力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煤层高压水力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包括步骤:(a)设置测试孔;(b)布置地音传感器,获得测试孔高压水力压裂地音事件数量和能量;(c)在拟进行高压水力压裂卸压的掘进巷道内布置地音传感器,进行注水施工,获得地音事件数量和能量;(...
夏永学潘俊锋王书文冯美华
文献传递
顶板不同区域压裂程度覆岩采动响应特征
2024年
为了获得顶板不同区域压裂程度下覆岩活动规律及其响应特征,进而为区域压裂防治顶板主导型冲击地压提供借鉴。首先根据地面区域压裂施工期间的微震监测结果,刻画了微震缝网的平面扩展形态,并依据微震缝网对工作面的覆盖程度进行区域划分;然后基于理论分析揭示了区域压裂超前释放累积应力和能量、覆岩结构调控控制载荷源以及压裂层自身“缓冲吸能”作用机理;之后分析了不同回采区域的微震事件迁移特征、日总能量频次特征、能量频次核密度分布特征及工作面超前和倾向的采动影响范围;最后对比分析了不同回采区域的矿压显现宏观特征及支架工作阻力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微震活动时空响应特征与区域压裂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压裂充分区、压裂不充分区和未压裂区3个回采区域分别呈现“高频次、低能量”“高频次、高能量”和“高频次、高能量”微震响应特征,微震能量频次核密度分布与其具有一致性,区域压裂后微震活动度和丛集效应降低,且微震事件分布呈现从工作面前方向工作面后方迁移和聚集的趋势;覆岩采动影响范围与区域压裂程度成反比,区域压裂能够缩小悬臂长度,切断载荷传递路径,从而减小超前和倾向采动影响范围,压裂充分区和压裂不充分区与未压裂区相比,超前采动影响范围分别减小20.6%、14.7%,倾向采动影响范围分别减小21.5%、10.0%;区域压裂能够有效缓和矿压显现强度,区域压裂对厚硬岩层整体性及其强度进行弱化,使覆岩破断块体减小且能够有序及时垮落,压裂充分区和压裂不充分区与未压裂区相比,周期来压规律不明显、来压强度低,持续来压时间缩短,来压时间间隔增大,来压次数减少;综合不同回采区域覆岩采动响应特征,在针对厚硬顶板开展水平井区域压裂施工时,应确保区域压裂缝网有效覆盖工作面及
邬建宏潘俊锋冯美华冯美华高家明闫耀东马宏源
关键词:厚硬顶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